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格的培养
范文

    张浩鹏

    摘 要:促进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实中,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面临些许困境。一些青年学生不能够独立地自我抉择,自我承担责任的意识不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也相对欠缺。萨特的存在主义从哲学的角度强调个人在发展过程中的自主选择、自我对责任的承担以及个人对实际生活的介入,这对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启发。结合这三个理念,从地方农业大学的教育实际出发,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投入现实生活,实现良好人格发展。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农业院校;人格培养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1-012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哲学与文学两个领域的丰富成果使其本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责任意识以及其文学作品中的“介入”理论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存在和发展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让我们对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感以及社会行动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

    1 萨特的存在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发展。二战之后,整个欧洲世界弥漫着绝望、迷茫的情绪。高度发达的理性世界被战争直接摧毁,人们再也找不到生活和发展的方向。萨特强调的“存在先于本质”、他的责任观以及对实际生活的介入,赋予了人们更多的生活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人们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1.1 “存在先于本质”

    与以往哲学家的理论有所不同,关于人的本质问题,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按照海德格尔的提法,“人的实在(human reality)”先于本质[1]。因此,在萨特看来,人的存在问题是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之前的。“人,在把自己投向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2]。萨特认为,人首先是存在,在这个基础之上,随着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才能对人的本质进行诠释和理解。人存在的过程是不断选择、创造、完善自身的过程,也是自我本质澄明的过程。我们唯一确定的是什么呢?是自身的存在,只有“我们自己存在”,才是一切知识得以建立的基本出发点,存在是不证自明的,也是自我意识出发的根本。“存在先于本质”中的存在状态表明人没有给定的、不变的本质和规定性,没有现成的“人性”。所谓人的本质、普遍的人性,都是历史的生成[3]。

    人的本质,是一个完善的过程,这就为自身的发展和选择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人只有不断地发展,将自己投入到经验世界,才能够通过现实生活来认识自我。自我与他人所发生关系的一切内容才构成了人的本质。

    在薩特看来,外部经验世界需要由人来创造,人不断行动,不断地面临选择并做出选择。人进行能动地选择,对自我进行界定。在他看来,人犹如一粒种子,突然被抛入世界。然而,一旦它存在,自身的本质就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进行证明。作为人,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是自己一切行动的结果。

    关于人的选择和发展,萨特在这里可能存在一定的绝对性,忽略了人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这些客观的因素时刻影响甚至在特定的实际场景中限制人成长和完善。但是,我们需要从中看到的是,萨特弘扬了人的行动能力和创造性,对人的强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肯定,激发人积极向上的发展意愿。

    1.2 萨特的责任意识

    萨特强调个人选择的广泛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发展的无限前景并不是不依赖任何因素的独立存在。在萨特看来,人的存在是一种不断选择的状态,他赋予人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的权利。萨特并不认为人有完全绝对的权力去做任何事,他所强调的是,人在做任何事时,自我的选择是绝对存在着的。然而,人的选择是一个异常痛苦的取舍过程,并且人在选择的同时总伴随着道德责任的承担。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指出:“把整个世界的重任担在肩上,他对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人本身是有责任的”[4]。

    人的生存,在任何时候都需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人需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其个体的行为具有道德特征。作为人际网络中的个体,自身的行为和选择总是会对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因素产生影响,无论这种影响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人需要承担的责任。萨特认为:由于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人生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面对一个场景做出选择,这就从意识和行为的角度为自我存在的环境树立了规范和准则。这种规则和准则对别人产生影响时自我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这种责任不仅自我需要承担,也是别人需要承担的。

    1.3 萨特的“介入”观

    萨特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小说作品集中体现了自己的“介入”思想。他认为,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家要关注现实,自身的社会活动以及文学作品要启迪当代社会,真正推动社会的转变和进步。

    萨特的“介入”观与个人的存在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人的存在过程中,他强调了人面对选择的必然性。人的这种选择虽然不是绝对的,却是必然的。在他看来,在任何情况下,人都需要作出选择,即使不作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这就意味着人一定是要行动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行动哲学,他强调人的选择、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人要将自我的选择行为与现实社会环境相结合。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5]。“介入”现实,从现实中超越自我,真正实现自我的完善。我们能够看到萨特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即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同时也要作用于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环境相连,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

    地方性农业院校,由于其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自身发展历史和学科特点的影响,因而其大学生的成长既具有其他高等院校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较为鲜明的特点。

    2.1 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尚待进一步发挥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自我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肯定自己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利用与自身相关的环境因素,做出适合自我发展的选择,真正激发潜力,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感到生活方向不明确,对自身扮演的社会角色认识不足,在学习生活中不够积极主动。特定的成长阶段和生活环境,使其不能够真正完全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因而产生迷茫和绝望的情绪,在人生这个重要的阶段停滞不前,不利于自身的成长。这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他们需要自我肯定,需要自我创造。他们需要做的是认真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不断在选择的过程中认识自己、领悟生活。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开发自己,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提供可能性。

    2.2 大学生的自我成长需要学会承担责任

    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人需要承担“责任”的观点恰好是当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萨特谈个人选择时具有私人性。私人是一种浪漫主义色彩的空间,公共领域永远寻求一种理性的制约[6]。正是由于人时刻处于一个社会网络之中,所以其个人行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责任的。萨特认为,个人的选择与现实生活中的他人发生联系,自我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群体性意识以及社会性后果,这正是做出选择的主体需要考虑和承担的责任。马克思也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虽然具有极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但是责任感相对欠缺。青年大学生的个人意识往往从自我角度出发,对与自身相关的社会因素考虑较少,在人生的一些重要时刻缺乏自我承担责任的意识。这种现象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极其不利。当然,出现这种现象也有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但是,人的存在是一种主体间性。存在主义哲学者认为,人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参与性。因而人的发展需要承担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当前社会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2.3 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介入”社会实际

    萨特的“介入”观主张文学家与文学作品需要关注社会现实,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我个人看来,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应该具有这样的指向性。

    一方面,大学生需要不断地坚持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来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持续关注社会环境和自身周围的现实问题,能够将自我所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主动了解自我的成长环境,依托社会环境进行人生选择,明确人生方向,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人生是需要体验的,仅仅是思考而不付诸行动,最后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迷茫[8]。

    然而,大学校园和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距离,不同学生的成长路径也大不相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还不全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是幻象。一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利益,忽视他人以及社会利益,脱离群体性环境,沉迷于自我的小世界,这都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大学生的远大志向,要使其将课堂中的知识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真正实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3 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创新

    3.1 不断加强对外交流

    地方性农业院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高校,由于相对封闭和局限的地理环境,自身的发展速度并不快,质量还不够好。因此,必须坚持开门办学,不断加强和发达地区优秀高校的交流,坚持吸收发达地区甚至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教育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要提升培养平台,紧紧抓住新时代教育发展主题,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在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要使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够有更多的可能性,在面对个人选择的时候能够有能力选择,有机会选择,走进更广阔的未来,实现自我完善。

    3.2 持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大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多数都与人文素养的相对缺乏有关系。因此,农业类大学的学科设置、课程内容等需要进一步增加人文类学科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人文类必修课、加大人文類讲座的比重、提升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质量等途径来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的学科门类,逐渐形成农、林、文、理、工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局面,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利用人文学科来关照自我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个人品格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命题,我们必须持续进行探索,积极梳理和分析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理论,努力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核心理论为当前大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念。这些理念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承担人生责任,主动贴近社会现实,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持续发挥自身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对于地方性农业院校,要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校自身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要求;要学会进一步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探索大学生人格培养的新方法,让他们敢于肯定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3.

    [2]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3.

    [3]陈长莲.绝对自由与绝对责任——评析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8-11.

    [4]冯克红,许丽芹.自由和责任:萨特存在主义作品中的介入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112-113.

    [5]庞晓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18-20.

    [6]林华敏.浪漫与理性的平衡——萨特的自由与责任观之重新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9.

    [7]徐茂华.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四个维度.[N].重庆日报.2018.5.16(15).

    [8]徐晨光.萨特的哲学思想对大学生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58-6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