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妇女人权的若干思考
范文

    成 彬

    摘要世界范围内的人权状况普遍得到了改善,国际条约和各国的宪法中都纷纷确立保护人权的原则,但从实践看来,妇女无法与男性真正共享到人权发展带来的福荫。随着妇女运动不断兴起,妇女人权的概念,在1993年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上被正式提出。本文拟探讨妇女人权的基本概念,并从内容和实现障碍等方面对妇女人权的特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妇女人权 特殊性 人权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381-01

    一、妇女人权概念的提出

    对于妇女人权的界定,我国学者徐显明认为,“妇女人权是保障妇女的尊严,发展妇女的人格,实现妇女的价值,在道德上、社会上、政治上、法律上,应当得到承认或已经得到承认的平等的、自由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等一切权利的统称”。①徐教授的界定试图全方位地涵盖妇女应该受到同等对待的全部方面,改变妇女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还有些学者采用与人权相关的概念来定义,认为妇女人权就是妇女的“应有权利”,既包括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共享的或应当共享的权利,也包含为妇女专享的某些特殊权利,如生育权、享受特殊劳动保护权等。②为深入探讨,笔者再介绍对人权与女权主义的相关理解。

    人权包括:人权代表一种利益;人权是自然权利,即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平等权利;人权是人们按照正义的平等程序的所选定的正义原则而获得的;人权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的权利等等。③综合学者们的主要观点,人权的主体是“人”。只有人才能拥有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拥有人权。从理论上来讲,女性应当和男性平等地享有人权。妇女人权应当被包含在普遍人权体系中,妇女人权和人权是统一的。妇女人权是普遍人权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其实现是人权主体和人权普遍性的完善。

    女权主义一词于19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英文当中,通过揭示女性受压迫的事实而提出各种提高妇女地位的举措,超越了形式上的平等,要求重视妇女作为一个与男性平等的主体的真正需求。女权主义理论具有前瞻性,其追求的男女平等的内涵,是界定妇女人权的权利内容的重要参考。从人权的角度看,其中包含了对妇女应当作为人权的主体的主张和对妇女应当具备何种权利的探寻。

    二、妇女人权具有特殊性

    人权光是享有并不能够满足主体的需求,还需要主体实际地行使它或能够在受到侵害时得到救济。由于几千年来的男权统治,女性在各种经验领域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弱势地位,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导致现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具有男性中心的特征,并没有平等地考虑男性和女性的需求。妇女能力和发展机会受到限制,而无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权利,而成为人权中易受到伤害的主体

    要保障女性能够享有人权带来的利益,其必须接受特殊的保障,这是基于女性自身的特质和所处的处境而应当享有的特权。特权在这里指的是妇女的特殊权利,特权在这里指的是妇女的特殊权利,比如,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权利和补偿妇女因受到性别歧视而损失的利益。这并不是为了建立妇女的优势地位,而只是补救妇女因其历史的、社会的、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与男子之间的差别而失去的或即将失去的平等和自由。女性所应当享有的这些特殊权利,应当提升到人权的高度来进行保护。这些权利之所以会成为特权,是因为在人权理论和现实的发展历程中,女性的需求均没有被同等地考虑,导致其往往被当作妇女问题而不是人权问题来考虑。只有肯定了妇女的这些特殊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才能跳出形式平等的条框,追求事实上的男女平等。

    三、妇女人权的实现障碍及实现途径

    要实现妇女人权,不仅必须提高公共领域内女性的社会地位,还需要改变私人领域内现有的家庭伦理制度和重塑传统的文化价值,消除在私人领域对于女性的压迫。其中,改变私人领域内现有的家庭伦理制度是现阶段发展妇女人权的关键之处,家庭民主是妇女能够享受在公共领域享有的人权的基本保障。但当前国际法和人权理论往往把私人领域排斥在其研究范围之外,家庭暴力、无报酬的家务劳动、生育的不自由(包括强迫性流产、生育男孩的压力等等)、物质资源短缺时家庭对于男性的偏爱等等,均没有被人权理论所重视。

    法律在制定整治经济制度时对于女性在家庭生活等私人领域的经历和需求缺乏关注,现行的伦理道德上的教化使很多妇女不具备权利意识,法律调整私人领域的难度等等,都是女性摆脱在私人领域遭受的歧视和不公待遇的阻碍。因此,应当将消除私人领域对女性的歧视提高至保护人权的高度,国家不应放任私人领域的压迫,而应当切实立法,采取必要的惩罚、补偿措施,例如成立家庭暴力专门援助组织等专门开展调查和为受到侵害的妇女提供救济,保障妇女在家庭中的权利。

    注释:

    ①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64页.

    ②白桂梅主编.国际人权与发展:中国和加拿大的视角.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51页.

    ③沈宗灵主编.西方人权学说(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250页.

    参考文献:

    [1]邹晓红.妇女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6).

    [2]孙萌.从妇女人权的特性看男女平等的法律定位.东岳论丛.2006(7).

    [3]孙萌.西方女权主义中的妇女人权思想研究.政法论丛.1998(6).

    [4]孙国华主编.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