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区(县)级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
范文 | 摘要:我国各级政府是推动非遗保护最主要的力量,其中区级政府是落实国家非遗保护政策最关键的一环。区级政府如何找准角色定位,在辖内开展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是理论和实践中的崭新课题。笔者以广州市老城区荔湾区为例,阐述了现行区级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区级政府新时期非遗保护工作找准定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级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8.6;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105-02 一、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简称非遗)有利于各族群保持强烈的历史存在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宿感,是在世界范围内彰显民族文化个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本国的非遗保护工作,纷纷把其作为本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特别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更是把非遗纳入文化创新战略和文化安全战略,表现出强烈的社会热情和政府行为,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而予以重点支持。 201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更是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高度,把非遗保护利用由“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延伸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非遗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因此,当非遗保护利用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行动的时候,地方各级政府在保护利用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方而,更是责无旁贷。 本文基于国家对非遗工作新形势,以广州市非遗总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特点最鲜明的行政区荔湾区为例,对其非物遗保护工作开展个案研究,从区级政府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与作用、现实价值、非遗工作难点等方而,阐述荔湾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具体角色定,从而管见区级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我国建设政府主导与全社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良性互动格局提供参考。 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不同作用 目前,我国政府体制由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区(县)级政府以及乡(镇)政府五个级次组成。其中,乡镇一级政府一般不设非遗工作部门。非遗保护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政府承担。中央一级政府具有最高权威性,资源最多,是国家有关非遗保护的法律、规章、规范的制定推动者、国家非遗工作财政资源分配者,下级政府开展非遗工作成效的监督者、对国家文化安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负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省市文化特色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种国情决定了:中央一级制定的非遗保护政策只能是原则性、规范性的;其主导的非遗保护工作也只能有的放矢,集中于实施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在中央财政二次分配中,只能倾斜丁财力较为弱小的省份投放资源,集中于在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的实施;在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评审中依靠省级政府推送。 省市级财政一般比较充裕,省市级政府对各白行政区内的非遗保护事业负总责,均接受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其特点是在传达上一级政府非遗政策,并通过制度监督下一级政府完全贯彻执行,更多地承担着监督者角色。区级政府位于政府序列的底部,属丁财力相对最弱、权力相对最小、责任相对较大的层级。在我国现行的非遗申报制度设计中,非遗项目是非遗工作主要抓手之一,是由低向高逐级申报,分为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区级政府不仅是非遗项目的挖掘者、同时具有公布行政區非遗项目和向上级政府推荐非遗项目的权力,是非遗入门最重要的把关者,也是区县政区非遗项目保护状况的最直接负责者,往往区县一级最熟悉了解本区域内的非遗项目情况,而且它掌握着非遗项目的入口。从这些年实践来看,区级政府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效关系直接到国家非遗保护成败。 三、荔湾区非遗保护工作概况 荔湾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非遗资源丰富,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和质量居各区首位,目前共有43个非遗项目,69位非遗传承人(其中5位是国家级传承人,全市仅15位国家级传承人),10个非遗传承基地、5家省示范性大师工作室。2019年,粤曲项目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功创建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近几年荔湾区整体的非遗保护工作在广州市排在龙头地位。 近年来,荔湾区在非遗工作中融入创新理念,先行先试,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非遗申报工作持续领先。从2012年至今,我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长期名列全市前茅,为广州市贡献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与德艺双馨的传承人。 (2)非遗公益性组织成长蓬勃。率先在市内成立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区协会各会员单位经济实力强,非遗有活力。 (3)传承发展平台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市区合作推进广州市第一条非遗街区 永庆坊非遗聚集区。广东省非遗展示中心、广东省当代美术馆、广东省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已经确定落户荔湾区。 (4)非遗特色活动蓬勃开展。荔湾区的“非遗传奇”非遗大师系列、“创意集市”、“青春非遗”、“研学课堂”等活动品牌在市内较有名气。 四、非遗保护对地方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区级政府扮演着本辖区内非遗保护工作的组织者、倡导者与实施者的角色。它既需要对上级政府负责,又必须对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三者协调发展负责。区级政府在非遗保护上主要工作任务有:一是开展非遗摸查与申报,摸清本区文化资源家底;二是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确保非遗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三是开展非遗宣传保护,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摸查是申报的前提,申报是保护的基础,传承与利用是保护的基本内容。 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对于区级政府有重要意义:首先,非遗项目数量直接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是否深厚,现代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竞争,非遗对丁扩大城区的知名度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很多非遗项目本身也是极具活力的市场参与主体,对丁解决当地就业、贡献税收有越米越重要的意义。其次,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传统文化。对丁弘扬当地优秀的民间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非遗对于推动当地群众的文化认同,凝聚人心具有重要意义。很多非遗项目本身就是当地长久以来得到群众高度认同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利于营造政通人和的社会氛围。 五、荔湾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荔湾区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瑜不掩瑕,各区非遗保护工作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由于政府体系存在条块问题,具体表现为部门利益导向与功能分割所导致的纵向上的各区政府之间,横向上的上下级部门之间政策产生矛盾冲突。 荔湾区在实施非遗保护工作而临的主要问题有: (1)工作机构建设缺位。很多区都没有建立独立的工作机构,非遗工作由文化馆干部兼任,文化馆的自身任务很多,往往一人身兼数职,非遗人员变动较频,工作缺乏延续性。 (2)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我省尚未出台非遗职称评定办法,现群文系列职称评审标准中并没有非遗保护业绩标准。据统计,区级专職非遗工作人员有各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40%左右。其中毕业于历史、中文等关联度较高专业的只占10%左右。特别是能进行非遗普查和深层次研究的人才十分匮乏。 (3)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省市财政对区非遗工作转移支付较少,各区对非遗投入不平衡。现广州市各区财政每年安排的非遗经费大约10万80万之间,差距很大,经费不足制约各区非遗保护工作开展。 六、区级政府做好非遗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投入,加强工作机构建设 建议区政府根据实际加大投入,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区政府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将保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区成立非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领全区非遗工作,避免政出多头。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各区建立专门的非遗工作机构或给予非遗编制。 (二)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城区经济发展 有专家指出:文化生态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生存的有效方式,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活态、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区政府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可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也是一条好路子。一是民俗非遗与旅游相结合。深挖本区民俗活动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发展城区特色旅游。二是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非遗工艺文化产业。区政府可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投资模式,用有限土地使用权引入有实力的企业,统一规划建设有规模、上档次的非遗园区,以优质的环境为基点,以乡村特色的古街巷、民俗风情为亮点,以地方特色工艺精品为卖点,建立吃、住、玩、赏各种体验式消费齐全的休闲旅游生态区,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三)搭建非遗展、传、研平台,建立非遗展示馆 建立非遗博物馆是区级政府开展非遗保护非常重要的手段。非遗虽为无形遗产,但它的载体和表现形态往往是有形的。有条件的区可以建立非遗展馆,通过收集民俗生活用品、工艺精品、生产工具、乐器、服装、道具、剧本、图片、音像资料等,长期举办展览。将该展示馆打造成为行政区非遗展示、传承、研究的综合平台,也是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保护新路径。 七、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变化和非遗保护模式的改变,当今区级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显得越米越重要。非遗项目的申报保护、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保护队伍建设,区级政府都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需要区政府找准角色定位,迅速行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艳国,刘俊峰.国际环境与世界眼光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走向[J].学术研究,2012(04).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5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宋俊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谢德明(1977-).男,大学本科,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非遗专业,曾参与编纂《广州市非遗志》、《趣闻广东》等书籍,现任荔湾区文化馆副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