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衫龙”芦笙舞的保护与传承 |
范文 | 张迪 李星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长衫龙”的历史起源和20世纪以来的保护与传承。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长衫龙”第35代传承人兰衡为案例,描述和分析了长衫龙在当代传承保护的现状,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长衫龙;历史起源;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126-01 一、引言 “长衫龙”全名“鼓龙鼓虎长衫龙”,苗语叫“打容打阻一阿冗”,起源于贵州省贵定县新铺乡四寨村谷撒寨,是一种芦笙为伴奏乐器,边吹边舞的苗族民间舞蹈,属于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长衫龙的历史起源 在一千多年前,贵州苗岭主峰北峰阳宝山东面的皇龙山麓一带(今贵州省贵定县新铺乡四寨村谷撒寨),聚居着苗族一支系——花苗,每逢喜庆节日,盛大庆典,人们会身着盛装聚集在一起,手捧芦笙,其场面极为壮观。 据明代历史记载,芦笙舞始于祭祀,是为了纪念苗族首领黑蛮龙而命名。相传宋代黑蛮龙追随民族英雄岳飞抗金,因气愤岳飞被诬陷而弃官回乡,随后因岳飞去世悲伤过度而亡。人们敬畏他的精神称其为“黑神”,其祭祀的芦笙舞便称为“鼓龙鼓虎长衫龙”。延续至今,长衫龙用于丧葬时,在出殡队伍最前列表演。苗族传统仪式如:婚嫁、立房和跳月也要表演此舞,是人们庆典节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音乐形式。 二、长衫龙的传承与保护 (一)长衫龙传承习俗 长衫龙芦笙舞的发展有着悠远的宗教信仰和节日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区域性。早期长衫龙的传承为家族式,后发展为本寨传授,不允許传授给外族或外寨。长衫龙的传承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言传身教为主,老一辈芦笙手在年轻一辈中选择两个跳得最好且资质较好的学员手把手地传教。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长衫龙的表演者一般都为男性,因为长衫龙芦笙舞中的重要道具是芦笙,而芦笙是男子们的专利(因为村里有个老规矩:芦笙传男不传女)。只有在很少的场合有女性参加。” (二)20世纪以来长衫龙的发展 古老的长衫龙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有着特殊的社会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这种社会功能在逐渐淡化,因此长衫龙的发展也逐渐消沉。自1986年以来,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鼓励下,长衫龙参加了全国、省、市等各项比赛活动焕发出了性的活力。2003年12月,长衫龙苗族芦笙舞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展演代表队之一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节”展演,这种独特的舞步一时轰动北京,被国内外艺术界有关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探戈”。长衫龙还曾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外演出,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长衫龙的传承与保护 当今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长衫龙的传承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寨子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会跳长衫龙舞蹈的人也越来越少。为了流传千年的民间艺术瑰宝保存下来、发展下去,第35代传承人兰衡做出了巨大努力。兰衡可谓是长衫龙传承发展的重要使者。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他8岁学舞,18岁参加演出,对长衫龙有着浓厚的感情。2008年,兰衡以一名小学教师的身份向学生传授长衫龙苗族芦笙舞。在谷撒寨里,苗族小学生还未完全普及汉语,兰衡只好使用苗语和汉语进行“双语”教学。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长衫龙,兰衡将民族舞蹈纳入教学计划,开发了校本教材,毫无保留地教这些苗胞后生学跳长衫龙舞。经过兰衡的不懈努力,截至2012年6月,他已经培养了4届学生,约160人学会了长衫龙苗族芦笙舞。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衫龙”的保护与发展,国家和政府非常支持工作。2014年1月,贵定县文化馆与新铺乡部分“长衫龙”苗族舞蹈传承人签订协议,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他们每教会一名学员,将得到1000元补助,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传承长衫龙的决心。 目前,很多学校也纷纷加入到长衫龙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早在2008年,新铺中学就已经每周开设两节长衫龙苗族芦笙舞必修课;2014年4月,贵州财经大学邀请长衫龙传承人朱登信老师到学院编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舞蹈长衫龙;同年,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将“长衫龙”正式列为教学课程;2017年,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聘请兰衡老师为我校外聘教师,长衫龙”也正式成为学校的教学课程。 长衫龙苗族芦笙舞是舞蹈器乐的结合,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产物,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灿烂瑰宝,需要我们亟待保护和传承。对长衫龙的保护,不仅是国家应当对稀缺珍贵文化的一种抢救,更需要我们单位和个体的尊重和重视,这是我们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态度,也是我们应当付诸于行动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可喜的是,越米越多的群体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致力于保护与传承长衫龙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是长衫龙,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保留精髓,弘扬发展,让中国灿烂的文化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涂艳.贵定“长衫龙”苗族芦笙舞文化探析[J].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论丛,2008(05). [2]涂敏,陈康清.东方探戈长衫龙[J].贵州都市报,2014(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