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历史与阶级意识》分析框架
范文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具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和哲学色彩,核心观点主要有三:一是物化理论;二是主体性理论(在物化的社会中如何构建主体性);三是总体性理论。

    (一)物化理论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现象是“物化”。

    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卢卡奇在谈到物化问题时说:“我们的目的是把物化理解为构成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整体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又说:“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

    1.什么是物化?(概念)卢卡奇认为物化就是人的本性与其存在相冲突, 人由主体变成了对象, 人的活动的结果, 人的创造物变成某种异己的, 并反过来统治人、支配人的力量, 人成了物的奴仆,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2.物化是怎样发生的?物化现象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形式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商品的巨大堆积,商品形式的奥秘在于,它把人们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的物的性质,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虚幻的形式。

    3.物化的形态如何?(物化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首先,它使人屈从于狭隘的分工范围,把整个社会生活分解为一块块碎片。其次,它使现实(活生生的历史过程)物化、僵硬化和机械化了。总之,过去支配现在,死的统治活的,人们拘执于眼前的物的关系,忽视了对前途和未来的思考。再次,它使无产阶级在劳动过程中客体化、对象化了,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 卢卡奇对物化的表现做出了详细的论述。首先他论述了物化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 其次是由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 思想领域的表现。

    第一, 经济领域中, 物化的主要表现是人的数字化与原子化。

    卢卡奇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天才学者,他在书中的很多理论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的社会问题很有启发。

    他在物化理论中提到人的数字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困境愈发明显。在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代工企业,一线员工一天10 多个小时都在流水线前重复着一个动作,这些重复的动作把这些普通员工和机器捆绑在一起。统一的服装,统一的动作,每个人只有一個编号,为了便于管理,人甚至只是一个具体编号的数字。每个人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一样,这样就把人变成了工作的机器,完全实现了人的数字化。逐步地清除了工人在特性、人性和个人性格上的倾向。还有主体的客体化、人的原子化等等。卢卡齐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的剖析非常深刻。

    但是就像书中提到的,这本书并不是完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还是有一些瑕疵的。

    卢卡齐的研究是从探讨“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开始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方法,而与马克思的研究成果没有关系。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他的道理。然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方法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卢卡齐对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有些片面化了。这与他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格格不入的。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依据商品本性和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机械化体系。他论述到“人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的主人, 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人失去了主体性和能动性, 人自己也变成一个专门固定动作的机械重复。

    第二, 政治领域与人的思想领域的物化。

    卢卡奇指出法律, 国家, 管理等形式上的合理化, 在主观上就意味着产生合理的和非人性的类似分工, 也就像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成为机器的附属机构一样, 官僚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也成为了固定机械的被动的客体。他作了形象的描绘: “下层官僚统治完全机械化的, 无聊的劳动方式———它非常接近单纯的机器操作, 甚至常常在无聊和单调划一方面超过这种机器操作。”物化最深刻的表现便是它的内化, 即内化到人的思想领域, 形成物化意识。

    (二)主体性理论

    黑格尔将主体理解为“绝对精神”,而根本和它不同的群众则被认为仅仅是它为创造历史而加以利用的“材料”。在卢卡奇看来,黑格尔的这种泛逻辑的唯心主义思想必须加以否定。同时,卢卡奇认为黑格尔哲学中有个无法否认的优点,就是他企图把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结构中被割裂的、片面化了的人恢复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人,这是黑格尔哲学的高明之处。黑格尔借助自我意识的外化活动,把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都统一起来,从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无产阶级是历史中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卢卡奇认为,真正完成主体—客体统一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找到了真正的主体——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就其直接性而言,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一样的,但资产阶级却被困于社会现实中,无法超越资产阶级社会物化结构的直接性而把握其本质,从而消除主体和客体的二重性。卢卡奇认为,要把主体自我和社会统一起来,他一改过去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的观点,转而把个人和社会当作统一的历史运动中的两个极端。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合类性的发展。个人和社会、个人和类的真正的统一决定于个人和社会这两个极端都要从自在的合类性发展为自为的合类性。

    2.主体、客体重新统一的途径

    早期,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论证主体、客体重新统一的途径是通过使客体人化,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到无产阶级肩上,尤其强调了无产阶级意识的作用。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意识既不是脱离实践的单纯认识,也不是脱离理论的单纯实践意志,而是把二者结合和统一起来的自觉的能动的精神。在无产阶级意识中,理论不需要中介就直接转化为行动,而且认为这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三)总体性理论

    如何冲破物化意识的束缚,唤起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巨大的热情呢?卢卡奇强调,在思维方法上,必须先有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就是说,要回到马克思的方法上去:他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方法的核心是“总体性”。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是专门用来指称社会现实,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的,决不能站在社会现实之外去索解他的总体性范畴。

    第二,总体并不排斥部分的多样性,但总体总是优先于部分。总体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而它不但不排斥部分的多样性,反而以多样性为自己的前提。在物化意识的笼罩下,人们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总体。所以,重要的是强调总体的压倒一切的优先性:“只有把社会生活的孤立的事实看作历史过程的各个方面,并把它们综合进一个总体的时候,事实的知识才有希望成为现实的知识。”

    第三,总体性范畴所指称的现实是一个动态性的社会发展过程。物化意识力图把现实理解为一些不变的、孤立的事实的堆积的话,那么,总体性的方法则强调现实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只有总体性的辩证的观念能够使我们把现实理解为一个社会过程。卢卡奇还进一步强调,历史过程并不在我们之外,恰恰相反,它正是由我们的行动构成的。

    第四,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领导权。事实上,领导权的概念正是社会现实总体性的最高表现。因为“资产阶级领导权确实包括了社会总体,它力图按自己的利益来组织整个社会”,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夺取资产阶级的领导权,以便从总体上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卢卡奇的总体理论对他同时代的和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吕进(1987年1月7日)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寿县县委党校。

    (中共寿县县委党校 ? 2322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