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城区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范文

    瞿娅楠 石庆华

    摘 要:城区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这将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关爱“留守儿童” 已然成为了寄宿制学校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试图根据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 问题的对策,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寄宿制;留守儿童;对策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寄宿制小学,是保山市隆阳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处在单位密集、人口集中的黄金地段。一千余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400余人,约占总数的35.3%,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寄宿制学校,因为寄宿制学校管吃管喝管学习。然而他们内心的孤独又有谁能够来理解呢? 笔者认为城区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寄宿制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笔者试图根据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以抛砖引玉。

    一、城区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堪忧

    笔者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层面的了解,发现我校有很大比例的“留守学生”存在着违纪、成绩差、人际差、自卑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留守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管理。据调查我校“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包括单亲监护、祖辈监护、亲朋监护和自我监护,其中由单亲监护的学生45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1.25%;祖辈监护的学生118占到了“留守儿童”总数的47.15%;親朋监护的学生18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5%;还有3个学生则处于自我监护状态。

    “留守儿童”大部分和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迈体弱,精力不足,文化层次偏低,孩子很难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染上各种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心健康成长方面。

    留守儿童因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造成性格任性、放纵、随意,再加上有些父母外出打工后,因为自己不在子女身边而产生负疚心理,总是想从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等坏习惯。

    (二)学习习惯方面。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进取心不强,学习较差。星期日晚上学生回校后老师检查家庭作业,发现抄作业的现象很普遍,这也成了一些班级管理的棘手问题。

    (三)健康状况、行为习惯方面。

    一些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不爱卫生、不吃早饭、爱吃零食,身上的钱大多用在不正当的地方,如买零食、买手机上网玩游戏等。

    二、城区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受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

    大部分的家长选择寄宿制学校,除了寄宿学校比较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外,更大的原因在于,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学习都有老师照顾。家长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了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

    (二)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有的学校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教师必须要抓学生的成绩。各班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成绩不好,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更没有学习的兴趣。要提高班级的平均分,教师必须要给这些儿童开“小灶”,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厌学,甚至逃学。

    三、城区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的实施对策

    (一)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健康教育。

    1.实行“2+3理念引导”,即“双主体”和“三中心”教育理念引导。

    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贯主张“双主体”和“三中心”教育理念。“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我们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加深对这个基本的教育理念的研究。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发挥情感的作用,让情感这把启迪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发挥应有的效能。以爱育爱,以情育人。

    2.探索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1)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拓宽沟通渠道。(2)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3)营造关爱氛围给以更多的情感关怀。(4)给与足够自由空间和谐精神环境。

    3.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二)解决城区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策略:两做一引导三关注。

    1.做好留守儿童的父母工作。

    (1)转变观念,加强沟通。家长要树立,只有和学校、老师、监护人共同配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的观念,要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2)在沟通上,应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身体、生活等综合情况,有可能的情况,“常回家看看”,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温情。(3)合理满足,戒娇戒宠。监护人要寻找合适的方法,不能一贯地娇宠溺爱,当孩子有问题、挫折时,监护人要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在孩子的良好行为、道德上要给予更好地引导,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2.做好学校“留守儿童”工作。

    (1)摸清儿童底子,创建管理档案。(2)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关爱”制度。

    (2)创办温馨小家,弥补情感空白。

    (3)给予特殊待遇,感受温暖亲情。为了这些“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温情,学校规定每月至少给他们过一次“集体生日会”。

    3.引导留守儿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

    通过文体娱乐活动,可以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这些活动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爱好,让他们在活动中表现自我,突出自身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4.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这些学生远离了父母,缺少了家庭的温暖和呵护,同时面对着复杂的社会,在行为、学习、生活、心理上很容易受到伤害。在这种形式下,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教师应该担任多重角色,对留守儿童要更加关心和爱护。

    四、“两做一引导三关注”策略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笔者发现,许多“留守学生”在思想上、学习及生活习惯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案例中的李XX和赵XX,通过谈心、与家长沟通、老师家访等多管齐下,变得阳光了,积极了,特别是李XX,去年毕业顺利升入理想初中,据追踪调查,到了初中,成绩斐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成功教育,2007,2(1):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