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湖北省矿产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范文 | 彭 赟 付 莉 摘要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湖北省矿产资源概况、特点出发,分析了湖北省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湖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88-02 一、湖北省矿产资源现状 (一)湖北省矿产资源的概况与特点 1.矿产资源概况 湖北省矿产资源较丰富,截止2006年底,已发现矿产种类139种(如果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64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的171种矿种和234种亚矿种数的81.29%和70.09%;其中已探明储量的90种(如果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09种)。此外全省尚有26(亚)种矿产估算了地质储量,因工作程度低,未经评审或已开采完(如自然硫),而未上矿产储量表;还有29(亚)种矿产虽已被发现,它们中有的已被开采利用,但尚未查明资源储量或未开展正规的勘查工作。与全国其他省份比较,是矿种比较齐全的省区之一。其中有7种矿产的资源储量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之首;21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之2-3位;有30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之4-10位。 全省有查明资源储量矿种的资源储量潜在总值在全国居第十六位;保有储量潜在总值在全国居第十四位。雄居潜在价值前10位的是:盐、芒硝、钒、石膏、磷、铌、锂、铁、水泥用灰岩、钛(金红石),其中前8位的潜在价值又占总价值的88%。 2.矿产资源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种类较齐全,资源储量居全国中游。 (2)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资源丰富,能源等支柱矿产资源短缺。湖北的磷、石灰石、石膏、盐、芒硝及建材用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产地多,已被大量开发利用,有力促进湖北省的磷化工、盐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是湖北省的优势矿产资源;铁、铜等冶金矿产虽是重要矿产且曾经一度具有重要优势地位,但是随着长期大量开发利用,资源储量日益减少,新增储量已不能满足需求。湖北省“煤炭少、油气贫乏,能源矿产严重短缺。 (3)资源分布广泛,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度高,区域特色明显。湖北省所有市、县行政区内均有矿产资源产出。同时,地质背景不同的行政区各自有着不同的矿产资源组合,显示出各地区矿产资源的专属性,如黄石—鄂州—大冶地区集中产出铁、铜、金、银等矿产,宜昌—襄樊地区集中产出磷、硫铁矿、煤等矿产。 (4)矿床规模偏小,共、伴生矿床多,贫矿和难选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全省由单一矿种和主要矿种构成的1056个矿床中,大型矿床96个,占总数的9.09%;特大型矿床仅5个,占总数的0.47%;小矿床717个,占总数的67.9%;中型矿床238个,占总数的22.54%。其中,27种矿产均为小矿床,62种矿产60-80%的资源储量赋存于特大型或中型矿床中。据统计,全省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分散金属的共(伴)生矿占总数的80%左右,大都可一矿多用。 (二)矿产资源开发的利用情况 湖北省是矿业开采活动比较活跃的省份,截止2007年,湖北省有各类矿山企业4933个,其中国有矿山130个;国内其他所有制形式矿山4803个。2007年全省年产矿量13249.45万吨,矿业总产值999128.57万元,从业人数达193321人。湖北省主要矿种的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近几年湖北省矿产探明储量增长较快,但大多是发现一处开采一处,超前利用储量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二、矿产资源的经济形势 (一)矿业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据考古发掘,湖北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矿、选冶已具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应城石膏矿,大冶、黄梅、建始等地铁矿,秭归、蒲圻等地的煤矿及汉江流域的砂金矿,都有数百年的开发历史。特别是1949年后,我国地质工作者经过近50年的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发现和查明了大量矿产资源,为湖北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2007年,全省国有矿山130个,乡镇集体和个体矿山4803个,全省矿业从业人员达193321人,全省矿业总产值999128.57万元,矿业经济已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分析 根据湖北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将实施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目标。其中与矿产资源密切相关的冶金、化工、建材工业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工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依赖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 首先,储量丰富,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保证程度高的矿产资源。湖北省储量丰富,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保证程度高的矿产资源有磷矿、盐矿、石灰石、饰面石材及石膏等, 此外,钛(金红石)、膨润土、重晶石、累托石粘土等矿产探明储量丰富,可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这些矿产资源除可满足本省外,还可出口创汇。 其次,储量较多,经济发展需求大,保证程度不高的矿产资源。湖北省储量较多,经济发展需求大,保证程度不高的矿产资源有铁、铜等,这些矿产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部分靠省外、国外资源补充。 最后,储量少,保证程度差,社会发展需求量大的矿产资源。这类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方面,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三、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湖北省矿产资源所需的资金,在国家财政实际投入扣除物价上涨和其他社会性支出后,不仅没有较大增加,而且逐年减少,地质勘查投资连年萎缩,大多数新增矿产的储量增长滞缓,后备矿产资源紧缺。福建省随着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矿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影响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矿业权市场不发育,矿山的经营者没有正确的自然资源观,对湖北省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开发的意义认识不足,矿山企业既是矿产资源经营者,又是所有者和管理者,对矿产资源无偿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力度低,政策法规不完善,规划体系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重开采轻保护,利用方式粗放,开采规模小而散,造成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乡镇集体或个体矿山企业,规模小、数量大、环境意识差,缺乏合理的开发规划,生产设备陈旧,采掘工艺落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差,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矿产品加工水平低、优材劣用、经营粗放,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低,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低,从而造成湖北省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湖北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崩塌、山体开裂、滑坡和泥石流,地面沉陷和尾矿库溃坝等矿业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大气污染和酸雨,水质污染、水均衡破坏和土壤污染等矿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四、湖北省矿产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资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矿业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用好本省矿产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矿产资源领域的省际、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制定和实施有效利用省外、国外矿产资源和开拓省外、国外矿产品市场的战略措施。充分利用湖北的地理优势,从省外或国外运进本省所需的矿产资源,既能满足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煤等长期短缺矿产资源的需求,又可充分利用湖北省磷、盐、饰面石材等优势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出口创汇以换取湖北省长期短缺的矿产资源。积极引导和协助矿业权人到省外、国外进行风险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建立省际、国际矿产品供应基地或与有关省、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通过省际、国际市场调节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引外商来湖北省投资或直接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以推动湖北省地勘业和矿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依靠科学技术,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湖北省由于在矿产资源的探、采、选、冶等方面的工艺技术水平不高,造成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低回采率、高贫化率、低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等,不少矿产资源(包括尾矿)得不到综合利用,同时还会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矿产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大矿业技术改进和科研投入,加强矿产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及时吸收、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提高探、采、选、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与矿产品深加工相结合,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 近年来,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很大的进展,乡镇集体、个体采矿遍地开花,矿山企业既是矿产资源经营者,又是所有者和管理者,对矿产资源无偿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力度低,政策法规不完善, 规划体系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特别是乡镇集体或个体矿山企业,规模小、数量大,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差。 加强矿产资源行政管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决策机制和统一协调管理机制,一方面要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依法开矿办矿,落实矿业管理机构,配备合适的矿管人员,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关于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规定,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执法力度,切实做到“禁止乱采滥挖、破坏矿产资源”,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提高矿山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明确依法取得的矿业权受法律保护,且矿业权可以依法转让的规定,延长矿山的开采年限,以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四)保护环境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湖北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管理职能不够明确,防治措施不力,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裂缝、地下水疏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人为地质灾害现象时有发生,矿石加工中忽视环境的治理,地表水源污染严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之间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矿产开发利用造成的污染,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代价。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抓好矿山地质环境、大中型供水水源地地质环境的调查及其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坚决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环境保护费用要纳入矿山企业采矿成本,确保矿山环境防治工作正常开展;建立征收国家或地方排污费制度,用于区域环境的防治,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处罚和制裁违反环境保护的矿山企业和个人,达到规范矿业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通过立法、严格执法等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监管力度,实现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协调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