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滞、迟滞、呆板、呆滞、僵硬、拘板、凝滞、平板、死板;活络、活泼、灵活
○板滞bǎn zhì(形)(文章、图画、神态等)呆板:变~为洒脱|~堆砌之风|枯燥~,缺少趣味|一本牵强、~、乏味的书|古朴比轻浮好,生动比~好。
○迟滞chí zhì(形)呆滞;不灵活:精神~|~的目光|文笔~|反应~|下笔毫无~。
○呆板dāi bǎn(形)不活泼;不灵活:文章写得太~|画面很~|表现~|这孩子很~。
○呆滞dāi zhì(动)不灵活;不善于活动的:~的眼光|脸上表情~| 目光~无神|神情~|两眼忽然~起来。
○僵硬jiāng yìng(形)呆板;不灵活:一脸~的表情|~的语气|神情略显~。
○拘板jū·bǎn(形)〈方〉(举动、说话)拘束呆板;不活泼:~的天性|说话~。
○凝滞níng zhì(形)不灵活:一张黑脸~不动|~的眼光|神态~。
○平板píng bǎn(形)平淡死板,没有变化:老师一句一句~地说着|~的声调|~的五官有如泥塑木雕|声音~冷淡|~的表情。
○死板sǐ bǎn(形)不活泼;不灵活:画上的人物花草都很~|~的教学方法|动作~|戏演得太~了,没看头。
●活络huó luò(形)灵活;不死板:脑筋~|手腕~地转|~机灵的眼睛。
●活泼huó·pō(形)生动自然,不呆板:~的孩子|~的性格|~可爱|儿童的天真~|文章写得生动~。
●灵活líng huó(形)敏捷,不呆板:~的脑袋|手脚~|动作~|这孩子很~。
呆板;呆滞dāibǎn dāizhì【同】 都是形容词;都可以表示不灵活、不生动。 【异】 “呆板”着重指头脑机械、僵化,不知变通;除用于形容人的动作、处事能力外,还可以用于文章表达、音乐演奏、画面布局等文艺方面;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常同“生活”、“表演”、“表情”、“形式”等词搭配。[例]袁行霈《〈咏柳〉赏析》:“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了。”“呆滞”着重指表情凝滞、麻木,没有神采;除用于形容人的目光外,还可用于资金、商品的流通等经济方面;多用于书面语;常和“目光”、“眼神”、“资金”、“商品”、“物资”等词配合使用。[例]他的目光~,我猜测他大脑有问题。 【反义】 呆板—活泼 灵活 灵巧 自然/ 呆滞—灵活 活泼 自然
呆板dāibǎn死板;不灵活 △ 形式~|表演~。 【同】古板 刻板 【反】活泼 灵活
呆板dāibǎn〈形〉刻板,不灵活,不自然:表情呆板│呆板的样式。 【同义】呆滞│刻板。 【反义】灵活│生动│自然。 【辨析】“呆板”和“呆滞”、“刻板”:“呆板”侧重表示人的头脑简单,“刻板”侧重表示人的头脑不灵活,“呆滞”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用于人的多用来形容精神、表情,用于物时,多指经济、货物方面不流通。
呆板dāibǎn【释义】 不灵活。 【色彩】 贬义。 【近义】 死板︱刻板︱古板。 【反义】 灵活。 【扩词】 式样呆板︱呆板的样子︱切忌呆板。 【造句】 ❍ 在有些人看来,老李这个人很~,但是,他实际上是讲原则。 ❍ 这幅画画得比较~,最好改一改。 ❍ 读者不喜欢~文章。 【正音】 “呆”不念作ái。
【呆板】死板;不灵活。如:画面呆板。
呆板dāibǎn死板;不灵活; 不自然。形容举止、动作、表情、样子、面容、眼神、声音、文章、事情、生活和形式等,也可以直接形容人。例如: ❶ 这个人太呆板,也不会外语,让他接待外国朋友未必合适。 ❷ “好的,就是一杯吧,”徐佑甫说,呆板的瘦脸上浮着微笑,…… (叶圣陶《倪焕之》) ❸ 宝庆脸上挂着一副呆板的笑容,…… (老舍《鼓书艺人》) ❹ 老秀才不知道教授的方法,他只教我们认一些字,呆板地读一些书。(巴金《木匠老陈》) ❺ 文章写得呆板,谁愿意看? ❻ 他的眼很大,现在却显得很为呆板,……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呆板” 常跟有关形容词连用。例如: ❼ 那声音呆板枯燥,孤立无助,……(叶圣陶《记教师的话》) ❽ 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像来,竟这么呆板阴沉! (孙犁《像片》) ❾ 他仍是一副呆板迟钝的样子。 ❿ 讨论切忌拘束,呆板,公式化; 像一般仅有开会形式的那种讨论,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叶圣陶《文艺团体》) ⓫ 那些现代化的平顶公寓,管你用什么装饰,总改不了它的呆板和冷漠。(苏叶《能不忆江南——常熟印象》) 不灵活
不灵活笨 呆(呆板;呆笨;呆涩;呆滞;滞呆) 痴(痴滞) 硬(死硬;老硬;僵硬) 觝滞 死杀 古板腐板 刻板 死板 担板 不够灵活:实心眼 心眼不够灵活:实心 显得死板:发死 迟钝,不灵活:木头 头脑迟钝,不灵活:呆憨 愚笨 呆滞不灵活:痴呆 呆板,不灵活:机械 死板,不灵活:死巴 固执守旧,不灵活:古板 僵硬发直,不灵活:僵直 执着、不灵活:呆气 傻气 傻劲儿 傻头傻脑 迟钝不灵活的样子:拉达 拉塔 拉搭
呆板dāi bǎn形容词。 ❶死板,不知变通,用于贬义。 【例】 从战争的性质看,革命战争和反革命战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❷ 拘谨,不自然,用于贬义。 【例】 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的喜怒不形于色,这种若非深沉,就是呆板。(《青年文摘》1989年第6期43页)
呆板(同)刻板 呆滞 板滞 死板 (反)灵活 活泼 伶俐 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