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画的色彩之美探讨 |
范文 | 吴晓玲 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中国画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艺术表现层面而言,中国画具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其艺术表现力极为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情调与高雅的艺术风格。当前,在中国画创作领域,色彩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色彩成为中国画至关重要的绘画语言,彰显出独特高雅的艺术魅力。本文探讨了中国画的色彩之美,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探讨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8-0035-02 0引言 中国画集中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极为丰富。中国画具有极为精妙的色彩搭配,不仅从整体上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还实现了对艺术家情感的良好传递。为促进中国画在新时期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必须深入挖掘中国画的色彩之美,对之进行分析研究。 1中国画色彩语言具备的特点 传统中国画的绘画形式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特点,其绘画工具主要是宣纸、丝绢、墨汁、毛笔,通过对线条的刻画实现传神写照,并彰显对神韵的追求,体现生动的气韵[1]。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道家的思想精神对传统审美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中国画的组成元素中,线条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审美作用不可替代。而色彩则是中国画重要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魅力高雅独特,卓尔不群。 1.1色彩传达情感 对中国画艺术家而言,色彩的运用生动表达了其内心的情感体验。画家通过对色彩的艺术化运用,体现对生命状态的关注,表达对生活的崇拜、对自然的热爱。在中国画中,色彩是极为重要的艺术元素。同时,色彩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在情感,并能形成对欣赏者的视觉感官刺激,促使欣赏者感知色彩蕴含的艺术情感[2]。例如,灰暗色调会刺激处于消极、失望心理状态下的欣赏者,引发其心灵共鸣,并进一步加剧情绪的消极化状态;暖色调则能对欣赏者的消极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节。画家通过利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能在中国画中实现对画面情感的艺术表达。中国传统道家哲学的经典理念“道法自然”,影响了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中国画的色彩巧妙蕴含了自然之美,并从情感意境上实现了对现实之美的超越。 1.2墨的浓淡运用 中国画致力于追求宁静高雅的艺术意境。中国画对墨的浓淡运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其色彩语言的独特性、丰富性和艺术性。通过对墨的浓淡运用,中国画呈现出独特的色彩韵味。在中国画中,黑白两色是重要的色彩表现手段,通过墨的浓淡变化和留白,能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并酣畅淋漓地展现中国画的艺术之美[3]。在中国画的创作工具中,墨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唐代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五色”是指焦、浓、重、淡、清;有人则说“五色”是指浓、淡、干、湿、黑;还有人将“白”加入“五色”中,形成“六彩”。由此可见,中国画的墨色运用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变化。 1.3色彩具有意象性 中国画艺术家高度重视主体对于大千世界客观对象形成的感受,在其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注重对主观意念进行强化,实现对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并实现对画面韵律的追求。中国画艺术家通过主观思维对色彩进行组织加工,创作作品对其情感状态进行展现。中国画的艺术表现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色彩运用呈现出丰富的意象性。中国画艺术家在运用意象色彩时,有效结合了墨色,进一步丰富了色彩具备的“意象”内涵。当前,绘画艺术领域强调的意象写生,其实质与中国画创作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古人对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进行创作,其前提即是与大自然充分接触,将山川景色揽入胸怀,正如石涛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情感有效融入自然风景之中,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4]。 2中国画的色彩之美 2.1色彩之美在中国画形式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与西方油画相比,中国画普遍采用相对单调的色彩设置,但其色彩运用形成的艺术表现力缺丝毫不逊色于西方油画,令人震撼。从根本上来看,中国画在线条勾勒、敷色烘染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笔触粗细、疏密以及浓淡均具有丰富的变化。从墨色来看,中国画看似单调,其实具有极为丰富且耐看的丰富变化,由此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优势。中国画的色彩之美在矛盾变化中实现统一协调,能良好满足欣赏者的审美追求,形成对其视觉感官的强烈刺激,并为欣赏者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5]。如王希孟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对群山、江水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艺术描绘,其运用的主色调为大青绿,形成了雄伟壮丽且极具动感的画面效果,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得淋漓尽致。 2.2色彩之美是艺术家表达其主观情感的重要载体 色彩之美一方面是客观事物在其运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艺术属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与规律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相契合。色彩之美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还会伴随欣赏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活动而呈现出相应变化。色彩能对人的视觉感官形成刺激,进而影响其心理变化。因此,色彩之美是艺术家表达其主观情感的重要载体,艺术家在创作中国画时,对色彩之美的巧妙运用,能促使画面整体呈现出具有规律性特点的运动变化,并实现对其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充分展现,能引导欣赏者实现与艺术家的情感共鸣[6]。 以八大山人的花鳥画为例,其画作中的怪石、残荷所运用的色彩之美,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八大山人的主观情感。八大山人在创作花鸟画时,通常在画面布局上以款书方式增强其完善性,其画作中的留白在艺术表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呈现出独特魅力。另外,其画面留白也与色彩运用形成了巧妙融合,实现了对画面色彩韵律和节奏的有效丰富。对八大山人的画作进行欣赏,可知八大山人喜欢将怪石设置在画面左下方,并将石榴树画在怪石旁,形成二者共生的艺术效果,并将高矮不同的鸟画在怪石和石榴树上,从整体上增强了画面的趣味性,并形成了浑然天成的用墨效果,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画面蕴含的音韵之美。八大山人还喜欢在画作中采用疏密相间的布局和浓淡结合的墨色,创设出独特的艺术情境,独具匠心地表达出其苦闷的情感。八大山人不拘一格地简单用墨,却形成了鲜明疏朗的画面布局和空旷高远的艺术意境,完美实现了以形抒情。 2.3中国画色彩之美的艺术规律 中国画独特的色彩之美与西方绘画色彩迥然不同。西方绘画色彩讲究三原色,而中国画色彩则讲究五原色,即红、黄、蓝、白、黑。我国祖先认为黑、白二色是宇宙中无处不有的颜色。而在中国画中,万有彩色的湿润枯干、浓淡浅深均以画家自身的心理感受为准,与科学分析迥然不同。在中国画色彩中,黑白二色独立存在,在五彩中占据主要地位,是中国画的主色调。 中国画色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墨色,一类是彩色。将材料和水融合的具体性质作为根据,可将彩色分为两类:一类是水色,一类是矿色。中国画以墨色作为基本色调,形成了獨特的艺术造型和色彩之美。唐代绘画具有两种表现体系:一类是重彩绘画,以色彩为主,其代表人物是李思训;一类是水墨绘画,对水墨造型极为重视,其代表画家是吴道子。宋代绘画的水墨技法取得了巨大发展,形成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此后,在中国画中,水墨色彩即占据了主导地位,无论是“水墨山水画”,还是“浅绛山水画”,均以墨色作为主要色彩。在花鸟画中,更是形成了丰富的墨色造型,诸如“墨梅”“墨竹”“墨荷”“墨兰”等。 中国画以墨色作为主要色彩,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画没有其他色彩之美。中国画虽然运用种类较少的彩色,诸如花青、石绿、石青、朱砂等彩色,但形成了古雅沉着的艺术魅力,清新脱俗。同时,彩色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能增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在中国画独有的水墨画中,墨色是其主要色调,通过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呈现出色彩层次极为丰富的画面。在文人画中,纯用墨色更是体现了艺术家的雅趣情怀。水墨画在运用水墨的基础上,结合色彩,将墨色加入彩色中,能增强颜色的稳定性。因此,水墨画通常先画墨稿,再对之上彩色,并形成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良好结合。而工笔重彩画,则多用矿物质颜料,形成丰富艳丽的厚重色彩。现代的工笔重彩画讲究环境色和对比色,形成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色彩之美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彰显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色彩之美,在中国画创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要继续深入研究中国画的色彩之美,并掌握其用色精髓,促进中国画在新时期继往开来,实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伦理.试论中国画色彩之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14. [2]沈春妮.试论中国画的色彩节奏之美[J].书画世界,2015(3):92-93. [3]毛苑琦.中国画的色彩之美相关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4):271. [4]顾万方.试论道家色彩观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影响[J].大众文艺, 2018(17):103. [5]马骥.国画山水的意境之美[J].大众文艺,2020(9):107-108. [6]杨小晋.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发展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8):181-182. (责编:王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