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村智库建设的困境与路径 |
范文 | 黄牡丹 【关键词】乡村智库? 资源整合? 发展困境? ? 【中图分类号】D630? ?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決策咨询制度”。2015 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同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成立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可以看出,乡村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乡村智库建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乡村智库建设的困境 乡村智库建设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抓手,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现实情况看,乡村智库建设面临资源整合、精准施策、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困境。 乡村智库资源整合困境。乡村智库主要是面向农村提供智慧或智力的支持,而由于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共享性、可开发性等特性,因而,乡村智库资源必然是丰富的、多样的。从系统关系看,乡村智库可分为外援、内生及内外兼备等类型;从系统层级看,乡村智库可分为国家、省、市、县、乡(镇)等多层级类型;从服务内容看,乡村智库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专业类型;从资源状态看,乡村智库又可分为现有的与潜在的两种类型。不难看出,乡村智库资源的丰富性决定着乡村智库的多样性,同时乡村智库资源的丰富性又必然给乡村智库建设带来整合的困境。这既体现为内外整合、层级整合、内容整合、状态整合、主客体整合等困境,也体现为整合秩序、效率、效益、效度等困境。 乡村智库精准施策困境。从主客体层面看,精准施策既要求主体决策科学,也要求客体分析到位。然而,在主体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乡村智库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外生性、草根性等特征,这必然会造成乡村智库精准决策困难,主要体现为主体决策的专业性、科学性、理论性、效率性与有效性不足。在客体方面,由于乡村建设问题众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这同样会造成乡村智库精准决策困难,主要体现为客观问题的多样性、差异性、发展性等方面。由此不仅问题分析难以精准,进而相应的对策也难以抉择。此外,由于同一问题还将面对多个智库主体、同一智库主体也将面对多个问题,多数智库主体之间又往往缺乏联动机制,所以,多个主体的协同障碍及多个问题的关联障碍也必然会造成乡村智库的精准施策困境。 乡村智库成果应用困境。实践表明,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是乡村智库建设的又一困境。从智库类别看,国家级乡村智库成果的应用困境主要指政府性乡村智库自上而下的执行主体困境,具体表现为执行主体链较长、终端执行主体责任不明晰、缺乏系统的执行管理方案等;社会性乡村智库成果的应用困境主要指各研究机构类乡村智库成果的有效推广困境,具体表现为成果研究主体应用能力不足、成果应用主体支持不力、成果推广机制缺失、成果适用主体应用动力缺乏等;内生型乡村智库成果的应用困境主要指乡村内部自身智库成果的科学性困境,具体表现为内生智库成果的理论性缺失、内生智库成果的严密性缺失、内生智库成果应用主体的权威性缺失、内生智库成果应用方案的可行性缺失等。而且,由于乡村建设客体的多维性与关联性特点,而乡村智库成果又往往具有对象性的特点,这必然会进一步造成乡村智库成果的应用障碍。乡村智库建设的路径 目前,我国乡村智库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因而,须依据我国的国情及各地的实际,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加强顶层设计,又寻求重点突破,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智库。 政府主导,系统规划。乡村智库建设的意义重大,它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局。然而,目前乡村智库建设不仅尚处起步阶段,而且乡村智库建设的资源既丰富又分散。因而,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对乡村智库建设进行系统规划。首先,应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加强乡村智库建设的目标管理,使乡村智库建设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真正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智力支持。其次,应按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将乡村智库建设纳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之中,以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最后,应加强顶层设计,并科学指导各级各类乡村智库建设,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及各地实际的多级、多类、多维新型乡村智库系统。由此,政府主导、系统规划,切实提升乡村智库建设的领导力,是当前乡村智库建设的关键之举。 内外结合,夯实责任。乡村智库是一个有着多维联系的系统整体,因而,提高乡村智库建设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乡村智库建设系统的内外联系,并夯实乡村智库建设的主体责任。首先,作为乡村振兴的现实主体,须扩充增量,以充分调动乡村智库建设的内在动力。尽管我国现有乡村智库多属外援型,但乡村智库建设的着力点仍是乡村一线,尤其是乡村基层党组织,它是乡村智库建设的“牛鼻子”。乡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是乡村智库建设的决策主体,它还是重要的管理主体、实践主体。因而,须激发内需,扩充乡村智库系统的内生增量。其次,作为乡村振兴的服务主体,须挖掘潜量,以整合乡村智库建设的外部资源。目前,非乡村居住人员仍是乡村智库建设的主要资源,尤其是各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及商业企业人士,他们更是乡村智库建设的关键资源。因而,须积极整合,挖掘乡村智库建设的外生潜量。最后,作为乡村振兴的自觉主体,须加强互动,以形成乡村智库建设的整体合力。不管是内生型还是外援型的乡村智库,只有成为乡村振兴的自觉主体,它们才能找到乡村智库建设多元主体的最大公约数。质言之,激发内生动力、整合外部资源、加强内外联系,以形成自觉主体、夯实主体责任,是加强乡村智库建设的重要基础。 项目引导,创新机制。乡村智库建设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因而,须加强项目引导,以提升乡村智库建设的活力。首先,要以项目为中心加强乡村智库建设。以项目为驱动,既有利于整合乡村智库建设的各类优势资源,也有利于高效形成乡村智库建设成果,还有利于乡村智库成果的应用及推广。其次,要形成乡村智库建设创新机制。只有形成创新机制,才能提升乡村智库建设的活力,不仅有利于将可能变成现实,也有利于将潜在可能变成现实的可能,并有利于整合乡村智库建设的一切积极因素。最后,要建构乡村智库建设精准模式。提高乡村智库建设的效度,要以问题为导向,建构精准建设模式。这里的精准包括人员精准、问题精准、施策精准、应用精准等全方位的精准管理。因而,项目驱动、创新机制、精准建构,以激发乡村智库建设的活力,就成为优化乡村智库建设的重要抓手。 (作者为湘潭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2月5日。 责编/周艳? ? 美编/于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