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问题 |
范文 | 彭坚+朱家林 摘 要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同时也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西方某些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优势对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强势攻势,扰乱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冲击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网络信息传播机制的不健全降低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染力,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维护和巩固。基于此,本文认为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强化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体制的自主创新,为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会主义 文化 领导权 意识形态 基金项目:此文为江西省2014年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研究成果(编号:MKS1406)。 作者简介:彭坚,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家林,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29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当今世界的传播方式和交往方式,引领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维护搭建了新的平台,但是,也使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维护和巩固面临严峻的挑战。政党对文化领导权的维护,不仅关系到这个政党及其事业的前途命运,甚至关乎国家的盛衰兴亡。共产党政权统治的稳定、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以及国家安全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 马克思也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必须高度重视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问题,切实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一、互联网时代下社会主义文化表征 (一)由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变化 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虽然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文化的传播中介由过去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转变为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基于此,按照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国家统治方式在市民社会范畴的表现,现在的“市民社会”范畴除了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团体以外,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互联网空间。互联网较之传统媒体,它具有虚拟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而且作为文化信息主要的传播工具和平台,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观念。 (二)由传统的旁观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式地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传播者往往利用其身份的权威性发布信息,主导舆论,而受众一方只是被动接收信息的旁观者,并不参与舆论的讨论;而互联网媒体则是一种上下交互的方式,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打破了主导与“被主导”的界限,通过互动讨论、网络表达等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文化信息、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传播。互联网时代下,网民利用网络平台如论坛、博客等各种公开的表达途径即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他们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讨论中来。这也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参与方是全民众式的。 (三)网络事件影响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传播信息工具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性和开放性。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条件下,信息可以瞬时发布并形成联结点,其传播空间可以在若干秒内以几何级数高倍增长,这就打破了传统传播信息工具传播空间的相对狭隘性。一些公共事件通过各类新兴媒体迅速传播,并在短时间内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魏则西事件、雷洋事件和于欢事件等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多轮大规模的网络舆论,在一定情况下推动事件的发展,形成的现实社会影响力。网络事件涉及的领域涵盖文化、外交、政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领域之多、影响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二、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维护面临的挑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也给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维护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优势扰乱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在互联网技术上,某些西方国家有着绝对优势。西方敌对势力正是利用这种绝对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球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推广西方制度模式,其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利用网络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自由,实现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让美国中情局看到了价值观输出的更为容易的手段,这种手段比派特工或培养认同其价值观的代理人更为迅速并且更为隐蔽。21世纪初发生在北非、中东地区的“颜色革命”,以及近年来北非和西亚一些国家的政局突变和局势动荡,除了布什在“9.11”事件后采取对外“扩展民主、自由”的战略原因之外,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着隐蔽而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了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严重扰乱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他们在网络上大肆宣扬贩卖经过“包装”的各类思想观念、“普世价值”、政治主张等意识形态内容,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意图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使人们认同西方的那一套价值观念,从而控制文化领导权以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 (二)多样化社会思潮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上涌现,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必然对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产生冲击,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近几年来,网络上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例如“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宪政主义等。“普世价值”把自由、民主、人权说成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甚至一些“普世价值”论者把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用心险恶,其真实的目的用“普世价值”实则是西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鼓吹中国改变现有的政治制度,企图废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随意裁剪历史,歪曲党史国史、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企图直指党的意识形态“虚伪”,以达到“去其史,灭人国”的目的。宪政主义是西方国家有意打着所谓“宪政”的旗号攻击我国“有宪法,无宪政”、“党大于法”等等,通过互联网大肆宣传西方那一套制度模式,压我们进行西方所期望的“政治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国家政权。 (三)网络信息传播机制的不健全降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枢纽,深刻改变着舆论的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在巨大的互联网空间中,“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等网络商业组织已经形成并且具备成熟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他们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余力地在网络上制造各种段子博人眼球,甚至大肆地造谣传谣增加点击率,传播低俗文化;另一方面,对网上发布的一些贴子,不论其出处或真假,他们不经核实地就会跟帖或大量转载,有意识导向地进行评论,其目的是无限地放大所谓的“目标事件”在网络上的声音,激发起网民的关注与参与热情,使其成为一个时期的焦点事件。这些不仅影響了作为接收端的网民获取到的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引发网民对网络的信任危机,造成不良的网络舆论生态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降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影响党的文化领导权。 三、互联网时代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措施 首先,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互联网时代下,意识形态斗争变得更为复杂和激烈,党和国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作为执政党,共产党必须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特别是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没有声音;对宣传部门的宣传工作要进行创新,宣传思想部门是党的意识形态的“窗口”,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要抓好宣传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打开宣传工作的新局面;对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理论建设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意识形态治理能力要不断地提高,“意识形态管理主体首先应当完成从行政管理控制到依法监督治理亦即从‘管理到‘治理思路的转变”, 改变过去“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体制,代之以依法监督的治理体制,探寻新的工作方法,破解工作难题。 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和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对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化的价值观,防范各种“主义”或思潮带来的冲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占领文化阵地的制高点: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和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阵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管理权;运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不断推进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最后,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体制的自主创新,从技术和体制上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互联网领域尤其要加快创新的步伐。虽然互联网已普及并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技术体制上不仅滞后于西方国家,不具备互联网技术优势,而且阻碍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体制的自主创新:加紧对网络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确保网络文化安全,这是实现保障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其次,创新网络传播体制和手段,建立开放的传播新体制,积极探索网络传播手段的创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总之,互联网既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维护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它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多元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的背景下,如何变挑战为机遇,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是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应对各种挑战,维护好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 注释: 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539. 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119/c40606-26054255.html. 张清民.关于互联网时代的一元与多元——关于意识形态治理的思考与建议.学术前沿.201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