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逻辑向度、历程考察和实践路径探析 |
范文 | 陶厚勇
[摘? 要]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和政治本色。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和人民立场赋予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最大的政治底气。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的百年实践中,实现了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历史飞跃,并积累了自我纠错、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宝贵经验。新形势下,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党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是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以及强党兴国的重大政治课题。推进自我革命需着力于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防线,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四个自我”能力、锻造过硬本领,坚持发展民主集中制、强化制度支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逻辑;历程;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21)03-0047-07 党的自我革命体现了我们党勇于坚持真理、自我反思、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敢于接受时代挑战、自我淬炼、自我超越的生动实践。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屡次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能够化险为夷,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的重要武器和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时,反复强调要有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魄力和精神品质。新形势下,运用好自我革命思想这一锐利武器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新时代党建科学化水平,从而确保“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p62)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根本途径。 一、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之源 勇于自我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特征。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呈现出与其他任何革命不同的地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经常自己批判自己”[2](p125)。从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在不断自我纠错、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发展壮大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同自身内部各种错误思潮如法国原始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魏特林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各种“冒牌货”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成熟起来的。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列宁对伯恩施坦主义、经济主义、民粹主义、孟什维克主义以及考茨基主义等党内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俄国国情紧密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非常重视通过开展自我批评、实行自我革新来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譬如,他提出要把不忠诚和不坚定的分子“从党内清除出去”[3](p147),加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厉行反腐,保持清正廉洁,等等。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自我革命,就没有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也没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二十世纪,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兴衰沉浮的命运,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悲剧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不敢进行自我革命,不善于开展自我革命,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丧失,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也必然会得而复失。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党的阶级属性和根本宗旨是决定党具有勇于自我革命政治品格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4](p161)。我们党的章程明确规定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不仅仅代表本阶级的整体利益,更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为心底无私、不谋私利,方能做到襟怀坦荡,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勇于知错就改。另一方面,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信仰赋予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最大政治底气。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毕生追求。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精神家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靠的就是信仰,为的就是理想。对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忠贞不渝的坚守使我们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勇于和敢于自我刮骨疗毒、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二、历程考察: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的秘诀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面对极其复雜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能够攻坚克难,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弘扬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优良传统。自我革命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全部事业的全过程。就此而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历史。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尚处于自发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以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然而,“二七”惨案的教训使我们党开始深刻认识到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1924年年初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开创了国民革命的新局面。当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极端严峻的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而是在绝境中毅然奋起,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道路。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右倾”错误,确立了土地改革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提振了革命士气。其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逐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突破“城市中心论”的束缚,“实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5](p590)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左”倾关门主义、“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真理,坚决纠正“左”倾错误,挽救了党和红军,从而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20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党采取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及整风运动等措施,克服困难,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初,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振聋发聩,也预示着党的自我革命自觉意识的萌发。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是守初心、担使命、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在诞生之初就确立了这样的初心和使命。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始终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基于中国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在不同阶段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初心与使命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压迫,寻求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立与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带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带领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国富民;新时代,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一句话,“守初心,担使命”,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道路上攻坚克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 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但并非一劳永逸。“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4](p17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双向发力,严厉惩治各种不正之风,高压反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自身建设成效显著。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度不断增强。党的自身建设情况总体状况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仍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如部分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理论学习、作风建设、锻造能力等方面出现了偏差,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下降,一些领域和部门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对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着更高的期待。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自我革命的精神不能丢失,自我革命的行动不能有丝毫松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就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4](p163)只有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才能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长效机制: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路径 党的自我革命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长期性的战略举措,不是一阵风,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走过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脚的想法。”[4](p179) 從当前党内开展自我革命的实践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要看到,依然存在着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淡化蜕化、安于现状,自我革命精神不足、勇气缺乏,主体能动性发挥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涣散、政治生活不正常、自我革命方法低效、批评能力弱化等突出问题。因此,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难点、着力点还是在于从思想理论源头、本领提升、组织制度等方面多管齐下,构建自我革命的长效机制,确保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一)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自我革命的思想防线 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的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曾说过,“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8](pp651-652)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敢于牺牲,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邓小平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9](p110)今天,革命年代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去,但其留下的精神食粮却仍在激励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兢兢业业、不懈前行。党越是处于长期执政的地位,就愈加需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凝聚各方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思想建党的极端重要性,他突出强调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还进一步把理想信念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逻辑起点和生发之源这一高度来加以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源于这个理想信念。”[10](p138) 针对党的思想建设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员、干部要立足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10](p131) 坚定的理想信念,固本培元,关键在于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一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领会和深刻理解。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4](p180)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方能真正做到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并且,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4](p81) (二)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夯实自我革命的组织基础 政党政治要求政党必须要讲政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要讲政治。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加强政治建设,强调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山头主义、分裂主义,始终保持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整顿党风党纪,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逐步恢复。邓小平特别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9](p166)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颁布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成为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纲领性文件,为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的政治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到“党的根本性建设”[4](p112)这一高度来加以强调,促进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严格严肃健康有序,党内政治生态才能不断得到净化,党的事业才有可靠的政治保证。反之,就会弊病丛生,组织涣散,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讲政治,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关键在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在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入微的鉴别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政治定力,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全局出发,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大局;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自觉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校正思想和行为偏差,确保全党思想上统一、步调上一致。实质上,“四个意识”。最终落脚点就在于对党忠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三)提升“四个自我”能力,锻造自我革命的过硬本领 党的自我革命,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民谋利的责任意识,也是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时,顺势而为,坚决依靠组织制度、纪律规矩来实现自我纠错的能力和素质的锻造过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客观上要求通过自身努力锤炼过硬的素质与本领。党的自我革命的直接目标指向就是形成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自”能力。 自我净化,即“通过过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不断纯洁党的队伍,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共产党员只有自身保持健康才能抵制外部各种病菌的侵袭。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慎独,慎权,时刻检查自己思想、道德修养、作风是否纯洁,自觉做到从思想上抵制、过滤各种私心杂念和不良思潮的侵蚀。自我完善,即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防源头、治苗头、打露头”等来提升党长期执政的本领。自我完善其实就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保障。党员干部要勇于自我剖析,善于发现不足,敢于正视“短板”,及时补齐“短板”,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增长才干。自我革新,即“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这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进取,自觉把思想观念从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作风和体系中解放出来,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思考,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自我提高,即“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自我提高,客观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深入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善于解决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总之,“四个自我”,“既有破又有立,既有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又有固本培元的强身之举。”[11] (四)坚持发展民主集中制,强化自我革命的制度支撑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生活中的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发扬民主作风,为统一全党思想、促进党的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积极探索。毛泽东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就在于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12](p293) 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和党中央把发扬民主的重要意义提升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加以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成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关键是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根本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团结同志,统一思想,提高党的战斗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13]他还提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方法。从真理出发,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从公心出发,不掺杂个人感情,不泄私愤;讲究方法,与人为善,把批评和关心结合起来,把公开批评与私下交心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马虎敷衍,不走过场。总之,就是要營造一种处处和谐、人人和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氛围。 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严格要求“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14](p352) 领导干部带头作表率,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坚决反对搞家长制和一言堂。要把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情况和效果作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衡量标准,对贯彻执政民主集中制不力、发生重大偏差和失误的班子和个人,要追究责任。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党长期奋斗历程与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当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察、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庄严承诺,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新形势下,运用好自我革命这一锐利武器有助于破解全面从严治党历史进程中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实践难题,增强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觉,增进执政党自信;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验和规律的科学认识,提高新时代党建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1. [3]?? 列宁全集: 第4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 [4]??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5]?? 柳建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M]. 北京: 中央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6. [6]?? 王立胜. 深刻把握“1·5”讲话关于社会革命的内涵及其意义[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8(3):15-21+92-94. [7]?? 习近平.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当代党员, 2018(19):4-11. [8]??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0]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11] 习近平. 牢记初心使命, 推进自我革命[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9):4-6.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文集(第八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 [13] 习近平. 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03.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责任编辑徐慧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