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财会类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完善对策 |
范文 | 摘 要:在“互联网+”行动背景下,本文结合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财会大赛的经验,探究如何利用财会类竞赛提升在校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探索提高财会类本科生符合就业岗位要求、尽早适应职位需求的方法,进一步推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学科竞赛? “互联网+”? 应用型? 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2019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JGJX2019D125)。 一、学科竞赛的含义 学科竞赛是学生在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的前提下,依照竞赛的主题及相关制度规定,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完成比赛相关任务要求的一种竞技活动。财会类的学科竞赛主要包含: 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互联网+”财会大赛以及会计信息化大赛等。目前,越来越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学科竞赛对于人才培养在创新创业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二、学科竞赛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学生培养能力低于竞赛需求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两者都会容易存在重视理论课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书本应试教育忽略创新能力培养等现象。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所学理论知识无法较好运用于模拟实际业务各类竞赛的情况。人才培养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竞赛需要的实践能力不一致,导致参赛的结果不理想。 (二)学生参与度较低 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以及学生自身参与意识较低等制约因素,大多数学生一贯以来接受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定式。学生的参赛率较低,甚至有的竞赛不能组织最低数量要求的学生,导致举办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无法充分实现。 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手段与途径 (一) 增强竞赛宣传力度,扩大竞赛影响范围 即使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热情和参与度大大增强,但目前仍然存在着部分希望参赛的学生对学科竞赛承办的目的与报名方式不明确的情况,阻碍了学科竞赛的有效推进。学科竞赛的主办方、承办单位和参赛院校应该结合多种方式增强竞赛的宣传力度,可以将传统的宣传手段,扩大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和赛事影响力。 (二)强化竞赛激励制度,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 各类学科竞赛得以顺利组织和进行的必要条件就是广大师生的热情报名和参与,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激发教师辅导和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参赛高校的激勵制度对于辅导教师而言,可以将各类学科竞赛的参赛成绩与教师的评职、评岗、年度工作量考核相挂钩;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科竞赛的参赛成果可以与学生评奖、评优和入党评选相挂钩,以进一步增强师生参赛的积极性。 (三)顺应“互联网+”时代需求,完善传统课程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业单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都对当今的财会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传统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一方面,高校可以调整不同类型课程的学分比例,比如提高交叉学科课程的比例,丰富实践课程种类;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弹性选课,适当增加学生选课灵活程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增加竞赛资源投入,保障竞赛有效推进 “互联网+”行动背景下学科竞赛涉及的高校硬件设施包括:馆藏资源、实验室设备等,软件设施包括:配套辅助的软件、网课资源等,这些软硬件资源都影响着学生对竞赛知识的掌握程度,间接的影响了竞赛参赛效果。参赛高校要提供充足有效的资源,加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的建设和维护,鼓励学生多进入实验室练习、交流、分析和反思,使学科竞赛参与的目的真正实现。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学科竞赛的参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应着力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增强激励制度、增加资源投入、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借助学科竞赛平台,以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提升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龙.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9(16):15. 作者简介:徐一石(1993-),女,满族,吉林市人,助教,硕士,吉林化工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