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视阈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
范文 王浩宁 张珣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做出了重大判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存在于经济、民生、文化等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重要矛盾的演进进行宏观把握,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改革
中图分类号:D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180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进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8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解决了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面对国内经过多年战乱导致的落后的社会生产、极端落后的经济水平,同时需要应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全面封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经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充分理论准备与实践准备后,党的八大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凝练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主要矛盾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①此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到了1978年施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打造了坚实发展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要矛盾(1978年至2011年)
1979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充分把握历史机遇,勇于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根据这一重要的历史判断,党中央进一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这也是我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判断,只有全力发展经济才能带动国防、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迅速发展的新阶段,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我国GDP年均增速9.9%,③使得中国在经济迅速的发展中为国防、文化、科技等领域注入强劲动力,生产力实现巨大提升。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2012年以后)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发展转变成为高质量发展,在世界产业体系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中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中高端产业发展缺乏新动力,我国面临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面对愈发多样化、高质量的市场需求,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配”现象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其中“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我国面临问题的主要方面,而新时代是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需要我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都要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补足短板,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我国经济结构存在区域间不平衡与区域内不平衡的情况,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快、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慢;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沿海地区发展快、内陆地区发展慢,而区域间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出现了教育资源、产业集群、自然环境等原因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发展的情况,例如京津冀地区,北京与天津的经济结构完备、高新技术发展迅速,而河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小、落后产能较多,形成了区域内的不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产业体系出现发展不充分的情况,面临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优势的中低端制造业会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而新能源、智能技术、汽车、高铁等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产业逐渐在我国成长起来,这一时期,“供需錯配”现象十分突出,从需求端来看,中高端制造业、娱乐业、服务业等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而煤炭、钢铁、光伏等产业产能过剩,库存量较大,影响经济良性发展。
(二)民生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民生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这是构成人民生活的几大要素,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育体系不平衡不充分,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生数量与资金投入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比较低,职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难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相关人才需求;第二,医疗卫生不平衡不充分,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病人住院率较高,高精尖医护人员配备齐全,这些医院集中在发展程度高的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与各省会城市等,但是在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城市周边的县、乡面临的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情况突出;第三,就业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一方面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民失去了代代耕种的土地转变为了城市居民,但是在面临就业时的相关的专业技术不具备,出现了就业难的情况,另一方面是高职人才稀缺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而高校专科、本科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市场需求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问题。
(三)文化产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充分情况,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是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增高,同时也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增加,文化产品质量偏低,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深,我国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数与全国就业人数相比不足5%,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领先文化产业水平存在差距,例如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系列、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系列,都是深耕中国文化资源而生产出的文化产品,市场反响很好,相对比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专业人才少、相关理论匮乏,符合我国文化特征的优秀产品较少,整体上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的情况,体现在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平衡。从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关单位的数量、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数上来看,基本是我国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城市优于乡镇。而公共文化设施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充分集中在大城市中,而区、县、乡中的文化设施在质量和规模上普遍偏低。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科学技术愈发融入各个产业,赋予经济增长新的活力,2013年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工业4.0”计划,标志着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量子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同时也赋予我国在新时期迅速发展的机会,此时要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的供给动力,以点带面,带动各个产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要在适应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由政府、企业形成合力,推动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从企业角度来看,我国各个产业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从政府角度来看,对人工智能、新能源、芯片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制订、落实符合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从而达到完备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中低端产业体系。
(二)民生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育是推動我国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效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公平的核心要素,面对教育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教育资源应更多的向西部地区、乡村地区倾斜,给予学生更多去大城市受教育机会同时应当加强当地的办学条件、给予高级教师去任教的发展平台,在完善公办教育的基础上,逐步鼓励社会办学,并给予相关扶持政策;第二,在各个地区应发挥高级中小学与高校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教育整体提升,对高尖端行业所急需的人才进行完善的培养体系,同时应制定细化教学评估标准,对教育质量进行严格监管与把控。
医疗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对于新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的问题应当从区域医疗结构为主要方面入手进行调整,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乡村地区的医疗队伍建设,让更多的医疗人才轮转扶持医疗资源相对缺少的地区;同时医疗行业要充分把握大数据与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使得医疗服务更为精准与高效,从而整体提升区域医疗结构的技术水平。
就业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第一,完善对失地农民的专业能力的培训、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转变一直以来依靠土地生活的生活习惯,构建城乡一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逐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师资投入,完善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第三,完善学术型学科与应用型学科培养体系,增强学科设置的时效性,培养不同学科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同时根据不同学校学科特点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校企互动,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
(三)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要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第一,完善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在适应当地经济水平和当地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建设图书馆、美术馆、文化站等设施,并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调动乡镇居民对先进文化的学习热情,并建立常态化学习体系,整体提高乡镇居民文化水平;第二,增加有效供给,加大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新格局,同时整体提升电视剧、电影等文化产品的质量,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平台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强相关人才储备。注释: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8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
中国统计摘要201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2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