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匠精神”融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
范文 |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其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本文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载体,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探索,加强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升职业素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 ; 教学改革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是建筑企业竞争发展的基石,也是建筑类大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指引。我们应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承给学生,并将其发扬光大。 二、课程教学目标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高职土建类专业的职业平台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投影原理、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知识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起到很关键的引导作用。 基于“工匠精神”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将内涵素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去,可以体现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目标:1.通过学生具体在課堂教学中的平时表现,约束和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确保基本素质的培养。2.按要求完成该课程的平时作业、作业质量、课堂听课、课堂知识问答、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应具备敬业、专注的职业操守、专业素质。 其次是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课程的理论知识考核,培养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基础知识目标。2.学生按要求完成该课程的实训任务,通过绘图和设计的实训考核,完成该课程精益、创新的基本能力目标。 三、课程教学内容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内容的大致可分为基础知识、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识图3个部分。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以工匠精神为主线,串联不同的知识点案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比如,在学习房屋建基本知识单元中的建筑构造类型时,可以衍生出建筑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从远古时代的树屋,到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再到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是一个时代生产力的标志,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建筑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现在3D打印的建筑,绿色建筑正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引发同学讨论:你们希望未来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在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想之后,告诉同学们建筑的未来就在你们手上,要有开放的心态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终将能够将你们的想想变为现实。 在讲解建筑构造时,各种规范的掌握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愿意去记大段大段的规范数值,这时就要借助图片、视频,比如楼梯净空高度不合理会让人走着走着就撞到头;外立面遮阳板宽度设计不合理,会让室内无法采光;栏杆间距过大,会使人不慎跌落,造成伤害等让学生明白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学习和工作中要养成严格遵守国家、行业或地方各种标准规范的习惯,按照规范做事,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的品质。 在各种工程图纸识读时,可以用夸张的案例展示图纸看错造成的结果,比如做楼梯时没有结合立面图和平面图,这样的楼梯只有攀岩的人能上去;阳台门忘了设置,阳台变成了空调板等。通过案例告诉学生,建筑是将想象变为现实的神奇魔法,图纸就是魔法棒,变错了,就很难回头,提醒学生一定要养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还可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图纸会审时各方的责任义务,将“工匠精神”注入职业理念。 四、课程教学方法 1.利用新媒体,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充分利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思维,通过雨课堂、职教云等网络教学平台,让签到点名、作业提交、提问交流等课堂环节和任务在学生移动端上实现。利用讨论区等功能,制造“课堂内容”的热点话题,提高课程吸引力和学生参与度,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思考,也为课程思政的量化考核提供了数据支撑。 2.转变教育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工匠精神的培养光听是不够的,还在于动手实践,实施“任务驱动”课程教学,以“提问题”、“讲案例”、“做实践”等形式来促进和学生的深度互动以及课堂趣味性的提升。比如讲到楼梯的尺度,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测楼梯,计算楼梯尺寸,画楼梯,对比规范,最后设计楼梯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楼梯尺寸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的楼梯尺寸最舒适最合理,国家规范为什么要这样规定等等,实践过程中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真正接受和认可按规范执行的重要性。勉励学生脚踏实地,践行和传承工匠精神。 3.打通教学渠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如开展校企联合等系列活动,“业内专家进课堂”、“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等,让学生体验一线技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能。 五、课程教学评价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成绩由“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组成,各占50%。考核由“宏观”到“量化”。 其中综合素质分为“基础素质”与“职业素养”两个部分。 将迟到、早退、纪律、事假、卫生、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次数、完成作业质量、回答问题、团队协作10各方面的素养融入其中。 突出“工匠精神”综合素质在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考核中的地位和权重,以考核为手段,使基础素质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成为共同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双引擎。 参考文献: [1]马玉青.如何在高校数学课堂上实施“课程思政”[J].现代农村科技.2019(10). [2]张正彬,汪日光,袁彬.建筑制图教学中的课堂思政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3]许博文.基于翻转课堂的“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育渗透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4). [4]于泉伟.信息化背景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19). [5]赫鹏飞,宇小兵,南金花,王媛丽.理工科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思考——基于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思政课教学的研究[J].才智.2014(13). [6]吴宣宣,童锋,胡新根,张缓媚,高晓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以印刷包装专业为例[J].南方农机.2017(22). [7]朱珺,李主国.创新教学方法培育“工匠精神”——以高职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改革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作者简介: 李娜,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职业教育、建筑工程。 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建筑识图与构造(编号:2018zx60)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