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效率与经济重心演变分析
范文

    高詹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要素空间转移活动的效率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重心计算公式,对2001年到2010年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经济重心轨迹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重心转移方向和城市物流效率提高区域基本一致,技术变化效率、规模效率的改变是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重心迁移的动力,现阶段区域经济政策重点应考虑如何提高物流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问题。

    关键词:经济重心;城市物流效率;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一、 问题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活动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1到2010年,我国GDP实现了年均107%的增速,物流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148%的增长速度。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全国和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在土地、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城市物流效率,把城市物流水平做为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物流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集聚-扩散机制效应的大小,集聚力和扩散力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城市是区域活动的核心,区域内各种经济力相互耦合与递进形成了区域经济重心这个相对均衡点,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一种空间指示。物流是要素实体在城市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转移的活动。城市物流效率是分析城市物流活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城市物流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现有的关于城市物流效率的分析主要是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设定投入和产出指标,分析物流活动效率。将重心的概念引入经济研究领域最早始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沃克用重心的研究方法分析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此后这一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口、产业、投资、环境污染等诸多领域,用来分析经济重心、产业重心和人口重心轨迹的变化关系。已有的城市物流效率的研究只是分析城市物流效率的高低,没有将物流活动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分析城市物流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传递路径。已有的关于经济重心的研究,重点分析经济重心和其他产业重心轨迹的重叠或背离,简单地从宏观经济方面解释重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查阅已有文献,发现以城市物流效率和经济重心为视角,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解释物流活动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文关注的是要素空间转移活动的效率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大规模投入中,城市物流效率是否提高;城市物流效率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何种影响;城市物流效率中的哪些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本文试图以城市物流活动为切入点,为城市和区域的互动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一)城市物流效率的测度方法

    测度城市物流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方法的权重主要依靠专家经验所得,权重设定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靠性不强。作业成本法以物流作业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具体物流活动进行详细分解,研究每一个步骤的成本情况。对于复杂的物流活动或是庞杂的物流系统,会出现具体物流作业无法拆分或是成本无法测算的情况,这时运用该方法就无法准确计算出物流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研究决策单元集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之间的相对效率。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指标值及产出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因此采用DEA分析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也无须主观设立权重。而且DEA方法在不知道具体函数关系下也可以进行,因此特别适合分析复杂的城市系统物流效率。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中的Malmquist指数估算城市物流效率。

    Malmquist指数通过不同时期的距离函数来描述不同时期的生产效率情况,并通过数据包络法来计算距离函数,最初由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Caves等于1982年开始将这一指数应用于生产效率变化的测算。以城市物流效率为例,每一个城市是一个决策单元,向量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要素空间转移活动的效率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重心计算公式,对2001年到2010年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经济重心轨迹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重心转移方向和城市物流效率提高区域基本一致,技术变化效率、规模效率的改变是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重心迁移的动力,现阶段区域经济政策重点应考虑如何提高物流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问题。

    关键词:经济重心;城市物流效率;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一、 问题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活动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1到2010年,我国GDP实现了年均107%的增速,物流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148%的增长速度。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全国和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在土地、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城市物流效率,把城市物流水平做为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物流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集聚-扩散机制效应的大小,集聚力和扩散力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城市是区域活动的核心,区域内各种经济力相互耦合与递进形成了区域经济重心这个相对均衡点,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一种空间指示。物流是要素实体在城市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转移的活动。城市物流效率是分析城市物流活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城市物流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现有的关于城市物流效率的分析主要是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设定投入和产出指标,分析物流活动效率。将重心的概念引入经济研究领域最早始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沃克用重心的研究方法分析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此后这一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口、产业、投资、环境污染等诸多领域,用来分析经济重心、产业重心和人口重心轨迹的变化关系。已有的城市物流效率的研究只是分析城市物流效率的高低,没有将物流活动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分析城市物流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传递路径。已有的关于经济重心的研究,重点分析经济重心和其他产业重心轨迹的重叠或背离,简单地从宏观经济方面解释重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查阅已有文献,发现以城市物流效率和经济重心为视角,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解释物流活动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文关注的是要素空间转移活动的效率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大规模投入中,城市物流效率是否提高;城市物流效率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何种影响;城市物流效率中的哪些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本文试图以城市物流活动为切入点,为城市和区域的互动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一)城市物流效率的测度方法

    测度城市物流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方法的权重主要依靠专家经验所得,权重设定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靠性不强。作业成本法以物流作业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具体物流活动进行详细分解,研究每一个步骤的成本情况。对于复杂的物流活动或是庞杂的物流系统,会出现具体物流作业无法拆分或是成本无法测算的情况,这时运用该方法就无法准确计算出物流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研究决策单元集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之间的相对效率。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指标值及产出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因此采用DEA分析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也无须主观设立权重。而且DEA方法在不知道具体函数关系下也可以进行,因此特别适合分析复杂的城市系统物流效率。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中的Malmquist指数估算城市物流效率。

    Malmquist指数通过不同时期的距离函数来描述不同时期的生产效率情况,并通过数据包络法来计算距离函数,最初由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Caves等于1982年开始将这一指数应用于生产效率变化的测算。以城市物流效率为例,每一个城市是一个决策单元,向量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要素空间转移活动的效率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重心计算公式,对2001年到2010年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经济重心轨迹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重心转移方向和城市物流效率提高区域基本一致,技术变化效率、规模效率的改变是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重心迁移的动力,现阶段区域经济政策重点应考虑如何提高物流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问题。

    关键词:经济重心;城市物流效率;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一、 问题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活动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1到2010年,我国GDP实现了年均107%的增速,物流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148%的增长速度。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全国和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在土地、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城市物流效率,把城市物流水平做为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物流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集聚-扩散机制效应的大小,集聚力和扩散力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城市是区域活动的核心,区域内各种经济力相互耦合与递进形成了区域经济重心这个相对均衡点,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变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一种空间指示。物流是要素实体在城市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转移的活动。城市物流效率是分析城市物流活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城市物流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现有的关于城市物流效率的分析主要是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设定投入和产出指标,分析物流活动效率。将重心的概念引入经济研究领域最早始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沃克用重心的研究方法分析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此后这一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口、产业、投资、环境污染等诸多领域,用来分析经济重心、产业重心和人口重心轨迹的变化关系。已有的城市物流效率的研究只是分析城市物流效率的高低,没有将物流活动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分析城市物流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传递路径。已有的关于经济重心的研究,重点分析经济重心和其他产业重心轨迹的重叠或背离,简单地从宏观经济方面解释重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查阅已有文献,发现以城市物流效率和经济重心为视角,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解释物流活动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文关注的是要素空间转移活动的效率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大规模投入中,城市物流效率是否提高;城市物流效率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何种影响;城市物流效率中的哪些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本文试图以城市物流活动为切入点,为城市和区域的互动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一)城市物流效率的测度方法

    测度城市物流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方法的权重主要依靠专家经验所得,权重设定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靠性不强。作业成本法以物流作业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具体物流活动进行详细分解,研究每一个步骤的成本情况。对于复杂的物流活动或是庞杂的物流系统,会出现具体物流作业无法拆分或是成本无法测算的情况,这时运用该方法就无法准确计算出物流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研究决策单元集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之间的相对效率。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指标值及产出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因此采用DEA分析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也无须主观设立权重。而且DEA方法在不知道具体函数关系下也可以进行,因此特别适合分析复杂的城市系统物流效率。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中的Malmquist指数估算城市物流效率。

    Malmquist指数通过不同时期的距离函数来描述不同时期的生产效率情况,并通过数据包络法来计算距离函数,最初由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Caves等于1982年开始将这一指数应用于生产效率变化的测算。以城市物流效率为例,每一个城市是一个决策单元,向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