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导学案引领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尝试
范文

    杨燕 李广元

    

    【摘要】 导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载体,高质量导学案的编写,使教师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使“以生为本”新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始终,促使师生共同发展与提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案例

    【基金项目】 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330.

    一、目标导学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三、学习内容

    (一)微课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探究: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23×22= × = =2 ( ) =2 ( )+( ) .

    (2)32×3 5 = × = =3 ( ) =3 ( )+( ) .

    (3)102×10 5 = .

    (4)a3×a2= .

    2.注意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议一议

    a m ·a n = .(m,n,p是正整数).

    用语言来描述此法则即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二)学生质疑并解决问题

    本环节让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交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评议,有难度的题目教师可以点拨或精讲,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可增减问题或题目.

    (三)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1.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m ·a n =a m+n (m,n都是正整数),计算a m ·a n ·a p 后,能找到什么规律?a m ·a n ·a p =a m+n+p (m,n,p都是正整数).

    本环节让学生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并争取代表本学习小组交流、发言.

    2.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1 ??计算.

    (1)x2·x 5 ;(2)a·a 6 ;(3)(-2)×(-2)3×(-2) 4 ;

    (4)32×33×3 4 .

     例2 ??计算.

    (1)(-x) 4 ·x;(2)(-a)3·a 6 .

    例1、例2采用的是板演的方式,若有错误,请另外的同学纠错,并指出错误的原因,最后学生归纳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运算的步骤.

    教师学法指导: (-a) n =a n (n为偶数),

    (-a) n =-a n (n为奇数).

    【跟踪训练】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1)(-7) 8 ×73;(2)(-5) 8 ×(-5)2×5 4 ;

    (3)-m 6 ·m;(4)(-x)·(-x)3.

     例3 ??计算.

    (1)(x+y) 8 ·(x+y)4;(2)(x-y)2·(y-x)3;

    (3)(a-b)·(b-a)3.

    此环节中例3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完成,教师在各小组中巡视、点拨、指导.

    教师学法指导: (a-b)n=(b-a) n (n为偶数),

    (a-b) n =-(b-a) n (n为奇数).

    3.逆向训练:填空.

    (1)x 5 ·(? )=x 8 ;(2)a·(? )=a 6 ;

    (3)x m ·(? )=x 3m ;(4)a m ·(? )=a m+n .

    归纳总结:a m+n = .(m,n都是正整数)

     例4 ??已知a m =2,a n =3,求a m+n .

    (1)(-3) 7 ×(-3) 6 ;(2)x 5 ·x·x3;

    (3)(m-n) 5 ·(m-n) 6 .

    此环节充分还课堂于学生,让他们分组合作、交流、探究,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

    (四)小结归纳

    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分层布置作业

    A组都做,B组只做1,2小题

    1.教材P96练习题.

    2.计算:(1)10 5 ×10 6 ;(2)a 7 ·a3;(3)x 5 ·(-x) 6 ;

    (4)b 5 ·b;(5)10×102×10 4 ;(6)a 7 ·a3.

    3.计算:x·x2·x3·x 4 …x 100 .

    4.计算:(-2) 2006 -2 2007 .

    (六)课堂小测

    (题目详见白板)说明:当堂检测,各小组展示自评比.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教师利用简单的复习检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设计了有梯度的问题串,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掌握了新知,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点滴成功之处,激励学生继续探究,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体现了诱思导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了课堂教学效果追踪反馈,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理解了抽象的知识,实现了高效課堂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