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代社会环境下高校网络安全观教育探究
范文

    摘 要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我国互联网产业和网络应用技术取得了突出的进步,高校大学生是应用网络工具比较活跃的群体,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环境及思潮的影响。因此各个高校在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观方面必须突破现有教学模式束缚,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安全观教育管理对策,在当代社会环境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提升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效果为基础,结合学生身边的教学案例,对进一步做好网络安全教育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 网络安全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王广丽,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090

    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下高校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要确保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就必须对网络使用主体进行网络安全观教育。做好高校网络安全观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当代社会新形势进行全面综合的认识,把握新社会环境下的网络安全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新途径。随着智能时代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在互联网的活动日益频繁,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这也对高校的安全防护和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高校对在校学生的网络安全观教育,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突破方向。

    一、深刻认识当代社会环境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而高校网络安全现状受到了外界的格外关注。根据以往发生在高校里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许多网络安全的恶性事件都与在校学生的网络安全观教育缺失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认识高校网络安全观教育、了解网络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一) 高校网络安全观教育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的成长

    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的和社会的支柱与希望。在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课程中,通常只是和思政课的部分环节一起教学,较少内容专门涉及到网络安全教育,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事实上网络安全观教育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与发展网,但是网络秩序和安全观念不会自发形成,尤其是高校学生是使用网络最活跃的群体,在网络安全意识尚未完全形成之际,高校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群体的网络安全意识,在享受网络技术进步带来体验的同时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高校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效果将不仅影响到每个青年学生个人利益,更加影响到未来国家的利益,所以高校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网络安全观教育。

    (二)高校网络安全观教育必不可少

    观察近几年的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可得绝大多数是由于学生本人的防范意识薄弱造成的,且至今没有明显改善的趋势。首先,高校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多数情况下安全意识淡薄,网络信息“虚拟性”与各种漏洞陷阱的“隐蔽性”,使得很多学生在不自觉中泄露自己的关键信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观,就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网络信息攻击的严重性,从潜意识里面树立安全屏障,使学生主动防范,最大限度地降低遭遇网络侵害的风险。因此,针对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观教育,已经成为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其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网民成为了在线活跃用户的主力军。学生群体的网络安全意识一旦失守,将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极大的危害。网络安全正朝着技术和环境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群体的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网络安全事故,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准确把握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有待加强的方面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于网络安全观教育的越发重视,各个高校也制定了各种加强学生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反馈机制,校园网络安全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对高校网络安全观教育没有足够重视

    高校作为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载体之一,从学校到每个学生还没有深刻认识到网络全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对于学生平时使用高频的网站以及应用都了解甚少,网络安全教育的专题教学内容也比较少见,针对加强学生网络安全观培养的专项指示更为少见。正是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才导致部分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没有有效遏制网络侵害的发生。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有部分高校成立了网络安全教育的专职部门,但是仍然存在责任分工不明确、具体实施细节模糊,没有实际付诸实施。部分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主要由保卫部门和网络管理中心承担,管理上难以协调统一,宣传也难以达到较好效果。多数学校的习惯教育方式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网络安全普及,或者班级内部自发组织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更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所以长期以来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三)网络安全教育尚未正式进入高校教学计划

    现在的众多高校并未将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方案中,在为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网络技术课程中,教师侧重于技术理论的讲解,较少涉及网络安全观等问题。现阶段普及的教学内容基本是计算机基本操作,对网络安全知识的介绍则篇幅寥寥,而且内容相对滞后。关于计算机人才的教学资源,更加重视复杂的理论,而对网络安全法规、网络行为道德及网络安全事故规范等缺少必要的讲解。并且,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式简单、內容脱离现实生活,难以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网络安全意识。

    三、积极探索当代社会环境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新体系

    保护大学校园的网络环境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们期待教学模式的进步和各种制度的完善能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则可以起到关键的预防作用,将被动防御改变成主动出击。在新社会环境下,重塑大学生网络安全观教育体系既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未来人才的必然趋势。高校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当下环境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为校园乃至国家筑成一道思想意识上的网络安全屏障。

    (一) 针对目标人群进行差异化教学

    高校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不同地域的高校学生网络安全素养不同,因此可以针对地域差别设置相对较为灵活的课程。在学校内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应该差别对待: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也应该结合网络安全技术与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分析提升网络安全的各种优化,培养专业人才潜意识里的网络安全基因;对于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设置更多贴近生活的警示案例课程,引导学生如何识别网络诈骗、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教育学生在危急网络环境下如何应对等等。

    同时学校可以按照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科目,在规定的必修课程内穿插和嵌套部分和网络安全观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能力水平,让其活学活用,发挥学生的和实际生活结合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以学生群体差异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其他更加细分的学生群体可以采取更多样的教学形式,最终都是要达到提升学生网络安全观的目的。

    (二) 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教学

    根据差异化教学的初步成效,统计得出教学案例大数据,收集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样本,根据信息采集和教学反馈的效果,将教学的内容及范围延伸到课堂以为外的场景,制定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可从生活场景出发设计更加灵活的实践教学,根据学生平时在网络上活动的主要范围,如网上购物、线下支付、网络兼职及网络游戏互动等场景,分别对每个班级进行调研、分类统计,掌握学生网络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和消费内容,根据不同群体制定必要的网络学习课程、实践讨论和教学效果跟踪反馈机制。

    生活场景不必仅限于学校环境内,可以包括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的生活场景,根据反馈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实时调整教学侧重点,结合已有部分成熟的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出精确到每个人的差异化防护建议和行动指南,联合班级及学生自治群体对容易发生网络安全事故的场景主动教学,结合实际生动的实例,提高学生的自主防护意识。

    (三)高校主动营造健康的网络平台

    根据以上差异化和贴近生活的网络安全教育成效,主动在校园网内部部署安全防护系统系统,提供一种主动的、实时的防护,对常规网络流量中的恶意数据包进行检测,阻止入侵活动,预先对攻击性的流量进行自动拦截。并且可以在服务器区域部署Web应用防火墙,实现实时深度防御的同时,还能保证Web应用加速与防止敏感信息泄露的功能。进一步的网络安全防护应该设计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校园网络中访问互联网的流量进行行为审计,准确掌握流量传播,对信息源进行定位与分析,不给恶意信息作恶的机会。

    面对互联网繁杂、良莠不齐的内容,教育上级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用健康多样的网站,和质量上乘的内容来积极引导高校学生理性利用互联网;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思想积极、知识趣味、服务优良的媒介融合起来,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深造及心理疏导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渠道。同时学校可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开辟网络安全服务专栏,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与应对方法,提供可靠的杀毒软件等防护手段,精编网络安全案例,设立网络安全工作站,在线回答学生碰到的种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发现并举报非法及各种诈骗网站,主动净化我们身边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和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环境,需要高校主动根据新的社会环境,建立与时俱进、紧贴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景的教学模式,并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完善的反馈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良好的网络安全观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有效保障,更是有一条泽披后世的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俊.强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116-118.

    [2]彭建国,金艳.新形势下网络安全观教育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5(7).66-69.

    [3]田丰.新时代网络安全与法律建设——评《网络安全与法律应对》.中国教育学刊. 2017(3).

    [4]陈联娇,温金英.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法制与社会.2008(36).276.

    [5]张俊.强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116-118.

    [6]李俊卿,张泽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表征、安全风险及防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85-89.

    [7]李悦.网络传播社会思潮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95-98.

    [8]王虹,车如山.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中國高等教育, 2017(23).18-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