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擘画大民生格局 |
范文 | 聚焦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成都市摁下推进利民便民基本公共服务改革的“快进键”。成都市发改委牵头推进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坚持以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创新多元化供给模式和动态调整机制,着力构建“底线民生、普惠民生、高品质民生”的大民生格局,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成都温度”。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着力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坚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深化改革。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确定基本公共服务政策项目96项,相比国家和四川省政策分别多15项、8项。编制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制定重点分项工作推进办法,围绕改革总体设计,教育、卫健、民政等多个民生领域陆续形成了专项推进办法,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健康服务业等一揽子政策先后出台。研究形成监测指标《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共9大类151个指标项,涵盖教育、就业、公共卫生等全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幼有所育:不断加强服务管理 持续加强孕产妇保健,进一步完善产科安全质量管理,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围绕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完善市级妇幼“一卡通”信息平台;切实加强高危孕产妇动态管理和督导,推動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有效落实妇女生命全周期服务。2019年全市户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7%。全面推进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增加基金共济能力,保障职工生育保险待遇。 开展儿童健康服务,持续加强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新生儿访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体格检查、儿童营养与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和健康指导等服务。2019年全市0-6岁户籍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7.7%,80%基层卫生机构成功创建妇儿保规范化门诊。 关爱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贴惠及特殊群体儿童2.06万人次。将低保边缘的困境儿童纳入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范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资金惠及2057人次。持续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落地落实。学有所教:推动教育服务统筹融合发展 全面优化教育公共服务相关规划,科学构建学有所教的“四梁八柱”。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上位规划,科学编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修编中小学、幼儿园专项规划。坚持“全域一张图、全面高标准、学段全覆盖”思路,科学修编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根据全市出生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预测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对标北京、上海、天津等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标准,将全市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基准千人学位数分别提高至31-33座/千人、60-64座/千人和62-66座/千人。将幼儿园生均用地指标提高至15㎡/生,小学、中学生均用地指标分别提高为12.6-14㎡/生、16-18㎡/生。到2035年,全市将规划新增幼儿园1000所、小学500所、中学230所,新增规划学位110万个。同时,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产城融合”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新区、东部新城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 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增加学位有效供给。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三年攻坚”行动、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简阳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国家“全面改薄”行动计划,2014-2018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72所、中小学234所,分别新增学位13.6万个、21万个。2019年秋季全市新投用幼儿园、中小学156所,新投用学位12.5万个。 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清单事项。2019年投入约28.9亿元用于免费教育、教育资助和帮困助学等教育助学工程,受助学生达213.8万人(次),其中教育资助受益人数约47.6万人(次),基本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总数6696人,已入学6622人,入学率98.89%,其中,义务教育段三残儿童入学为100%。 持续开展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2009年4月,教育部、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共同签订《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合作协议》。10多年来,秉持“全域成都”理念,围绕“统筹城乡、产教融合”两大主题,以统筹构建教育机会的公平均等机制,统筹构建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机制,统筹构建质量水平的全域共进机制,统筹构建管理方式的创新融合机制“四大体系”和“十大计划”为抓手,探索形成了教育机会公平均等、资源配置动态均衡、质量水平全域共进、管理方式融合创新的市域统筹新机制,促进了城乡教育共生共荣、协调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荣获“全球学习型城市奖”,成为我国第3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劳有所得:开展劳动就业服务保障 在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方面,2019年,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累计向社会提供各类岗位30.54万个,入场登记求职者14.76万人。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服务应登尽登。建立社区“零就业”家庭台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和毕业年度内在成都普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服务,组织2900余名见习生参加见习。完成创业培训2.9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2笔,1.42亿元。完成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人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2万人和鉴定补贴人数450人。完成44000余名新市民培训。 在提升劳动保障服务方面,成都12333智能咨询服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全天候人社智慧咨询,实现7×24小时全天候自助式人社智慧咨询。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广泛宣传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和人社政策服务,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全市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8%。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 在加强失业工伤保险服务方面,2019年,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38.67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7.17亿元、25.16万人。做好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601.96万人。病有所医: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医疗资源供给 大力推进健康成都建设,着力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新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7家,4家医院参加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2家医院参加三级乙等医院评审。加快推进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推动成都市一、三、五、七医院9个项目竣工投用,新增床位4066张,显著促进全市医疗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成都市公卫中心二期改建工程完工,市公卫中心三期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升工程,2019年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完工50家,诊疗设备提档升级完工120家,村卫生室公有化标准化建设完工500家,完成率达100%。 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为主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533万余份,电子建档率达95.60%。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7828次,参加人群125余万人次。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持续强化传染病疫情防控监测工作,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均为10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为61.62%、77.52%,对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健康干预,进一步扩大了基层中医藥服务覆盖面。扎实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为51.48万名奖励扶助对象兑现奖励扶助金4.94亿元,为3.80万名特别扶助对象兑现特别扶助金3.20亿元。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超额完成食品抽检监测4份/千人目标,达到6.15份/千人。在药品零售环节开展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互联网+智慧监管”试点,全市试点药店达2000家以上。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评定新量化分级改革试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级新量化分级评定率达100%。“互联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整体联动22个区(市)县的26个站点,开展宣传活动274场,覆盖人群超过3万人次。 提供医疗保险服务。截至2019年12月,成都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48.1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23.6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24.53万人,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分别稳定在85%和77%左右。2019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开通4669家,同比增长300%,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2019年医疗救助累计救助30.41万人;救助资金支出21786.56万元。有序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集中采购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52%。老有所养:创新构建“互联网+养老”模式 成都市聚焦破解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不高、资源共享不足、供需对接不准等问题,以动态化养老“关爱地图”为切入口,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促进养老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要,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多层次、精细化、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成都市温江区、武侯区、金牛区、邛崃市辖区7个街道(镇)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绘制关爱地图,推进精准养老。对成都市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开展摸查工作,绘制集老年人动态管理数据库、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档案、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全市养老“关爱地图”,形成体系完整、内容清晰的服务清单和行动指南。 搭建共享平台,促进便捷养老。市级财政补助每个区(市)县30万元资金,引导各区(市)县通过社会力量搭建养老服务“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统一开放、有效互动的养老服务信息共享机制。
创新服务业态,开启智慧养老。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老年人通过穿戴智能设备、呼叫平台、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实现呼叫接入受理、服务供需对接、政府购买服务支付清算等数据感知能力,打造“数字化养老院”。 具体来看,在做好养老助老服务方面,为175.62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62%的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干预服务。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1万户。为约41.42万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约4.13亿元。 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新增社区养老院19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79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26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7%、65%。 在提供养老保险服务方面,截至2019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87.3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56.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履行养老待遇发放职责,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及时调整保险待遇。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126.66元,增幅5.25%。弱有所扶:精准施策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持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700元、650元。预计全市累计救助低保对象129.4万人次,救助城乡特困人员40万人次,临时救助困难群众4.9万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7万人次、临时安置受助人员260人次、护送返乡4100人次,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 完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平台直接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和社区。建立12348指挥体系,实现全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体协调联动服务。建立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制度,形成“窗口无障碍接件、后台特快专递移交、管辖单位指派办理”便民服务工作模式。全市开展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 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将国家和四川省两批公布的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落实残疾人保障制度,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补贴困难及重度残疾人188.3万人次。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2019年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辅具适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共1956517项次,人均2.34项次。文体保障:多措并举提升文体服务供给 普惠文化活动提档升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免费开放,全面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免费开放和延时开放,全市有94家博物馆实现免费或低票价开放,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际门票减免,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广泛开展第三代社保卡作为读者证免费借阅工作,进一步降低借阅门槛,提升全民阅读水平,各级图书馆常年开展各类公益讲座、展览、阅读推广活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和有条件的行政村设置阅读栏或電子阅报屏,全面推进县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图书流动共享和一体化服务。公益性艺术培训、文化鉴赏活动全面覆盖,全市“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开设艺术培训4000余班次,培训市民10万余人次,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500余场,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1800余次。提升数字文化服务供给,各级文化场馆、图书场馆为市民提供电子阅览室、免费上网等数字化服务,广泛推广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文化天府APP等线上线下应用,其中“文化天府”云平台为市民提供文化地图、文化日历、在线公益课程、活动直播、慕课等文化资源。 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适应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健康成都”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共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00747人,全市市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92%,比2018年提升1.2百分点。推动公益性体育场馆开放,全年接纳体育锻炼人数451.8万人次。打造天府绿道健身新场景,开展“2019年成都市世界自行车日暨天府绿道自行车骑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府绿道健身嘉年华”等800多场次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绿道健身活动,吸引260余万人次参与。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成都市着力构建的大民生格局成果初现,在2019年,成都市发改委代表成都分别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全国公共服务“补强提”工作现场会、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专题培训班和专家研讨会上就改革情况交流经验;在国家开展的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中,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名列前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