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对中学生灾害应急教育的效果评价 |
范文 | 周勤学 杨翊清 摘 要:目的 探讨“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对中学生灾害应急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湖州地区的中学生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培训,实验组患者采用“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干预,两组学生均干预6个月。比较干预后两组学生灾害急救知识情况,应急操作技能;结果:两组学生灾害急救知识情况,应急操作技能掌握均有提高,实验组学生灾害急救知识情况,应急操作技能掌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在提升高中生灾害急救知识情况,应急操作技能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学生;灾害应急教育;“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 近年来,意外伤害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据世卫组织报告数据显示意外伤害是青少年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1]我国每6个儿童有1位曾经发生过意外伤害,中小学生发生比例为10%~50%,其中50%的学生1年发生2次以上伤害。[2]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及家庭带来的损害往往无法弥补,意外伤害对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健康和教育现状及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降低意外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仅仅依靠有限的急救医护人员是不够的,还需要现场“第一目击者”[3]及时施以援手和帮助。急救新理念已将施救者从传统的医务人员拓展到经过培训的现场公众。[4]青少年是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做好青少年的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对提高这一年龄段人群意外伤害的避险意识、增强意外发生时的现场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体联动”模式[5]是一种完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模式,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的干预,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是将院内护理服务延伸到学校与个人,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与需求,利用医院卫生资源优势为中学生提供延伸服务,从而提升中学生意外伤害应对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在中学生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8 年6月湖州地区某中学学生156例,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实验组78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13~17岁,平均年龄(14.8±1.1)岁。实验组中男51例,女27 例;年龄13~16 岁,平均年龄(13.5±1.9)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间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学校教育。实验组学生实施“三体联动”急救培训:将“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应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由医院主导,学校支持,鼓励中学生参与。医院主要负责项目设计、制定实施计划,组建团队,协调医院-学校-学生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医护人员正常教育及培训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政策及经费支持,落实工作计划及各项活动,并做好反馈工作,及时调整干预实施内容。授课由医院急危重症专业小组人员主导,通过口头讲授、视频、多媒体、现场情景表演展示的形式细化讲解心肺复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如窒息、溺水、触电、运动伤害等)的急救知识,CPR、外伤的处理、包扎等操作等进行实地演示,授课时间共8学时,分4次进行。学校主要负责为实施工作提供专门的场地设备,组织学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干预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定期将最新的急救培训相关信息以讨论及讲座的模式进行推送;学生根据自我意愿定期参与各类讲座、咨询等,并配合对医院进行调研,以进一步改善方案、提高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参考国内外文献自行设计问卷,[6-7]问卷内容包括:①人口社会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等。②培训前后对培训对象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内容有关灾害急救知识情况、应急操作技能。两次理论测试试卷50道单项选择题,分值共100分,包括CPR理论占60%)、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占40%。技能考核:心肺复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2±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分析采用χ2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生个人急救知识和技能考核无差异:理论考试合格人数对照组47人,实验组46人,P=0.87,技能考试对照组合格34人,实验组36人,p=0.75,p均>0.05,培训后对照组,实验组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考试优于培训前:对照组理论合格人数培训前47人,培训后68人,p=0.00,技能合格人数培训前34人,培训后70人,p=0.00;实验组培训前理论合格46人,培训后77人,p=0.00,技能考试培训前合格36人,培训后78人,P=0.00;实验组培训后学生个人急救知识和技能考核情况较对照组学生的进步更大,培训后对照组理论考试合格69人,实验组77人,p=0.009;技能考试合格对照组70人,实验组78人,p=0.004,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中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提高的迫切性 随着教育的改革以及中学生年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学校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学生对意外事件应急技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美国,每年发生突发心跳骤停的大约有30万人,其中,30%以上的患者是可以在院外接受CPR的。[8]因此提高自救和逃生能力,就有可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和減少伤残,这样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两组学生的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的合格率都较低且无差异。相关研究也显示[9-10]我国中学生急救方法知晓情况差、动手能力不强,说明公众急救技能普及不佳,在急救操作方面的培训不够,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尽管信息时代,电脑、电视、报纸、媒体等各种宣传,能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急救常识。但是由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型的特点,急救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 3.2 中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模式 中学生意外伤害应对能力教育的开展形式过于单调。调查研究显示:[11]意外伤害应对能力教育相关内容的学校中,有66.0%是学校通过班会进行讲授,也就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仅有4.1%的学校是通过实践活动开展的,可见意外伤害应对能力教育還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由于生命安全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单纯的由学校非专业的老师讲解很难让学生有实际的认识,因此本研究采取“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将医院内服务延伸到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利用医院卫生资源优势为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模拟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提升中学生意外伤害应对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相关研究发现,[12-13]三体联动模式可结合政府、医院、学校多方的优势资源,为群众提供健康促进及教育工作,这种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使健康信息及时更新及覆盖,可有效解决卫生资源不足情况,降低健康教育成本,加强健康干预效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影响,人的经验和知识技能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培训后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均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实验组培训后学生个人急救知识和技能考核情况较对照组学生的进步更大(P<0.05)。由此可见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在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提高中得到效应用,帮助中学生提高意外伤害应对能力,为提升中学生意外伤害应对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三体联动”急救培训模式在提升中学生意外伤害应对能力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本地区中学生对突发意外事件的认识程度及应急处理能力,是理想、安全、可靠的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自华,田纪安,马晓飞,等.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5):458-461. [2]周英.安徽省蚌埠市中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蚌埠医学院,2013. [3]韩文斌,宁华,牛江平,等.PDCA循环下多模式培训对提升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1):94-96. [4]刘晓亮,蒋宇,邹联洪,等.“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急救科普活动实践[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6):634-636. [5]刘倩倩,赵楠.“三体联动”构建健康促进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隐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S1):168-170. [6]陈燕璇,郑利威,黄翠青,等.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现况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2):182-184. [7]Chen Z Q,Zhao Y,Lu Z H,et al.Awareness and attitudes of Chinese students towa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10,27(12):907-910. [8]Creutzfeldt,Johan,Hedman,Leif,Heinrichs,LeRoy,etc.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in high school using avatars in virtual worlds:an international feasibility study[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14 Jan2013:1438-8871. [9]韩自华,田纪安,马晓飞,等.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5):458-461. [10]张欣欣,贺连香,彭华,等.对中学生实施参与式急救培训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1):49-52. [11]殷超.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建构[D].陕西:延安大学,2014. [12]唐政.三体联动健康促进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0. [13]安娜,朱美英.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三体联动机制运行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1(21):6229-6231. 作者简介:周勤学(1987-),女,本科,浙江湖州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