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对策 |
范文 | 薛茜 摘 要: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生态宜居”也被正式纳入到乡村振兴的宏观发展规划。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逐步提升,乡村环境管理也有了较大的起色。因此,强化农村环境的监管与治理,打造宜居乡镇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原因;治理对策 在我国城镇建设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推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成为了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本文探索了一些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农村环境污染原因 1.1群众环保意识淡薄 基层地区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是生态环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长期的农业耕作模式之下,农民群众只注重产量的提升,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顾长远利益,毫无节制的使用化肥农药,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当中不断蓄积,随着降雨向着其他地区流动,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 1.2农村环境管理存在许多缺陷 由于我国农村环境管理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目前阶段我国农村环境管理在体制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缺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环境管理的发展,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1)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管理意识薄弱。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往往将精力集中在经济发展中,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乡村居民也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在生产与生活中也并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2)环境管理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阶段,农村生态管理管理措施落实只能以人力为主,效率低下;3)环境管理技术落后,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管理技术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当前阶段农村环境管理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难以满足智能化环境管理发展需求。 1.3忽略了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农村居民群众由于受生活习惯的影响,人虽然搬进新居,走进乡镇居民小区,但环境意识薄弱,致使镇容村貌、居民小区仍然存在不整洁,杂物乱放、垃圾随意乱扔的现象;农村表现更为突出的是柴草到处堆、畜禽散养、粪土乱丢,污水随意倾倒等现象,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多为雨、污合流直接排放到自然河沟,久而久之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2.1重视水源保护,提高污水治理水平 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做好农村水源的评估和调查工作,划定水源保护区域。农村地区的饮用水保护区一定要设置清晰的边界,并设立标志或者宣传牌。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应的约束规范,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农民群众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纳入到村集体的规章制度当中。此外应该定期对饮用水源的水质进行监测,实行从源头到居民饮用全过程监测,落实水源保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公开饮用水安全监测结果。对辖区范围内的饮用水水源环境情况进行有效的风险排查,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整治。此外还应该加强巡查工作,对影响到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化工厂、造纸厂、冶炼厂、制药厂等风险源进行有效的排查。对于辖区范围内一段时间水质被严重污染,水质不能够正常供给的,应该采用更换水源,集中供水,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生态环境良好。 2.2加强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执行力度的监督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年—2030年)》法规及纲领性文件,确保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能够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重点针对排污不合格企业的惩治和执法力度,让治理污染不力的企业无“后门”可走,让地方“保护主义官员”丢掉饭碗;发挥乡镇城管与环保队伍的综合执法作用,将执法范围由乡镇街道、居民小区扩展到整个农村。严打焚烧秸秆的行为;定期对养殖企业、小微企业污水排放取样检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杜绝后患;要经常进行科普知识宣传,让群众知道不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的危害性,对种植业要做好耕种时期的现场指导与跟踪服务;严格执行乡村民规对农村生活污染的奖罚制度等措施。 2.3加强对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污染产生的源头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倘若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便可以从根源上有效地减少污染的产生。因此,通过宣传和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关键环节。政府可以定期在农村中开展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讲座活动,由乡村领导人组织居民积极参与。同时可以将一些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做成宣传册,发放到每家每户。并定期开展一定的考核与检验,对于在环境保护中表现良好的居民进行一定的资金或荣誉奖励,从而激发人们的环保积极性。 2.4加快农村绿色产业发展 农村绿色产业发展应摒弃高投入、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实行农村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生态农业、绿色手工业和农村生态旅游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村生态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优先,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实行绿色管理,使用有机作物肥料和环境友好型的清洁原料,生产生态、绿色农产品以及制作低能耗、少污染农产品附加产品,并使用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在农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生产理念。 2.5充分培育和释放社会组织能量 大力培育并规范农村社会组织尤其是环保组织的发展,对其提供经费、办公场所及设备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和支持农村环保组织与城市环保组织甚至是国际环保组织之间进行合法沟通交流,以提升其发展水平;环保组织在坚持非营利性前提下,除了可以通过募捐方式获得支持外,基层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向农村环保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污染问题解决和咨询方案的方式向环保组织提供酬劳;农村环保组织应积极加强与各环境治理主体的沟通交流,在农村环境政策制定、环境监管、环境群体性事件处理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充分利用自身科研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与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在涉及环境项目决策、农业科技和环保科技推广等方面也应有所作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局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应该提高重视程度,深入分析引发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这样才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也只有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韩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新农业,2007(5):8-9. [2]孫炳彦.关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3):103-107. [3]卓辉,邹康平,赵新芝,卓从丽.从农业环境角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17-19+11. (中共甘南县委党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