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教改探讨
范文

    朱卫利 安秀云 孙瑞瑞

    

    

    

    摘 要: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具有实施量大、面广的高校育人优势。在大学物理完全线上教学结束之际,我们以学生角度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并提出教师要做好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无缝衔接;有机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助推教学模式创新;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于大学物理课程教育,丰富教学内容等建议。期望改进大学物理教学,发挥其育人优势,起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物理;调查问卷;混合式教学;思政元素

    一、绪论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1];同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19年3月习总书记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在新形势要求下,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高校正在積极开展的首要工作。大学物理课程是高校理工类非物理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有利于实施量大、面广的高校育人要求。然而,它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的情况是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为了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模式相对单调、线上教学使用率低。本就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失去学习的自信力和热情。因此,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是大学物理教师改进教学的第一要务。为了推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它在“立德树人”教育新格局下的特色优势,更好地完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目标,助推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洛阳理工学院在校大一学生的大学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探讨更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对策,以改进大学物理教学效果,发挥其育人优势。

    二、调查方法

    基于近几年大学物理教学实践经验及对教学现状的了解,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物理尝试完全线上教学已结束,我们就以刚学过本课程的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了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高中物理学习情况、对大学物理课程及其地位的认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教学模式、思政元素、教师教学态度、课程满意度等14道客观题及学生对大学物理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和学生对大学课程的期望与建议两道主观题,共16道题。采用问卷网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1510份。

    三、调查数据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高中物理的学习情况和大学物理难度系数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中物理学习情况方面,10.5%的学生认为优秀,32.6%的学生认为良好,30.2%的学生认为中等,12.0%的学生认为及格,14.7%的学生认为差。在大学物理难度系数方面,仅有1.0%的学生觉得大学物理课简单,能够全部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38.3%的学生觉得难度一般,能够基本掌握所讲内容;53.6%的觉得课程学起来难,老师讲的内容只懂一些;7.1%的学生觉得课程非常难,对老师讲的内容完全理解不了。

    两项数据结果对比表明,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影响着学生对大学物理难易程度的认知感。

    (二)大学物理课程的地位、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地位,84.5%的学生认为重要,不只是为了拿学分;15.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只是为了拿学分。(2)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37.5%的学生非常感兴趣,52.1%的学生只想对该课程了解,不想深入;8.7%的学生没兴趣,及格就行。(3)当学习大学物理觉得难时,91.3%的学生会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多和老师交流,能学会多少就学多少;8.7%的学生会放弃不学,作业抄抄,课堂开开小差,期末考试时再说。

    三项数据结果表明,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方法涉及三个题目,调查结果如表1中的人数和比例。

    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课堂上听,但是做不到课前充分预习和课后高效复习。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些薄弱,也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从教学活动角度看,学生希望听老师讲,与老师、同学交流和亲身体验等多种活动。

    (四)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感受和要求

    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感受和要求主要涉及三个题目,调查结果如表2。

    结果表明,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再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希望课堂教学,也希望有网上教学。

    (五)学生对教学内容加入思政元素的偏好

    学生对教学内容加入思政元素的偏好涉及一个题目,如表3。

    结果表明,对每种思政元素的加入,都有部分学生喜欢。但是,过半的学生喜欢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现代科技前沿技术。

    (六)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及对大学物理课堂的期望

    这项涉及两道客观题目和一道主观题目,(1)对教师的教学态度:59.7%的学生很满意,35.7%的学生满意,4.4%的学生认为一般,0.2%的学生不满意。(2)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总体评价:很满意的占52.6%,满意的占40.7%,一般的占6.4%,不满意的占0.2%。(3)对课堂的期望:高效有趣、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多讲重要难懂的知识点、课下学习简单的知识点,多用现实生活举例、学习气氛积极活跃、课堂活动多点实验、多点体验、多点师生交流和互动、多点小组讨论等。

    前两项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课程教学效果给予肯定,同时,也反映出教学态度对课程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第三项学生的心声更促使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元教学活动。

    (七)学生对学大学物理与所学专业相关性的认识

    以主观题形式问及你认为学习大学物理能为你学习专业课提供哪方面帮助时,有的学生认为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会更容易理解与大学物理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拓展思维、拓宽知识面、培养科学思维等一些思维方式、为创新和探索提供理论支撑;还有的说对专业课还不够了解,暂时还不太清楚;甚至有的学生说对专业无帮助。总体来看,学生对大学物理与所学专业相关性的认识不多也不够具体。

    四、教学对策探究

    从上述调查结果及分析可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需要认识到以下七个问题:(1)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大学物理难易程度的认知感。(2)对大学物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及兴趣直接影响了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监督。(4)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再满足学生的需求。(5)学生喜欢多种思政元素的融入,但更喜欢在课程中融入相关的现代科技应用及前沿技术。(6)学生期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多元化。(7)学生对大学物理与所学专业相关性的认识不多也不够具体。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四点建议。

    (一)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3]

    (1)教师要关注最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正确把握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和过大的知识跨度,摸清学生高中物理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2)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中的部分内容在中学物理中虽有所涉及,但是微积分思想和矢量的引入使大学物理解决的问题更具有普适性和系统性。比如,大学物理中“功”的表达式更是一般形式,不再局限于恒力做功;库仑力、万有引力直接用矢量式定义,既定义了大小又定义了方向。(3)考虑到多数学生一直困惑于用微积分和矢量运算处理大学物理问题,讲课时,需要进一步讲解以加强和巩固学生对它们的运用。做好这些,学生才能欣然地、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知识。

    (二)融入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加入思政元素,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需求。(1)加入现代科技前沿技术。比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引导学生运用该知识推导火箭飞行原理公式,顺势介绍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辉煌成就;以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科技强国、创新兴邦”的理念逐渐根植于学生心中。(2)加入科学家的故事。比如,国内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和于敏等,介绍他们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精神境界。让学生深刻认识真正的大爱、大义和奉献,增强内心深处的责任和担当。(3)加入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娱乐节目。比如,讲角动动量守恒定律时,播放一段我国滑冰运动员比赛的视频或相关娱乐节目视频,顺势插入有关该知识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能加深同学们的记忆。(4)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领会中国人的思想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怀。(5)加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比如,讲光的本质时,简单扼要介绍“波动说”和“微粒说”经历三百多年的争论,最终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确定光既有波动性又有微粒性,让学生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顺势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勤于用实际行动验证自己的想法。总之,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于课程教育,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三)“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逐渐融合,“混合式教学”(即“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优点逐渐突出[4]。教师可以在四个方面发挥它们的优势互补作用。(1)扩展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把录好的讲课视频和习题讲解视频上传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2)提供多元的教学互动形式。除了课堂上面对面的及时交流,还可以通过QQ、微信、钉钉、学习通等交互平台进行规定时间内的交流,让学生感到可以随时随地找老师请教。(3)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课堂上开展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启发的活动;网络平台上开展有监督效果的活动;两者结合形成“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环节。既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听课—复习”情况,并适时给予监督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也可以帮助学生随时查看自己各个项目得分情况,做出反思,及时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自然而然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学生的参与度。(4)用好网上优秀教学资源拓宽课程内容范围、拓展课程内容深度。

    (四)建立创新教学激励机制,吸引更多教师参与

    高校教师需要承担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等多重任务。做科研的时间多,教学研究时间就少,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责任意识上、教育理念上、业务水平上重视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育人作用,自觉把握好教学质量关。同时,学校应通过政策导向,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创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物理教学还存在各方面问题,基于新形势新要求,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项措施。期望它们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大学物理高校育人优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邱燕楠,李政涛.从“在線教学胜任力”到“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J].中国远程教育,2020,(7):07-15.

    [2]陈真英,谢冰,谢文彬,等.立德树人格局下大学物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特色优势研究[J].高教学刊,2019,(21):61-63.

    [3]向兵,谢赢钦,王俊峰.基于数学工具的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59-61.

    [4]陈算荣.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当前面临的问题[J].高教学刊,2016,(7):15-19.

    基金项目:洛阳理工学院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电磁变换与探测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1A140016)资助

    作者简介:朱卫利(1982— ),女,河南周口人,博士,讲师,从事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