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维视角下普惠金融减贫效果分析及政策优化建议 |
范文 | 邓菲菲 李皖蓉 周祖喆 【摘要】“贫困”是社会公认的多维度社会现象,“多维贫困”的概念是联合国开发计划在2010年提出的,这也成为了定义贫困更准确科学的识别方法。对于从多维角度来认识贫困与发展这一问题,较早提出见解的学者是Sen(1976)1,他认为贫困对应的是功能性福利的缺失以及背后折射出的实现功能性福利的可行能力的缺失,即个人的福利是以能力为保障的,而贫困的原因则是能力的匮乏。来自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Oxford Pover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itiative,OPHI)中心主任Alkire2带领研究团队率先进行了关于多维贫困的研究,并提出多维贫困的相关识别、加总和分解方法。基于此构建的多维贫困指数MPI(也称为A-F指数),可将贫困维度主要分为教育、健康、生活水平三大维度共10个指标。普惠金融多维减贫是指通过普惠金融在各种渠道和机制中的发展,从健康、教育、收入、生活水平等多维角度上实现减贫的过程。本文将从收入、就业、医疗、教育四个维度出发,阐述普惠金融对湖南省的减贫效果及分析,指出普惠金融在推行过程中的不足,并基于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减贫;分析;优化;建议 一、多维视角下湖南省昔惠金融减贫效果分析 自2012年精准扶贫提出以来,截止到2017年年底,湖南省農村贫困人口减少551万、贫困村脱贫出列371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4个,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3-86%。截止到17年6月末,全省布放ATM机具3.3万台,累计安装75.1万台PO5机具;设立5.2万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基本上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同时,湖南省人行系统创新了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推进全省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扶贫服务站累计为64万贫困户开展信用评级,其中有55万户获得授信。 (一)从收入维度分析 2016年湖南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30.4元,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936元,同比增长了8.4%。其中工资性收入为5341元,增幅8.0,6,经营净收入为4369元,增幅5.6%,财产净收入为148元,增幅3.6%,转移净收入为3078元,增幅13.9%。而且在扶贫政策下,湖南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上年增长了10.7%,达到92 68元。 2018年全省692 3家服务站实现了250万贫困人口、75万贫困户的覆盖,并累计发放贷款60.5万笔、金额达192.9亿元。“两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工作颇有成效,试点县和试点市银行覆盖面达到68%,农地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倍以上,农房贷款余额为17.5亿元。由此分析,在普惠金融政策下,贫困地区农户的融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农户借助金融机构推出的创新型融资贷款产品,可以贷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并且,大量建设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于农户获取信贷资金,更好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推动增产增收。贫困地区的农户依托融资贷款等金融工具进行创业生产,实现了贫困农户自身的收入增长。 (二)从就业维度分析 2 018年湖南省2 80.9万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其中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150.1万人中,已转移就业148.1万人,占有转移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总数的98.7%,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17%,人均月工资达2 600元。实施的“311”就业扶贫行动,目前为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累计达到61.30万人次,提供职业指导49.79万人次,提供创业服务6.36万人次,共有36万人享受了各类扶持政策。并且注重发挥就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作用,目前建立了就业扶贫基地537个,已经稳定吸纳1.8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在近几年,湖南省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着眼于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省财政多管齐下推进产业扶贫,安排扶贫资金15亿元,扶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安排扶贫资金3亿元,支持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建设;安排扶贫资金1亿元,支持农村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 普惠金融优惠政策所扶持的特色产业,直接为贫困地区的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如在当地扶贫产业基地工作、获取借贷资金发展特色农家乐、在当地新建设起来的旅游村当导游、借助金融机构提供的优惠政策进行创业等等。为贫困地区的农户增加了就业岗位,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就业率和收入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从医疗维度分析 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方面,将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的政策范围内费用(指按项目付费)的报销比例提高10%。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面,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且当前湖南普惠金融立足于服务“医疗”这一基础民生领域,汇集多样、全面的网络金融渠道产品与服务,携手优质第三方服务商,助力医疗生态的转型与发展,医疗服务将变得更易得、更智慧、更便捷。例如通过乡镇卫生院与银行的合作推出的“乡镇医疗贷”等创新产品,解决乡镇卫生院的融资需求,开拓为基层卫生院提供金融支持的业务。 普惠金融对农村医疗的助力,使贫困农户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可得性大大提升,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支付与医疗缴费变得更为现代和便捷。 (四)从教育维度分析 近年来,湖南省坚持“应贷尽贷”原则,借助普惠金融政策,以助学贷款为抓手,积极支持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扎实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截至目前,湖南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为39.69万人次,发放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达到28.8亿元。并且在乡镇和高中设立贷款办理点,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电子全覆盖工作,提升助学贷款业务的科技含量和便民程度。 二、昔惠金融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不足 由此可见,随着湖南省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和实施,农村减贫脱贫的方式变得更多元化,减贫效果明显。贫困地区“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诸多的难题得到一定解决,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幅提升。但对于部分深度贫困地区相较于已经脱贫的地区,脱贫难度更大。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金融产品有待创新完善 目前湖南省推廣普惠金融过程中出现了普惠金融政策与传统金融产品不够适应的问题。贫困地区农户普遍缺少可以担保的资产,但是扶贫机构偏好硬性资产的抵押,农户无法使用传统金融产品进行贷款,使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投入不足,额度不高。且创新产品推广较缓慢,要面对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覆盖面小等一系列问题。急需创新的方式和金融产品来推动普惠金融减贫政策,使之更适宜贫困地区的现状。 (二)贫困人口真正脱贫难 在机构方面,可能存在金融机构在政府要求下被动扶贫的现象,打击了机构扶贫的内在积极性。扶贫机构难以在扶贫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协调。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短时间脱贫,贫困人口也极易返贫。 在贫困人口方面,贫困农户往往自身条件存在不足。其教育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的限制,自身脱贫能力不足。且长时间以来的扶贫模式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导致一部分的贫困农户过于依赖政府提供的扶贫资金,其自身没有创新生产的意识也无法做到实践,从而不能真正实现自己“造血”。 (三)金融扶贫缺乏配套保障措施 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存在农户缺乏信用意识、信用档案不完善等问题。金融扶贫过程中债权难以维护,出现了很多骗贷、逃贷的行为,使金融主体信贷业务面对风险,推进过程艰难,金融机构缺少放贷信心。且农村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抵押物不能得到很好地处理,评估登记的过程不够规范,使担保清偿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贫困地区缺乏健全规范的信用体系,风险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同时也缺少商业性的担保机构,而政府财政担保能力是有限的。且目前普惠金融扶贫缺乏财税优惠政策措施,产业项目缺乏政策的保障,使得金融扶贫的风险补偿基金无法有效增加,金融扶贫难以持续推进。 三、昔惠金融减贫政策优化建议 (一)从多维角度出发,政府应全力解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 基本生活设施方面,加强对效率和安全问题的排查,提供定期维修和检查的专门人士。全力建设村落和城乡网络使用,保证网络顺畅。适当降低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收费标准,按实际情况推行等级化消费。教育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金融扶贫应在建立学校、改善教学环境及增加劳动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金融优惠,从而促进贫困地区青少年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健康医疗方面,政府应该落实与健全贫困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尽量降低贫困户的就医成本,提高贫困农村的医疗水平,加大对贫困户的医疗帮助。就业方面,努力提高人均收入,为贫困地区增加就业机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适度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和补贴。聚焦“三农”和实体经济,围绕民生产品、消费产品、创投产品、绿色金融等领域,拓展新领域,发掘新思想,增加就业机会。 (二)发挥银行机构的主力军作用,加强银行设备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支付环境 为降低小微企业和基础行业的贷款成本,应鼓励政策性银行以降低贷款成本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支持国有银行湖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持续加大对我省农业区改造的贷款力度,继续做好扶贫搬迁项目贷款筹措工作,加大金融扶持重大水利,电力,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的力度;推进贫困地区跟进“一带一路”进程,支持对外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助推我省小微企业融入到“一带一路”中。积极促进各类商业银行在我省县乡域设立分支机构;坚持第一产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坚决落实普惠金融发展部门制定的改革安排。支持农业银行坚持“面向三农”的定位,兼顾农民收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 “三农”贷款投放的加大。在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持续推动下,商业银行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使贫困农户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政府促进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有机结合,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原生动力,让贫困户主动自愿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特色的产业优势,改变贫困户完全依赖政府救济金的心态和做法。运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思路,加大在扶贫减贫成效显著领域、地区的资金投放,从而达到引导和支持特色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作用。 (三)加强对贫困地区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努力提高人民认知水平 目前贫困地区以农户为主,金融机构对于加强农户的思想程度和技能培训尤为重要,定期开展农业、畜牧业、养殖业、金融、政治、环境保护等知识的培训活动,组织农户进行学习,休闲之余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给农户渗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兼顾平衡的思想重要性。各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多次开展宣传金融知识系列活动,通过教当地农户学习金融工具和支付工具的使用办法,提升农户对于金融产品的认知和技能,助力于打通“金融普及最后一公里”,增强宣传的惠民性。通过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教育条件,拓展贫困农户的金融视野,促进教育维度减贫。 (四)完善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扶贫政策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加强法律的落实情况,完善扶贫的监督检查体系,对相关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建立扶贫资金专项专用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展资金使用范围。着实具体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对于各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不同,资金周转需要严格的运作模式,不能挪用其他地区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