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宜居水平实证研究 |
范文 | 陶丽娜 摘 要: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宜居性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宜居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安徽省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安徽省16个城市宜居性排名,然后提出经济发展对宜居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宜居性;评价体系 1 宜居城市研究现状 城市宜居的相关研究,相比较西方国家,中国的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开始从多个方面研究宜居城市。刘星光等在宜居性的研究上主要选取了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发现宜居性因素会根据区域差异产生不同。张文忠对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四个基本方针:社会稳定、生活便利、生态优美、文明和谐。黄江松发现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思想与社会生活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可从满足5个层面入手来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 本文的研究路径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實际构建一套安徽省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宜居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安徽省16个城市宜居性建设的综合表现,并且分析经济发展与宜居城市之间的关系。 2 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济发展:人均GDP、各市地方财政收入、各市上市公司数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础设施:年末公共交通运营数、万人拥有医院床位、各市普通高等学校和中专学校数;生态环境:各市人均水资源量、各市造林面积;社会民生: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各市教育资金。 3 实证分析 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城市宜居水平。本人使用Bartlett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的KMO值为0.88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4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对策建议 对于当今城市建设来说,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一个城市壮大的重要基础。在正常情况下,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其宜居水平也相对处于低下的位置。只有在经济健康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快速完美的解决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才能更好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忠.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J].地理研究,2016,35(2):205-2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