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 |
范文 | 沙里晶 摘要:以中国传统美学和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剖析《春江花月夜》的特点和旋律,并深入揭示曲目的场景和意境。结合作者多年演奏心得,阐述用琵琶古筝二重奏演奏该曲的心境和演奏技巧,以供他人学习借鉴。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古筝琵琶二重奏;演奏特点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2-0126-02 《春江花月夜》前身是琵琶曲《夕阳箫鼓》,于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郑觐文根据汪昱庭的琵琶独奏曲谱《浔阳夜月》改编为多种民族乐器合奏曲。新曲取名借用《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定名为《春江花月夜》,并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邱大成先生在继承原合奏曲精髓的前提下,将其改编为古筝琵琶二重奏。其曲一经问世,便深受中国古典乐器演奏者所喜爱。 一、乐曲特点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秀的传统器乐曲,也是研究我国民族音乐的重点曲目之一;同时,它又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文曲,有着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特色。它完美呈现出“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江山多娇,风景如画”的意境,抒发了人们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眷恋之情。整首乐曲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缓,曲风优美,深受中外乐迷青睐。 《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虽然有多种变化,但因采用相同乐句结尾,听起来十分和谐。全曲分10段,后人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欺乃归舟》和《尾声》。 整首乐曲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并且,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变化和不断发展,其所营造出意境也随之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充分显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二、曲段演奏特点解析 《春江花月夜》整体上给人带来柔美和谐的感觉。琵琶、古筝合奏的音色协调、典雅。使用“鱼咬尾”的手法使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迷人景致。末尾由琵琶弹奏的婉转呜咽的旋律引人入胜,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下面,结合这首古筝琵琶二重奏的部分曲段,具体解析一下它的演奏特点。 (一)《江楼钟鼓》 《江楼钟鼓》是这首乐曲的引子,属于节奏自由的散板。琵琶弹奏中,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出寺庙里隐隐约约传来的阵阵低沉的鼓声。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钟声的回响。眼前碧波荡漾,耳畔钟鼓悠悠,两种乐器完美结合,对日落前江面上恬静迷人的景象进行了细腻的描绘。 (二)《花影层叠》 音乐主题在前6小节舒缓的曲调之后,琵琶制造了跳音,弹出了四个作移位模进的短句,急促而热烈,描绘了花枝弄影、香飘春江的动人情景。 (三)《渔歌唱晚》 远处白帆点点,飘渺的渔歌由远而近。古筝与琵琶的交错合奏好似渔夫一边摇橹一边歌唱;又如船上众人应声相和,渔民怡然自得的神情隐约可见。这一段演奏表达了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也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跃的气氛。 (四)《欽乃归舟》和《尾声》 这一乐段节奏加快,韵律加强,由疏到密,渐入高潮,使整首曲子紧凑有力、激动人心,达到了意与境的顶峰。其中,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它通过古筝和琵琶的交错演奏,旋律由慢转快,由弱渐强,描绘了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声笑语响彻江面的情景:归舟破水、浪花飞溅、百舟竞归、热闹非常。随后音乐在快速的鸣响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曲调轻柔宛转,随即,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行渐远。此时,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于安谧的诗情画意中。 三、演绎心得 我一直对《春江花月夜》爱不释手,2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场合演奏了该曲目。每一场演奏,我都沉浸在如诗如画的迷人意境里,在与听众的互动共鸣中,加入对人生、自然、宇宙和历史的深切体悟。对于如何把握这首乐曲的主题和意境可概括为以下3点: (一)结合古诗的二度创作 首先,结合张若虚同名古诗的主题和意境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和演绎。诗中描写的绮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秀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主要从欣赏“韵律美”、感受“意境美”、体味“情感美”、领悟“哲理美”等方面来理解。 1.韵律美 《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共五个字,开篇前8句用“出生法”将5字逐字吐出,结尾后8句用“消归法”又将5字逐字收归,首尾遥相呼应,掷地有声。 2.意境美和情感美 “春”“江”“花”“月”“夜”这5字分别代表5种景物,全诗扣紧这5个字来写,但又有所侧重,以“月”字为中心。“春”“江”“花”“夜”都为“月”作衬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有主有从、巧妙配合,共同构建了完整的诗歌意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描绘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3.哲理美 诗人自觉将人类的“局限”升华到“达观洒脱”的崇高境界。如果说,有些古代诗人的“清怨”之中不无辛酸尖刻的字句,那么有些则有超脱之心,而无超脱之力;而只有那些心灵博大到足以容纳“苍茫无尽之天上人间的空间”和“悠远漫长之古往今来的时间”的诗人,才能以哲人之心,悟出“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意蕴。正如闻一多先生评价的那样,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以他的达观和睿智怀抱一切,洞见一切,理解一切,同情一切;但没有忧怨、没有尖酸、甚至没有感伤。在演奏这首乐曲时,有意识地将自己对此诗的领悟融入其中,进而巧妙地表达乐曲的意境。 (二)人生体悟的融入 其次,从古代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把握这首乐曲。显然,这首乐曲融入了一些哲学、美学的元素,它所追求的是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意蕴美;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自然美;希求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人性美。作品通过“春江”“明月”“扁舟”“春花”的描绘,达到了关照宇宙、风物与人生的哲学高度,进入了人情与风情、生命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合二为一的审美化境,加上乐曲情感丰富、真切,使人心豁然敞亮,自然能感悟人生,启迪心智。如此,将画意、诗情、宇宙的奥秘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进而在深层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 (三)技巧运用与把握 在技巧上,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远与近的描绘、动与静的画面、情与景的交融。 2.恰当地使用乐器,使旋律进退有序、张弛有度。 结语 在整首乐曲中,我自觉地把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和宇宙意识融入其中。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较为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倾情赞美了江南水乡多姿多彩的风情民俗和当地百姓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 畫任编辑:李姝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