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8)摘要 |
范文 |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 摘 要:2017年,山东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区域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贷款余额突破7万亿元,居全国第5位;实现直接融资5367亿元;保险资金投资余额达到1561亿元。省内首家民营银行开业运营。山东信托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薄弱环节仍然突出,全省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大型企业集团高投资、高负债的发展模式,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面临较大转型升级压力,大企业担保圈风险持续暴露,信贷违约率居高不下。部分中小法人银行经营风险较高。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逃废银行债务等违法犯罪行为仍呈多发态势。 关键词: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新旧动能转换;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4-0009-05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8.04.001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1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678.2亿元,增长7.4%,回落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3:45.4:47.3调整为6.7:45.3:48.0,“三二一”结构巩固确立。 2. 三大需求增长平稳,外需改善较为明显。固定资产投资54236.0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49.0亿元,增长9.8%;进出口总额17823.9亿元,增长15.2%,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 3. 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实施,工业技改投资16728.6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660.2亿元,增长6.8%,利润、利税均有大幅增长。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供给质量明显提高。大力化解低端无效产能,完成175.0万吨生铁、527.0万吨粗钢、351.0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违法违规电解铝项目和“地条钢”清理整顿工作年内完成;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2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4.6%,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降低0.4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5.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5.2%。城镇新增就业128.3万人,增长6.0%;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4.0%的全年控制目标。 6.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速提高。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回落0.6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受环保督察、化工产业整治与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去产能等政策因素叠加影响,生产总值增速有所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民间投资持续低位,利用外资增长后劲不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面临较大增收压力,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趋势难以持续,且土地收储融资增加了未来财政支出压力。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增多,社保欠缴、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贸易摩擦依然维持高位,外贸增长仍面临较多不利因素。 (三)经济运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金融风险呈易发高发态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部分领域和地区风险较为突出。在工业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下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同时,金融机构受信用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普遍提高了放贷门槛。财政融资新规影响值得关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行为变化明显。存续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较多,部分续发困难企业的远期违约风险可能上升。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总体运行状况。 (1)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截至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114886.8亿元,增长4.4%;负债总额111078.0亿元,增长4.3%,增速同比均有所下降。各项存款余额91018.7亿元,增长6.2%;各项贷款余额70873.9亿元,增长8.6%。 (2)银行机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全省国有、政策性、股份制、外资银行二级分行以上机构278家。法人银行业机构281家,其中新设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各1家。银行业从业人员24.8万人。 (3)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增强。重点行业的资金需求得到有力保障,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合计22770.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33.0%。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推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合计新增贷款1609.5亿元,同比多增440.4亿元。全省扶贫贷款余额647.5亿元,较年初增加204.7亿元,惠及74.9万贫困人口,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5819.4亿元,较年初增加1690.5亿元。 2. 需关注的问题。 (1)不良贷款“双升”,信用风险管控形势依然严峻。2017年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813.2亿元,较年初增加416.1亿元,不良贷款率2.56%,较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全年贷款質量向下迁徙率高于向上迁徙率1.5个百分点,未来信用风险管控形势仍然严峻。 (2)资本充足状况有所改善,个别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抵补能力较差。全省法人银行业机构资本净额4880.9亿元,较年初增加554.7亿元。统算的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4%和10.9%,分别上升0.3个和0.03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下降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12.3个百分点。 (3)法人机构流动性状况保持稳定,部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高。2017年末,全省法人银行业机构统算流动性比例为59.3%,较年初下降1个百分点;核心负债依存度63.8%,上升5.7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率4.3%,上升0.7个百分点。 (4)经营利润持续下降,清收处置压力进一步加大。2017年,山东省银行业机构净利润较上年下滑47.1%;资产利润率0.3%,降低0.4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率34.4%,上升1.5个百分点。银行机构盈利水平持续下滑,通过核销化解不良的能力进一步受限。 (二)证券期货业 1. 总体发展状况。 (1)证券市场运行平稳。2017年,全省证券期货业总资产2035.2亿元,证券期货分公司和营业部950家,新增89家。2家法人证券公司各项风控指标均远高于预警和监管标准;代理证券总交易额为11.8万亿元,增长0.8%。中泰证券公司新三板推荐挂牌企业67家,累计挂牌523家,行业排名第3位。 (2)上市公司融资规模扩大。2017年,上市公司新增30家,总数达29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118家,总量达636家。全省已登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443家,管理私募基金757只,基金实缴规模1568亿元。 (3)期货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共有期货公司3家,期货分公司13家,期货营业部104家。3家法人期货公司资产总额105.8亿元,增长7.7%;客户保证金余额77.9亿元,增长8.4%;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累计在全省设立了26个期货品种的90家交割库。 (4)區域股权市场不断壮大。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2270家,累计帮助企业实现融资350.7亿元。新设山东齐鲁农产品、国商商品、东营新华福岛能源等3家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总量达到11家,实现交易额2451.7亿元,同比增长1267.4亿元。 2. 需关注的问题。 (1)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28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低于去年同期,5家下滑幅度超过50.0%,14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累计亏损额17.3亿元,山东墨龙被山东证监局立案调查。 (2)法人券商业务发展不均衡,业务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2家法人券商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0%和44.0%,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行业务发展仍然滞后,中泰证券公司全年完成股票主承销15家,债券主承销135家,行业排名仅位列第23位和第17位;中信证券(山东)公司承销和资管收入仍然为零。 (3)证券机构新兴业务增速下滑。2家法人证券公司A股股票业务托管市值、成交金额分别为8154.4亿元、65821.11亿元,分别增长7.3%、下降13.8%。全年融资融券业务累计对客户授信297.5万笔,同比减少36.3万笔,下降10.8%。 (4)私募和债券市场风险显现。2017年监管部门共收到债券违约提示函9件,年内对12家债券发行人实施现场检查,对3家债券发行人下发警示函。 (三)保险业 1. 总体发展状况。 (1)保险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末,全省共有法人保险公司5家,省级分公司以上保险主体94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6900家。全省保险业总资产5298.1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38.1亿元,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18.9%。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11.8%,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21.8%。 (2)各项业务结构继续改善。寿险业务转型取得实效,普通寿险对保费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保证保险、健康保险、意外险、责任保险等非车险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分别增长66.7%、28.4%、27.4%和18.3%。农业保险实现保费23.6亿元,增长18.5%。 (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增强。全年责任保险赔付13.2亿元,同比增长27.7%。保险业为全省(不含青岛)117万户、23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2046.0亿元的风险保障,共支付赔款3.5亿元。大病保险实现居民和职工全覆盖。保险资金投资累计达到1560.0亿元。 2. 需关注的问题。 (1)商车改革以来车险行业经营压力加大,保险公司的费率一路走低,利润空间缩小,赔付率明显上升。个别适应能力不强的中小公司经营更加困难。 (2)赔款给付和退保压力仍然较大。全省保险业赔付支出共计831.3亿元,同比增长5.7%。全省寿险累计退保396.8亿元,同比增长37.5%。 (3)外部风险向保险业传递增多。受利率环境影响,部分投资型寿险的回报水平降低,如处置不当,潜在集中退保、群体事件和流动性风险。与经济关联度较高的企财险、工程险呈低迷态势,信用保证保险风险较大。2017年末,企财险下降2.1%,工程险下降15.5%。 (4)保险机构经营管理风险突出。全年山东保监局共对34家机构和59名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同比增长21.2%。 (5)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2017年全省保费规模居全国第三位,但保险深度为3.8%,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省内保险法人机构规模偏小,保险业资源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 金融控股公司。截至2017年末,山东省有2家由人民银行总行认定的金融控股公司,分别为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信托)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集团)。山东信托控股泰信基金,参股7家金融机构;莱钢集团控股中泰证券,参股2家金融机构。2017年,两家公司总体运行平稳,山东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长49.1%,净利润同比下降29.3%;莱钢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4%,净利润同比增长194.4%。 需关注的问题。一是山东信托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伴随着未来资管新规的出台,信托业面临更大的改革转型及产品创新压力。二是环保限产及生产成本波动给莱钢集团带来经营风险,集团负债规模相对较高,财务管理压力较大。 2. 交叉性金融业务。2017年,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销售、代理类业务持续增长。一是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全省银行机构发行及代销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增长31.9%,手续费收入增长21.0%。二是同业投资规模基本稳定。标准化资产投资占比为58.3%;非标资产中,信贷类资产和债券类资产投资占比分别达到42.3%和31.7%。三是代理类业务持续增长,其中信托产品和基金产品增长迅速,增幅分别达197.9%和156.0%。四是法人机构同业资产有所下降,同业负债小幅增长。融资性同业资产同比下降18.4%,同业负债同比增长2.5%。 3. 需关注的问题。一是理财业务潜在风险隐患。目前实体经济领域风险不断暴露,理财产品基础资产违约事件时有发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过程中无信息披露,存在合规问题。二是部分银行资金借道非标业务,投向房地产行业、两高一剩行业,弱化宏观调控效果。三是委外业务底层资产管理不到位。委托方易忽视对底层资产的及时分析,特别是结构复杂、层层嵌套的产品,底层资产模糊化,委托方不掌握底层资产清单,易形成实际风险。四是银保合作中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保险产品代销领域投诉问题集中,投诉比例与销售比例明显不匹配。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一)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运行平稳 2017年,全省共有189家市场成员和非法人投資主体参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较上年增加23家。全年,市场流动性总体偏紧,加之监管层面一系列文件新规的出台,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交易量减少。全省全年二级市场总成交量为49.8万亿元,同比减少6.1万亿元。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日均融入资金1182.2亿元,日均净融入资金364.3亿元。 (二)票据业务签发规模持续下滑 受市场资金面紧张和票据贴现持续收缩的影响,票据签发规模持续下滑。2017年末,山东省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余额10071.9亿元,同比减少1541.9亿元。票据市场利率高位震荡,票据价格水平比2016年整体大幅上涨150BP以上。总体看,上半年价格呈走高趋势,下半年前半段价格有所下降,后半段又继续回升。 (三)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同比下降 2017年,受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因素影响,山东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同比下降,发行成本仍处高位,部分潜在风险事件的发生增加了省内民营和低评级企业的发行难度和发行成本。2017年,全省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258单,同比减少68单;融资2613.8亿元,同比减少512.1亿元,融资额排名居全国第四位。截至2017年末,全省存续期内债务融资工具431单,余额4324.0亿元。 (四)黄金市场交易量同比减少 截至2017年末,山东省共有12家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企业,其中综合类会员11家,金融类会员1家。2017年,全部会员总成交量同比减少1117.6吨,下降25.1%。全年金矿开采产量增加,8家重点监测企业开采金矿同比增加20.6万吨,增长1.2%。 四、金融服务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金融管理部门新制定或修订了多部与金融业和金融基础设施相关的重要制度性文件,规范了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政策性银行监管、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保险业行政处罚程序等方面的制度。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充分发挥辖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体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工作机制的作用,稳步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共受理金融消费投诉1410笔,咨询5767笔。 (二)有效促进存款保险履职工作 2017年末,山东省共有地方法人投保机构251家,投保机构家数位列全国第一位。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扎实做好存款保险现场评级工作,稳步推进风险差别费率管理,顺利完成全省投保机构的保费归集,认真做好投保机构风险监测、现场核查、早期纠正等工作,推动投保机构风险早发现和问题投保机构有效处置,充分发挥了存款保险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 (三)支付体系建设持续深入 进一步完善支付结算制度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支付结算服务,更好地发挥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支撑作用。2017年,山东省大、小额支付系统处理业务笔数同比分别增长16.1%和3.7%;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1%和19.3%。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领域和使用量持续扩大,全年累计办理票据、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业务同比分别增长35.9%和2.1%。银行卡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末,全省银行卡在用发卡量5.0亿张,人均持卡5张。 (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截至2017年末,企业征信系统共为山东省70.7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建立了信用档案,个人征信系统为6096.6万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全面建成地市级小微和农村征信数据库并全省联网运行,基本实现对有信贷需求的小微主体全覆盖。规范推进中小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指导中小机构全面实现征信数据质量达标要求。引导征信市场规范有序发展,2017年,征信机构推出了贷前调查、信用监控、客户筛选等特色产品,征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反洗钱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反洗钱监管部门继续贯彻落实风险为本监管理念,充分发挥现场检查对义务机构履职的促进作用。2017年,共对92家县级以上金融机构开展了现场检查,依法依规对32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处罚。反洗钱监测与协调机制有效运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与山东保监局签署反洗钱监管合作备忘录,构建保险业联合监管机制;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合山东省公安厅、山东银监局、青岛银监局建立完善非法资金监测预警机制。全年共立项开展行政调查35个,实施调查422次,涉及金额1627.8亿元。 (六)货币流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以强化“四票”管理为主线,以改善现金服务为中心,以加强农村地区现金管理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全省现金流通环境。流通人民币整洁度平均水平达93.7%。推进反假货币宣传重心“线下向线上,城市向农村”转变,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利用农村营业网点、助农取款点开展面向农村地区的反假货币知识和人民币知识普及。强化反假货币联动机制建设,构建完善反假货币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促进完善政府、政法、宣传、金融“四位一体”反假货币工作机制。全年收缴假币总额同比下降70.4%。 (七)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和投资者风险教育成效显著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积极开展金融支持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专题宣传,组织部分省级媒体赴淄博、临沂开展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金融精准扶贫专题采访。组织开展了2017年山东省征信和反洗钱专业劳动竞赛,充分调动了辖区征信和反洗钱从业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组织全省开展“信用信息安全宣传教育专项行动”,提高了征信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红线意识。 五、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 按照统一的层次分析模型和权重,对山东省进行金融稳定状况定量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综合评分值为75.0,较上年提高0.03。一是金融业回归本源,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大需求增长平稳,定量评估中宏观经济得分较上年提高1.31。二是全年集中处置了一批风险点,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山东省组建风险处置工作专门班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进一步加强存款保险、支付结算、反洗钱、外汇管理等领域监管力度,深入开展证券期货机构和上市公司风险排查,针对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中介机构等开展专项检查,对担保圈、企业债券、非法集资等重要风险点,实行工作台账“销号”管理。区域金融风险防控化解工作成效明显,有效维护了辖区金融稳定。三是金融风险形势依然严峻,金融风险防控难度加大。受实体经济风险传导渗透影响,银行业信用风险形势较为严峻,资本充足水平、资产利润率等指标持续下降,定量评估得分下降0.8。证券期货业机构新型业务略有萎缩,部分上市公司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债券违约形势严峻,得分下降0.3。保险业风险管控难度增大,车险竞争激烈,寿险给付和退保压力持续上升,得分下降0.4。 2018年,全省金融业面临的风险防范与化解形势依然复杂。从有利因素看,辖区宏观经济有企稳向好迹象,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为金融业加快转型发展带来新空间和新机遇。但当前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还处于初期,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仍持续向金融业传导,不良贷款较快暴露的趋势仍将持续。妥善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會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各项改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努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稳妥化解大企业担保圈风险,因企施策,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权责明确的金融风险处置法律框架和工作机制,增强风险处置成效。 (二)贯彻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落实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把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优化信贷结构的总抓手,促进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与贷款合理增长,为化解风险创造稳定环境。 (三)强化金融安全网建设 坚持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深入推进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与宏观审慎评估,引导法人银行加强自我约束。扎实做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各项工作,强化存款保险的早期纠正功能,发挥好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安全网作用。 (四)稳步推进区域重点金融改革创新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合理金融需求。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推广社会效应债券,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深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支持民营银行创新发展,推动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五)大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为金融机构依法清收处置不良贷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舆论引导,防止恶意炒作,维护市场信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