标题 |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评价变革 |
范文 | 罗星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为教育评价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思考。教育评价正在逐步摆脱旧有的弊端,为真正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服务。整体而言,教育评价正在朝着科学可靠、客观公正、全面透彻、增值有效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评价功能由窄化向多元化发展;评价类型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多种评价类型相结合发展;评价数据的采集分析由低效片面向高效全面发展;评价目的由“证明”向“改进”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评价;变革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什么?通俗来说,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各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平台,不断的发展、创新和变革,展现出各行各业的新生态,影响和改善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互联网+餐饮,催生出“美团”“饿了么”等餐饮平台;互联网+交通,催生出“扫码乘车(公交或者地铁)”“滴滴”“共享单车”等出行工具;互联网+购物,催生出“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当今社会,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人们的各行业和各领域。互联网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些行业领域的发展新动力和发展引擎,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当然,教育领域也不列外,“互联网+教育”为教育评价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和思考,迎来了很多新的发展态势;近些年来,教育评价领域也不断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的兴起,自适应学习平台的探索,都在驱动着教育评价的变革和发展,使得教育評价正在朝着科学可靠、客观公正、全面透彻、增值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评价变革 (一)评价功能由窄化向多元化发展 通常来讲,教育评价功能主要有甄别与选拔、激励与导向、检查与监督、诊断与改进等方面。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1]教育评价是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帮助学校发现学生的特性、个性和问题,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由于教育形势严峻、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功利主义盛行、应试思维主导等原因,评价功能一直以来都趋向于甄别和选拔,其它功能很少被提及、体现。 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上云教育平台、大数据、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测评技术水平的提高,除了教育结果性的内容可以被评价出来,教育过程性的内容也可以很容易被评价。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测出,还可以很容易被学校、教师、学生拿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知道结果性的数据,还可以获得过程性的数据。学校通过这些评价数据资料,可以分析出在治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学校的育人模式和管理模式,把握方向,精准办学;教师通过这些过程性的评价信息反馈,可以分析和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学生通过这些过程性的评价数据反馈,可以及时找准自己的定位,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知道改正的方面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教育评价功能就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了。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很容易拿到过程性、结果性的数据,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使用这些数据,教育评价的功能正在无形之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甄别和选拔将不再是最凸显的功能了,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改进等功能将逐渐发挥作用。 (二)评价类型由注重终结性评价向多种评价类型相结合发展 评价类型有很多种,根据评价功能,评价类型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指对评价对象所呈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对策。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性评价,是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控改进。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对评价对象进行的评价,主要用于甄别、选拔、筛选和淘汰为目的。 我们在前面也讨论过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育评价的功能以甄别和选拔为主。因此对应的评价类型也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类型比较单一、静态,所呈现的评价结果也是比较片面,仅仅靠最终的分数和成绩是无法显示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也无法进行“对症下药”,难以开展精准教学。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提供了很大的实现空间,人们不仅可以得到评价对象的静态的、终结性的结果,还可以捕捉到评价对象动态的、全面综合性的发展过程。 就学生而言,除了学生的期末考试,高考这样的数据用来甄别选拔,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被追踪,例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喜好、已掌握的和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适应学习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时长等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查漏补缺,学生可以根据系统的实时反馈作出调整。系统不仅会给出关于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评价,也会给出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当然这也需要比较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支撑。这些评价不是静态的单一的,是伴随着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阶段的,是过程性、动态性的评价,是可以帮助学生诊断的评价。 (三)评价数据的采集分析由低效片面向高效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教育评价数据的采集都主要以学业质量监测数据为主,数据主要体现结果性,并且来源比较单一,收集也很困难。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存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相关联,赋能教育,教育评价数据采集与分析主要体现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的变革。就广度而言,现在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不仅可以测得单所学校的数据,还可以很容易得到区域的各所学校的数据,以及区域内学校间数据的对比等情况,系统自动生成区域质量测评分析报告,高效且全面,有利于区域质量的整体把控与提高[2]。就深度而言,自适应系统、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尝试,不仅可以获得学生和教师结果性、产出性的数据,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喜好、学习风格,教师教学方式、教学风格等过程性、投入性的数据也会被采集和提取到分析学生和教师所处的状态,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学业成绩数据和思想品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数据相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数据相结合,形成教师画像和学生画像,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及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总的来讲,教育评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正在向着高效全面发展,为区域、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数据和分析。 (四)评价目的由“证明”向“改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在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评价一直以来被看作是“證明”,用来给学生排名、评比;用来区别“好学生”和“差学生”;用来体现教师教学成绩。这明显与教育的目的是相违背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表示,每个人的身上至少有七项智能,即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3]。但是我们常常会只根据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来判断学生的“好”与“差”,忽视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这种片面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可以说学生之间的差异来自于这些智能类型的发展情况和组合情况,而“互联网+”时代,为这些类型的智能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首先,学生当前状态所擅长的智能类型可能被评测出来;其次,学生的薄弱智能类型也会被显示出来。这一方面有助于尽早地发现学生的智能特点,及时有针对的培养,抓住智能培养的关键期。评价的不再是传统的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也即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为“改进”提供了方向,每个学生的几大智能类型都能尽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掘,这才真正落实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教育评价领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教育评价将由原来的甄别选拔的作用向推动教育质量提升转变,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服务,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服务。挑战在于,首先,由于数据的增加,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数据素养,可以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拿到数据评价报告时,会分析会使用,能够让数据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其次,技术的发展确实可以促进教育评价的发展,但是,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重要,因此还需要教育研究者继续努力,将教育评价与技术相融合,研究出科学的教育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4];最后,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对于区域、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各成员和各角色之间积极回应,打好配合,提高整体效率和效果,为提升教育质量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 [2]陈冠宇,赵佟.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3-75,79. [3]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28-30. [4]辛涛,张彩.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现状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18(8):37-4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