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范文 | 徐一漫 关键词: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一、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 (一)单位规模小,单位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少,多在20人以下,在单位管理方面随意性强,造成出现一些问题却不能找出根源。究其原因在于单位管理制度单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造成很多事情无章可循,工作执行力差。 (二)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承担与本单位职能相关的行政工作还要做好党建、人事、组织、宣传等政府部门安排的日常工作,在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工作内容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单位人员多身兼数职,同时单位又缺少长期、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单位人员缺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少,在人员达到一定数量后便会控制编制甚至冻结编制,导致单位人员流动性差,年龄结构偏大,在招收员工时,不注重学历,导致单位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在人员少,事务多的情况下,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应付工作的现象。二、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一座桥梁,架通着单位的行政工作和管理活动,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有特点必然导致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管理的思想 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与自身职能相关的业务工作和上级部门下达的经济考核任务,上级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考核仅仅按照业务工作的重要性、行政职能的发挥情况及经济考核任务的完成情况,导致单位领导将工作重心放在单位的业务工作和上级下达的经济考核任务上,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在财务工作方面,认为只要做好各种费用的报销、账务处理等财务基本工作即可,殊不知财务会计工作包括着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形势研判等工作,这些工作环环相扣,前期工作没做好就会导致其他工作出现失误,思想不重视的结果往往是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机制陈旧、缺乏创新。 (二)单位内部未建立内控体系,财务管理制度单一 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规模小,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依然涉及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国有资产业务管理、合同业务管理等工作,但单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制定各业务事项的流程图。在涉及到某类具体业务时,往往是由一人全权负责所有的事项,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这就导致在一些业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例如在编制年初预算时,需要考虑哪些项目涉及国有资产业务、政府采购、合同业务,在编制预算时同时上报相关的材料。而在现实操作中,往往是把各项业务单独考虑,没有串联在一起,导致出现“先斩后奏”等频繁追加或调整预算的不合规现象。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招聘的专业多与本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相关,会计工作多由其他人员兼任,因此单位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差,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在认识上存在偏颇或局限性,导致无法准确的运用会计科目来核算相关的会计业务与操作财务软件,从而降低了核算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同时,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与财政、机关事务管理、审计等其他外部单位及单位内部业务科室和其他岗位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单位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没有系统的认识,单位内部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健全,不能及时传达财政等部门下发的各类政策法规,业务与财务部门没有实现较好地融合,各自为政,导致单位出现信息孤岛,极大的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制约了财务的规范化管理。三、优化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转变单位领导“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单位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这就需要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规范财务行为,让所有的业务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规范合理的进行,提升工作质量。同时,在提升单位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也能有效提升单位内部的制度建设、绩效考核、人员素养,为单位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内部环境,确保单位稳定发展。 (二)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中小型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人员少,但也应该在相关制度的框架内,按照内控要求,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制度体系。一是以完善制度为先导,为加强内控管理提供坚实基础。梳理單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形成制度汇编,做到有章可依。二是以流程梳理为手段,为加强内控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为更好的完成工作,应确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范。这样每个岗位具体做什么工作,按照怎样的流程做,做到什么程度都予以明确,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明确了自己责任和分工,可以有力推动单位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内控体系的建立使得业务流程更加完善,责任更加明确;经济业务风险可控,效果显著;经济业务流程全梳理,相关制度更加健全。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是加强学习教育。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实时更新的工作,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及时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时更新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就要求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定期举办财务技能比赛以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提升业务能力,从而保证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升,更好地服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明确工作底线和红线,确保财务工作合法合规;三是加强沟通。财务人员要做好与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学习机关的政策法规和财政知识,同时要做好单位内部的沟通交流,确保新政策、新制度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赵磊.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2019(14):31,33. [2]叶兴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财会学习,2019(14):58-59. [3]袁景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13):94-9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