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品赏《红楼梦》
范文

    赵心玮

    《红楼梦》并非一部简单的爱情悲剧小说,而是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身边的人和事道尽世态炎凉,是四大名著中最贴近生活、最真实的一部小说。它像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又像一幅慢慢展开的历史风俗画卷,需要我们细细品赏。

    一、从曹雪芹生平经历品读《红楼梦》中的世态炎凉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这是《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背景下各个人物的命运写照。其实,这和作者曹雪芹的亲身经历很相似。曹雪芹祖上世代为江宁织造,过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曹雪芹幼年时也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北京王府的公子哥生活,所以这就保证了小说的真实性。因为这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借以文章人物表达出来,使小说一下就活灵活现起来。作者十三岁之时,家道中落。强大的生活落差之下,使作者“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地领悟了好些”。所以,此书道尽了世态炎凉。

    从小说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门子递给贾雨村的护官符中就能看出当时贾府的位高权重,再到第一百○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中赵堂官的表现就不难看出人性的变化。从他一开始对贾府的害怕和敬畏到最后的耀武扬威,这是何等的讽刺,其中体现了作者多少心酸。

    《红楼梦》是特定时期出现的一部书,在杂乱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富贵之家的离析、败落以及人性的劣根性,读者从中品读人生冷暖、世间百态,同时也读出作者的无奈。

    此书并没有对人物进行道德上的批判,而是从人物的语言和表情、形态来描写,体现出人性的变化无常。从书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表现就不难看出,一个“忙转悲为喜”,就能体现出王熙凤是一个处事圆滑、阴险狡诈之人。读者从寥寥数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人物的个性,这就是红楼梦语言的精妙之处。再从黛玉用膳中的“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少不了一一改过来”也不难感受到黛玉寄人篱下的心情。

    二、从曹雪芹丰厚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品读《红楼梦》作品意境

    《红楼梦》整本书的意境比较浓厚,展现了充足的艺术魅力,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艺术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诗歌在整部书中起到了点睛作用,读起来更加耐人寻味。

    第一回中的《好了歌》和第五回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以及揭示人物命运的十四支曲子,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彰显了语言的音乐美,起到了非常有效的艺术效果。人物的语言都各有特点,容易分辨,各人物角色泾渭分明,彰显出作者丰厚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红楼梦》不仅是对宝玉和黛玉爱情故事的描绘,更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心中落差的一种表现。《红楼梦》这本书到最后给读者的感受也是如书名一样,恍然如昨夜黄粱一梦而已。书中也不是完全对达官贵人的描写,例如描写“刘姥姥”这个角色就是对下层阶级人物的代表性描写。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贾家”这棵大树倒之后离去,反而在贾府败落的时候,不惜重金救下了“巧姐”,也是书中为数不多的一位有情有义的人物。整部书的人物和场景的描写都是本色的自然风格美,没有对人物进行一种过度的修饰,所展现的是人物最基本的一种状态,保存着天然的情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这也是《红楼梦》这本书“接地气”的原因吧。

    很多读者对《红楼梦》都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它所描述的是儿女情长,这种评价就显得特别片面了,与作者自己本身想表达的意思背道相驰。它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作者在篇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中就已经体现得非常明确。书中确实有太多虚拟的东西,比如“太虚幻境”和“风月宝鉴”,但是大多数还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所创作出来的。这“一把辛酸泪”体现出作者对当时自己现实生活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比别人丰富了一些,所以对社会的体验和感受就与平常百姓不同。这部书也同时把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从一开始就给读者心灵上极大的震撼,比如第三回中“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这两段文字是对“宁国府”和“荣禧堂”的描写,同时也为文章中贾府的破败做了前后的对比,让读者内心也能体会当时作者心理上的落差。

    三、从曹雪芹广泛的爱好品读《红楼梦》中的生活百态

    曹雪芹爱好广泛,对绘画、中医、饮食、织补等均有研究,所以《红楼梦》不仅可以当作一本小说来读,它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社会背景和风俗文化的重要资料。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本百科全书,除了诗词,它还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音乐、戏曲、美食、养生、园林等,书中将人物的衣食住行描写得极其详细。从书中小小的一张药单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从这里也能看出燕窝本身的功效,同时也与前面林黛玉的身体虚弱做了一个前后的呼应。从宝玉挨打的这个片段袭人的话“我想着酸梅是个收敛的东西,才刚挨了打,又不許叫喊,自然急的那热毒热血未免不存在心里,倘或吃下这个去,激在心里,再弄出大病来,可怎么办呢”,也能看出中医药药理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这寥寥的几句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开始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落中也能看出中国清朝的建筑文化。“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从门口的兽头大门就能够看出当时等级制度的森严,从“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也可以体现出来,黛玉作为贾家后辈孤女的地位,也为后来黛玉寄人篱下的情节做了一个铺垫。

    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描写还能体现出当时上等家庭的饮食文化。“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这里就体现出贾府的规矩之多,也描绘了清朝上等家庭的饮食习惯,将当时豪门贵族的精致生活像一幅风俗画般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也使读者对当时的文化特征和生活习俗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印象,也方便日后学者对清朝时期文化的研究。

    对于《红楼梦》这本小说,我们不能将阅读停留在表面上,更应该深层次去思考作者当时写这本书的心态和心情,如此才能更好地读懂这本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参考文献: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刘士聪,谷启楠.论《红楼梦》文化内容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7(1):17-20.

    [3]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J].视野,2012(4):30-31.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