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江苏省生态资源环境绩效的动态评估
范文

    黄荣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步入21世纪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提高资源环境绩效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利用生态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对2003~2015年江苏省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远高于全国水平且增长速度较快,2015年更是达到了187.91,是全国水平的1.8倍。其中,在环境绩效方面优势较大,COD排放、SO2排放和化肥施用这三组指标的绩效指数均达到了全国水平的2倍多,在节能减排方便表现突出。在资源绩效指数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和生活用水绩效指数偏低,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仍需加大改善力度。最后,对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态效率;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江苏省;区域经济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诸多生态问题,尤其是步入21世纪,经济增速达到巅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避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十二五”更强调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其列入了“五位一体”建设中,要求通过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如何化解生态危机,完善地解决积累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是21世纪的一项重要命题。

    而江苏省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大省,不论是经济发展状况还是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领跑全国,苏南地区的一些经济指标更是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截至2014年,江苏省第二产业比重占比仍最大,且第二产业中重污染产业集中,为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作为经济增速最为突出的省份之一,江苏省对资源消耗的也值得引起关注。能源消耗由2003年的11060.7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5年的30235.3万吨标准煤,几乎是2003年的3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必须发展江苏省新经济、新模式、新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排放强度、保护生态环境脆弱性。因此,有必要对江苏省的生态资源环境进行合理评估,并提出优化措施和建议。

    二、分析方法

    (一)生态效率下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模型构建

    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的能综合表征“两型”社会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该指数采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强度与世界或所在国家的比值大小,很好地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现水平。该指数表达式如下

    表达式(1)中REPIj是第j个地区资源环境的综合绩效指数。Wij为第j个地区的第i种资源所消耗或其污染排放所占的权重;Xij为第j个地区的第i种资源消耗的总量或污染物排放总量;gj为第j个地区的GDP总量;Xt0为全国第i种资源的消耗总量或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G0为全国GDP的总量,则表达式中Xij/gj表征的含义为j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或其污染物排放强度;同理,Xt0/G0比值含义为全国的资源消耗强度或其污染物排放强度;n为消耗的资源或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

    由表达式(1)可知,一个地区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区的资源消耗水平越高或节约程度越低,即该地区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低,但是由于该表达式中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表达的意义与节约程度、资源绩效水平正好相反,容易造成两者的混淆。因此,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又对原有表达式进行了适当改进。

    因此,本文特引入生态效率的概念,“生态效率”的概念最早由Schaltegger和Sturm于1990年提出。随后有诸多组织和机构,如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联合会(WBSCD)、经济与合作组织、欧盟环境署给出了“生态效率”的相关定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WBSCD的定义,通过创造有竞争优势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将产品和服务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利用控制在地球的当前承载力水平之内。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增值。其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分子“生产或社会服务的增加值”通常用GDP的值来表达,分母“生态或环境负荷”即为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将(2)式整合到(1)式中,就得到了资源环境绩效指数的最终模型

    所得表达式(3)中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表达的意义与该地区资源环境绩效水平或其节约程度完全吻合。某地区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越高,其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也就越高;反之,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越低,其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越低。在实例研究中,假定各种资源的消耗或其污染排放的权重相等,且W1j+W2j+···,+Wij=1。

    (二)指标选取

    根据各个资源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各影响因素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对于资源环境绩效指数的计算选取了能源消耗量、用水量、固定资产投资额(间接表达对基础原材料钢筋、水泥等的消耗)、COD(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表达水污染负荷)、SO2(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表达空气污染负荷)、化肥使用量(表征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这八项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

    (一)计算结果

    根据2003~2015年全国和江苏省各个资源指标的消耗量和各个环境指标的排放量(數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国水资源公报》、《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公报》、《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运用公式(3)对全国和江苏省各个指标进行计算,得出2003~2015年江苏省生态资源环境绩效指数,见表1。

    (二)结果分析

    第一,江苏省经济发达,GDP占比接近全国10%;同时,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远超全国水平,尤其是在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03~2015年,江苏省生态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156.04提高到187.91,增幅为20.42%,增长幅度较大。不难看出,在“十五”规划后期到“十二五”规划期间,江苏省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提升明显。除此之外,SO2的排放、COD的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绩效指数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近年来江苏省工业固体废弃物基本以存贮、废物利用及焚烧的形式处理,基本不对自然环境直接排放,因此在表3中没有将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指数单独列出。

    第二,与全国水平对比来看,除了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资源绩效指数明顯占优势。2015年,SO2排放绩效指数、COD排放绩效指数和化肥施用绩效指数分别为243.78、256.98和217.63,均为全国指数的2倍多,优势明显。相较环境绩效指数而言,资源绩效指数偏低。2015年,能源绩效指数为164.52、用水绩效指数为153.13、建设用地绩效指数为159.32,优于全国水平,但低于综合绩效指数,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第三,从自身绩效指数发展来看,12年间出现些许波动,但总体上来说处于较高水平。2003年达到较高水平156.04,此后指数不断下降,跌落谷底,随后逐渐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直到2010年综合绩效指数为161.10才首次超过2003年。此后,指数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2014和2015增长速率异常明显。

    第四,从时间跨度来看江苏省资源环境绩效指数的位次变化。2003年各个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排名是:建设用地绩效>SO2排放绩效>COD排放绩效>能源绩效>化肥施用绩效>用水绩效>固定资产投资绩效。经过12年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建设,2015年各个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排名是:SO2排放绩效>COD排放绩效>化肥施用绩效>能源绩效>建设用地绩效>用水绩效>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总的来说,江苏省在这12年间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减排增长趋势尤为明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施力度大。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建设用地绩效逐步下滑,用水绩效和固定资产投资绩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等。

    四、结论和建议

    1. 在资源环境绩效水平方面,前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总体来说资源绩效指数要弱于环境绩效指数,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用地这两大指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应保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不要一味地靠消耗自然资源拉动经济。其次,合理规划和控制房地产行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及建设用地的审批和考核更加严格,从长远角度对固定资产、土地资源做出合理规划。最重要的一点是,多创新、多引进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寻求资源的良性替代品,从而减少对资源的损耗。

    2.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其与资源环境绩效指标呈正相关,这也是江苏省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一大优势。人均GDP领先全国水平,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也遥遥领先全国水平。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继续加快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利用东部沿海地区贸易优势,发展经济贸易。努力建设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3. 调整产业结构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才是硬道理。2015年,江苏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50.1%,第二、三产业占比达到了94.6%,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近年来第一、二产业占比逐年下降,因为其存在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投入产出比较低的弱点,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事实证明这确实有利于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的改善。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消费理念、创业指导等方面,多给予第三产业扶持与帮助,合理引进外资,从内在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第三产业占比和质量,优化三者的产业结构,争做全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的模范先锋。

    参考文献:

    [1]李善同,吴三忙,何建武,等.入世10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及前景展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GUAN J,CAI H,CAO Y.Industry versus firm effects on the profit persistence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5(34).

    [3]TURLEY G.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rom Central Planning to Market Economy A2-Wright, James D[M].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Second Edition). Oxford: Elsevier,2015.

    [4]吴敬琏.十一五规划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5]法悟.十一五规划“建议”透出十一大亮点[J].中国经济周刊,2005(40).

    [6]樊纲.“十二五”规划与城市化大趋势[J].开放导报,2010(06).

    [7]林兆木.实施“十二五”规划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J].经济纵横,2011(08).

    [8]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研究课题组, 陈劭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2006(75).

    [9]马骏,孙茂洋,关一凡.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6(02).

    [10]张静中,李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11]王林林,龙如银.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关系分析——基于生态效率理论[J].商场现代化,2008(30).

    [12]陈劭锋.2000~2005年中国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06).

    [13]黄和平,伍世安,智颖飙,等.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环境绩效动态评估——以江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0(05).

    [14]尹科,王如松,周传斌,等.国内外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2(11).

    [15]陈湘舸,解仁美.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深层解读[J].理论探索,2006(01).

    [16]石卫星.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5(05).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