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
范文 | 殷绪华 【摘? 要】目前,我国水生态形式不容乐观,做好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工作能够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人居生活水平。文章通过对河道综合治理进行分析,对生态河道治理模式与相关评价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态河道;河道治理;治理模式;评价方法 引言 分析人类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城市河道是与自然环境中的河流相互连接沟通的,所以城市河道水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作为城市居民用水的重要来源,城市河道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河道综合治理概述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到河道的分段治理上,往往会忽视统筹协调的发展概念,这样会影响工作进度,而且很难达到预期治理效果。因此,治理部门一定要以宏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河道治理问题,将整条河道当成治理对象,加强维护河道周边景观,达到平衡河道生物链,协调河道生态环境的目的。另外,治理部门在工作中要结合水旅游和水文化方面的内容,促进人水和谐发展,通过治理河道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河道综合治理中,要坚持统筹规划原则,从整体河道上来分析治理问题。同时,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经济、旅游、人文等情况综合评估河道,然后结合各段河道,分析功能属性,并进行分类整理,合理提出堤岸设计断面形式,提高岸上治理效果。此外,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来维护监管岸下情况,通过治理岸上、岸下,不断提高河道综合治理效率,从而为当地建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城市河道存在问题 2.1防洪排涝能力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问题,多数城市河道沿线群众、企业私搭乱建、违法占用河道堤防及护堤地情况严重,破坏了堤防的安全与完整,降低了防洪标准;部分城市河道年久失修,淤积严重,过水断面减小,河道排水不畅,防洪排涝能力降低,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2河道淤积未得到改善 新的发展环境下,受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影响,很多地区的河道防洪排涝功能不断退化,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河道淤积问题,而在实施河岸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于护岸以及堤身的有效设置和防护,导致河道本身无法满足相关防洪标准的要求。另外,有关部门缺乏对于河道护岸建设的重视,对河道绿化状况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导致河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淤泥的不断增加可对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产生直接影响。 2.3沿河截污不彻底 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内很多中、小城市污水排放仍以合流制为主,汛期截留雨污水量较大,超出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污水溢流入河污染河道水体。部分小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临河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现象普遍。由于沿河截污纳管建设滞后或不完善,造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导致出现河道水质不断恶化、水体溶解氧过低、自净能力丧失、水环境容量不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技术 3.1生态护坡工程 城镇河道整治存在的主要矛盾为生态需求与防洪安全,在创造良好生境条件和满足城镇自然生态需求的同时,生态护坡整治模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岸坡的抗冲防洪能力。所以,对于河道整治问题国际上公认的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建设生态护坡工程。生态学、水力学、水土保持学等为生态护坡技术的理论依据,通过实施植物与工程措施形成护坡系统,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的自我修复、自我组织和自支撑功能达到边坡生态修复、抗滑动、抗冲蚀功能,逐步实现人类活动、经济社会、自然生态、水资源与河道的和谐发展,减少河流洪患,有效开发水资源,改善小流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目标。可见,生态护坡工程属于一个涉及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综合体系。然而,关于生态护坡的现有研究大多未考虑边坡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及动物的功能,而仅仅分析护坡植物的作用,这并未从根本上实现完整的生态护坡。因此,综合考虑目前先进的护坡技术实现完整的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研究的重点。 3.2系统管理 城市河道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系统长效健康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维护及管理保护。结合上述工程措施,需要通过管理措施对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定期管理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完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垃圾入河。加强对河道水生植物的管护和定期收割,防止茎叶腐烂污染水体现象的发生。取缔围箱养鱼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减少粪便沉积。拆除临河违章建筑,加强河道疏通和定期清淤。积极推行并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巡视,及时处理各种沿河违法违规建设活动,保护河道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3.3大力推广生态护岸技术 工程项目实施之前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理念,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要求,要站在生态性的角度,结合资源合理地利用和环境生态。与此同时,对于水环境的综合治理,要借鉴国外的丰富经验,大力地推广和应用生态护岸技术。生态护岸不仅仅是避免河岸出现坍塌,还要加强河道自净能力的提升,要发挥出护坡的效果。另外,要应用生态护岸结构,对于植被的种植要做到合理地选择,要具备固根、吸水等功能,洪涝对于河堤破坏力度要有所下降,才能确保水源,有效底保护河道。 3.4清淤疏浚,为行洪排涝奠定基础 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過程中,还要合理利用清淤疏浚治理方式来治理河道周围的供水灌溉、行洪等,保证顺利、高效开展各项治理工作。同时,还要合理处理污臭,综合分析并治理河道里的重金属超标和污染等问题,这样能够改善水环境,推进水资源良好发展。清淤疏浚工作的主要步骤是:认真测量河道的清淤基本厚度,掌握清淤断面,利用合理施工技术,将淤泥清除干净,然后综合处理清理出来的淤泥。比如,对于无毒淤泥来说,营养较多,杂质较少,是制砖的原材料。对于有毒淤泥来说,有一定的毒性,因为其重金属含量非常高,要对这些淤泥进行填埋处理,防止污染周边环境。目前,针对有毒淤泥处理方式,我国已经发明出了一项脱水分离新技术,在清淤疏浚环节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把有毒淤泥转变成无毒淤泥以及有意义的物质。 4.生态河道治理评价分析 河道工程整治措施落实后,需要进行试运行来检验其效果,这个环节必须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对堤防以及滩涂农田生态环境进行恢复,落实水保措施,及时对生产生活污水以及建筑垃圾等进行处理,美化工程管理场所,针对滩地农田、河道淤积等采取有效的应对和处理措施,恢复其正常运作。另外,在工程建设和试运行阶段,应该对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进行落实,最大限度地降低河道工程治理对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植树绿化以及生态体系建设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提高植被覆盖率,做到“河成、堤成、绿化成”,营造出生态堤防来对湿地环境进行保护,将河道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的湿地走廊和绿色走廊,将河道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5.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满足排涝要求、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河道生态景观功能的创新,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工作中还需要强化生态河道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与科学评价。 参考文献 [1]郑子杰.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2):119-120. [2]王文周,熊伟.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8,36(24):115-117. [3]周兴虎,李永兵,陈政.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J].江西建材,2017(10):1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