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新”内涵与外延探究
范文

    姚桂芳,牛忠志

    摘要:在国内,属首次对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作了较系统的梳理:创新虽是一个古老的汉语词汇,但在科技进步意义上却是一个舶来品;当今中国,“创新”一词被广泛使用于众多的社会领域;创新与发明、科技研发、发现、创造、模仿等词,虽然相近但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更强调自主创新。

    关键词:创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

    一、“创新”内涵与外延

    (一)“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语词汇

    1.汉代班固(公元·32-92年)的《汉书·叙传下》中有“礼仪是创”的表述。颜师古注为“创,始造之也。”

    2.唐代史学家李延寿(生卒年不详)所著的《南史》关于“孝武文穆王皇后(及)宣贵妃”的史实记载中就有“创新”一词。大意是: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期间(公元454年-464年),宠妃殷淑仪逝世后,刘骏“痛悼不已,精神为之罔罔,颇废政事”;每晚睡前,都要在她灵前倒酒对饮,之后痛哭流涕,难以自拔。于是,有大臣上奏,建议改革礼仪制度,为殷贵妃立别庙,并奏道:“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1] (P.323-324)有学者认为,这是古代中国有记载的首次使用“创新”一词。[2] (P.33)

    不过,上述记载的“创”或者“创新”,其内涵都是关于“祭祀”、“祭奠”等活动的变革,还不是科学技术意义上的革新。这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不发达,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可能有足够的认识,以及当时人们的迷信和对祖先、神灵的崇拜,既是分不开的,也是相适应的。

    (二)科技进步意义上的“创新”

    近代文明肇始于西方,故严格说来,科技创新应该是一个舶来品。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里的“innovare”,意思是“革新、创新;新观念、新方法、新发明”。近代中国,在科技进步意义上,最早使用“创新”一词的,是康有为(1858-1927)和萧乾(1910-1999)等。

    康有为(1858-1927)在1898年6月26日上呈折《请奖励工艺奖创新折》,向皇帝建议对工艺创新者的创新成果给予“创新”奖励。[3] (P.86)之后,康有为在其1902年著述的《大同书》第11章《奖智》中有14处论述“创新”。[4] (P.33)1.把创新者视为“智人”,并分为三类:“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2.主张对创新者颁发特许之赏(即除了地位和金钱之外,还给创新者赠徽章和赠号),作为奖励以确定其社会地位。“凡名誉之赏,能创新者公赠徽章,谓之智人,每一次创新则得一次智人徽章,积十次则为多智人。其创新之卓绝者则为大智人。积十次卓绝之创新则为上智人,尤其为卓绝者则为哲人,其卓绝而不可思议者则为圣人。……其创新之轻重大小,皆有比例定格以为等,积次积等而比较之以为其位之高下。“凡始创新者随时呈进,颁赏赠号亦随时;若学士、博士位号,则每年论定一次,无额,惟其才;哲人、圣人则俟有公举者,无年限。……皆创新之是图。”3.人们之间的竞争必在于发挥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国家必须奖励创新者的创新成果。“盖太平世无所竞争,其争也必于创新乎,其竞也必在奖智乎!”“当是时之人,惟有日思创新而已”、“聪明睿智之士,日尽其心思才力以思创新”。

    康有为于1882年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他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他这里的“创新奖”和奖励创新者,旨在促进创新发展的思想显然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萧乾于1935年燕大毕业后任职当时的《大公报》当记者。后又于1939年远赴英国,成为战地记者。其作品《一本褪色的相册》中有:“在语言创新方面,享有特权的诗人理应是先驱”的表述。此书虽然是1981年出版,但属于对过去所发表散文的合集。书中所用“创新”一词,显然也是受近代西方社会影响的结果。

    (三)当今中国对“创新”一词的多义使用

    当今中国,“创新”一词被广泛使用,涵盖众多社会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创新”的提法。从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党建创新等,各种“创新”术语逐渐被多个领域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因此,“创新”可分为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5] (P. 537-538)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显然是在广义上使用“创新”一词的。

    现在是科技时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之间(包括经济、军事、国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所以,“科技创新”一词的使用深度和广度,无疑是居于所有其他领域“创新”的首位。当然,人们对科技创新的含义还有不同的理解,在狭义上,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子系统。鉴于科技创新需要多主体和诸多要素的参与,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条件和保障,故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6] (P.3-10)科技创新至少包括三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二、与“创新”相关几个概念的比较

    (一)创新与发明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或成果。“发明”已经是一个专用的法律术语。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如机器、仪器、设备和用具等)和方法发明(制造方法)两大类。若申请授予发明专利,则要求该产品或者该技术具有实质进步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同时,对于某些技术领域的发明,因事关国家安全或者人类根本利益,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原子核变换方法取得的物质等,都不授予专利权。创新与发明常常密切相伴,但二者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着重大的区别:创新可以是多角度、多领域的革新,而发明则局限于新产品或者新技术,并且具有实质进步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二)创新与研究开发

    研究开发是指各种研究机构、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研发活动是一种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的工作。现在以研究开发经费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程度,研发经费成为衡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开发包括三种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当然,也有很多研究开发活动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三)创新与发现、创造、模仿

    狭义的发现,是人类对于自我的内在、具体性的自然及其整体的首次认识;广义的发现除了首次认识之外,还包括基于原有知识的首次再创造。所以,广义的发现包涵人类实践行为中具有的发现及创新两大核心能力。

    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或想出新的方法,以创建新的理论,创出新的成绩和东西等,它是建立在自己创新的基础上来制造新事物。因此,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都是创造的结果。创造的本质在于甄选:甄选出真正有建设性的联系(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模仿是指在某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以它为榜样,相继采用该种新技术的行为。模仿是创新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没有模仿,创新的传播将十分缓慢,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模仿又分为创造性模仿和简单性模仿。前者是对创新者的创新加以改进,后者则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因简单的模仿极易侵权,故现实中大多数模仿多是带有一定的创造性的模仿。

    (四)创新与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属于创新范畴:一种特殊含义的创新。《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经验与现实证明,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就能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我国今后应注重提高国家集成创新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作为一个“外启后发”的国家,现阶段除了要利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技术引进外,我们不能简单引进使用就算完事,更要吸收、消化和再创新,以逐步实现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南史二传·卷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M].北京:中 华书局,1975.

    [2]林娅.自主创新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9.

    [3]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李文海等.清史编年(第十二 卷)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林娅.自主创新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江泽民文选(第三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 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1).

    [责任编辑:褚永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