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创新性思维”与好新闻的关系 |
范文 | 摘 要 本文指出目前的新闻工作中,很多人长期运用惯性思维方式,习惯于按一种固定的程序去开展工作,导致新闻报道显得缺乏新意。文章提出应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创新性思维”,并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创新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好的达到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惯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 新闻报道 作者简介:李敏,昆明广播电视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90 最近几年的夏天,昆明城往往会在雨季遭遇持续多天的强降雨,由大雨引发的出行难、道路淹积水突出等问题一下子成为了众多同城媒体争相报道的题材,然而纵观这些新闻报道,写作角度大多离不开某某路段淹水问题严重,为了方便市民出行,三轮车、黑车大赚“摆渡钱”,排水公司、相关部门积极应对等,一时间,打开电视看到的似乎是整个昆明都泡在水里。由此突然想到了同样是拍摄下雨路难行,却获得多项省市新闻奖的一条新闻报道《其实就差那么一点》,这条新闻没有拘泥于常规的淹水新闻的报道方式,记者角度一转,将视线对准了考问“雨中市民的素质”这一话题,并抓住了雨天公交车如果能把停靠位置尽量离站台近一点,乘车的市民就不用先踩到深水里再走上公交车;开车的人如果能稍微减低速度行驶,就不会把水溅得行人满身都是……,其实这些细节在雨天随处都能看见,只要我们稍微转变一下思维的方式,就能从这些平常的细节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正是这样一条角度新颖的新闻报道在所有雨天淹水的新闻中别具一格,也让我们记忆犹新。 再比如一条拍摄我市某地下过街通道里由于没有安装电灯,造成市民经过十分困难的新闻,类似的报道大多是采访市民通行如何困难,急需有关部门早日解决这样一个套路,然而采写这条新闻的记者通过一个细节设计就让所有的观众对地下通道的黑暗有了十分感性的认识,记者站在地下通道里做现场报道,突然让摄像记者关闭新闻灯,瞬间,通道里一片漆黑,电视画面上连记者都看不见了,这样一个细节处理,让观众牢牢记住了通道的黑暗,也感受到了通道里急需装上电灯的迫切。 上述这两条新闻,通过转变报道角度,改变报道思维,达到了引入注目,给人启发的目的。而其致胜的“法宝”,就是在采访和写作中运用了“创新性思维”。 记者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思维不依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都可以称为“创新性思维”,而运用创新性思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们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很多人长期运用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方式,使得我们更习惯于去寻找与自己主观意象相同或相近的对象进行报道,习惯于从过去传统的经验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习惯于同一方向的知识积累和记忆,因此也就习惯于按一种固定的程序去开展工作,这样一来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就显得缺乏新意。 其实,如果创新性思维在我们平时的新闻采写实践中被大量运用,不仅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而且即使有些报道不再属于独家新闻,只要我们学会运用创新性思维,同样可以使思路豁然开朗。 创新性思维,不光可以运用在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上,还可以运用在整个报道的多个方面,比如新闻的标题。例如某某商家运用促销打折手段吸引顾客的新闻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而曾经获得过云南省级新闻奖的新闻《一个面包+一个特价=一夜的守候》这篇报道,记者在新闻标题上就运用了创新性思维,标题里引入了计算符号,形象的表现了特价商品对大众强烈的吸引程度,这个新颖的标题引人入胜,让新闻似乎已经成功了一半。 从大量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概括来说,创新性思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表现: 一、挖掘“新闻眼” 所谓挖掘新闻眼:是指我们在面对寻常、简单的新闻事件时,不依常规,努力寻求新闻中有价值的新闻角度,形成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反映事物。 例如:全国残运会在昆明举办期间,昆明市邮政局为此专门发行了一套残运会纪念明信片,发行当天,记者前去采访,如果按照寻常的思维和报道方式,这样的题材只能做出一条较为简单的常规报道,如何才能让常规报道显现出特色和亮点呢?记者通过和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得知,在我市一些接待残疾人运动员的酒店里也会摆放这些明信片,有了这样一个信息,记者决定从酒店找到新闻的突破点,当记者来到一家接待酒店看到,一些刚参加完比赛的运动员正兴致勃勃地围在明信片摆放点前,于是记者从运动员对这套明信片的看法入手、结合明信片的主题、画面和内容,把明信片和主办方昆明留给运动员的美好印象、运动员们从比赛中得到的收获等方面巧妙地結合起来,让一枚枚小小的明信片顿时传达出了丰厚的情感,本来一条简单的常规报道,因为记者找到了一个独特的新闻眼,整条新闻报道的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样了。大量的新闻采访写作实践证明,凡在报道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记者,大都能在题材表现上挖掘独特的新闻眼,他们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思路活跃、清晰,善于从事物的相互比较中去认识事物,挖掘特点,把握本质,因而往往在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观点、结构、语言等方面显现出难能可贵的独树一帜的思维素质。 二、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它运用于新闻报道时,记者的思路不会仅局限于某一方向,也不会受到消极思维定势的桎梏,而是能从思维的一个方向扩展到更多的方向。 在我们平时的新闻工作中,面对一些常见的新闻题材,思路往往会打不开,如果沿着一种思路一直走下去,便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而如果我们运用了发散性思维,思路就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和方面扩散,记者也就能在大脑中形成多元化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思想、新观点。常见的新闻题材也就会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比如,每年春节前,昆明都会在翠湖边举办一年一度的年货街,如何让这类常规报道闪现亮点呢?记者首先在年货街上逛了一圈,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思考,年货街年年都在办,内容和形式也相差不多,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深深的吸引着昆明人欢喜办年货呢?看着年货街上各种老昆明人过年爱吃的食物以及一些久违的老玩具,记者突然明白,其实真正吸引昆明人在熙来攘往的年货街上逛得乐此不疲的,正是离我们的生活渐渐远去的回忆中热闹的大年。那些从前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的传统食品,折射出的是旧时昆明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当这些东西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又在多年后的年货街上看到时,昆明人心里涌起的除了是对过大年的期待外,更多的还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当记者的思路顺着年货街上的各式年货逐渐发散开来后,眼前的年货街更多的是代表了老昆明的传统和特色,于是记者回来后,写了这样一篇报道《欢喜办年货,回忆老昆明》,报道里老昆明人解释了吃过年食品的讲究,年货象征的意义,讲述了老昆明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对如今生活的珍惜等等,这篇新闻报道里充满了热闹的年味,也溢出了浓浓的人文色彩。当然,要运用好思维的发散性,需要记者在思维流程中闯过思维定势的障碍,避免刻舟求剑,这样才能使思路由一个类别跃入另一个类别,从一种意象指向另一种意象。记者思维扩散得越广,写作灵感产生的概率就越大;因此,要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有所创新,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法宝。 三、用“三贴近”原则,创新报道形式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随时都要将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存于心中,而在新闻报道时将三贴近原则充分运用时,往往会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例如,我市北京路延长线即将进行改扩建和建设快速公交专用道之前,我市有关部门联合举行了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对交通调整的意见和建议,由于这次交通调整涉及到公交、市政、道路、交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果新闻仅仅停留在听证会上,广大市民群众对下一步机动车、非机动车如何在这条路上通行,哪些路段实行了单向行驶等交通调整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这样一来,这条新闻报道的收效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了让市民对政府即将实施的道路交通调整有一个形象清楚地了解。记者决定亲自走一趟北京路延长线,用现场体验的报道方式,详细了解整条路的道路交通情况,给市民介绍下一步这条路将如何做交通调整,车辆和自行车今后如何在这条路上通行等问题。记者一路上在交通调整较大的路段都作了现场报道,亲身感受交通调整的利弊,并采访了交警,沿路单位,司机和市民,不仅全面反映了交通调整的必要性,还提出了不少记者的观点和建议,新闻中还运用了图示说明的特技处理,这样一来,整条新聞从一个听证会单调的内容发展为丰富全面的交通调整的记者调查,不仅新闻的表现形式有了创新,整条新闻报道也更贴近市民,贴近实际,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纵观大量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反响强烈的新闻报道,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创新性思维。这种思维可以让记者在采访中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记者具备了创新性思维的素质,就可以不按现成的规范判断事物的是非,不依现成的材料去寻找答案,不为现存思维结果所满足。因此,记者运用了创新性思维,就能够打开非常规思路,激发非常规的联想,找到非常规的做法和答案,提出非常规的见解。新闻报道也就显得充满了新意,并让人长记于心。 当然,要灵活运用创新性思维,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它首先需要我们有大量的新闻报道的基础和经验,并且要不断的善于总结,其次,在采写实践中要想获得突破,取得成功,我们还必须广泛涉猎多个知识领域,善于利用外界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拓宽我们的视野,站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角度,作出闪现着亮点的好新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