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金融“田东模式”的两次创新升级 |
范文 | 周立
编者按:广西田东作为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从2008年开始,在一系列的农村金融创新改革之后,已成为了“教科书”级的改革样本。作者曾两次到广西田东进行调研,总结出了“田东模式”的改革经验,包括“六大体系”的建立与成效,并深入分析了“六大体系”在乡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中的升级,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两山两化”“租利两得”的“田东模式”二次升级。文章以生动的语言,给读者讲述了田东是如何利用金融赋能农村,把一个“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成为“农金村办”典范的。 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前首席代表华安德(Andrew Watson)在2007年完成任期离开中国之前,曾提出了这样的质疑:“20年前,我刚到你们中国的时候,你们讨论的农村金融问题和现在讨论的是一样的。你们说说,这20年你们有了什么进步。”这意味着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金融改革并未取得突破性成就,农村金融服务未能同步增长。 为了在农村金融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2007年以来,国家推出了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试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農信社商业化和省联社去行政化改革等一系列农村金融政策,意图以新一轮农村金融新政,来进行金融创新。 近期,笔者到广西百色田东县做农村金融创新调研,了解到田东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中形成了“田东模式”:重心下沉、农金村办,使得为农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可得性大幅提升。在全国信贷可得性只有三成到四成时,田东实现了九成以上。在其他地区还在努力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时,田东实现了金融服务不出村办理。金融创新,为乡村经济发展不断赋权、赋能,实现了“田东模式”升级。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的今天,还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实现田东模式的二次创新升级。 金融赋权促普惠:六大体系建立 2008年,作为百色革命根据地的核心,田东县成为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吴邦国同志作了一项重要批示:“金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瓶颈,建议以田东为试点,在中央金融部门的支持下,破解这一难题,这也是三中全会提出的课题。” 农金村办,建立六大体系 这一批示,对田东县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委以重任。由此,田东开启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冰之旅”。2011年12月,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田东县获批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主题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农金村办”为核心,田东县开始建设农村金融“六大体系”:农村金融组织、信用、支付结算、保证保险、抵押担保、村级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六大体系,实现了金融赋权、服务下沉,初步形成了全覆盖、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的农村金融普惠体系。一个国定贫困县,却能有组织完善的为农金融服务体系,全国罕见。“六大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 完善了金融组织体系。在农信社重组改制为农商行的基础上,田东自2008年起,成立了1家村镇银行、2家资金互助社、3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助农融资担保公司、29个扶贫资金互助社或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互助协会。再加上2家保险公司的引进,使得田东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0家,非银行金融机构达到19家,银行网点49个,覆盖全县10个乡村和部分村屯。由此,完善了金融组织体系,使得田东在县域机构种类齐全度上,位居广西首位。 建立了农村信用体系。为了打造“诚信田东”,田东在2009年启动了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到2019年底,全县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电子档案7.2万户,还将1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1家中小微企业纳入征信体系,评选了A级及以上信用户5.7万户、信用村139个、信用镇7个。信用体系的建立,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提升了农户信贷可得性。截至2019年末,7.57万农户获得了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26.2亿元。由此,田东在2011年成为全国第一个信用县。2014年,田东被中国人民银行授予“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 建立了支付结算体系。田东2009年就实现了大小额支付系统乡镇全覆盖,在广西第一个实现“乡镇级金融网点跨行资金汇划乡乡通”。在银行卡刷卡系统、ATM机、POS机、电话支付终端等各方面,又进一步推进全覆盖。完善的支付结算体系,使得田东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全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联系点”。实现了2000元以下存、取款不出村。 建立了保险保证体系。在健全县、乡、村三级涉农保险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田东实现了农村保险服务站乡镇全覆盖,保险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近些年,在田东特色农产品——甘蔗、香蕉、水稻、芒果等10种农作物保险上的财政投入达到了8200万元。2016~2019年,累计拨付扶贫小额贷款贴息3095万元。田东还获得了“全国农村保险示范县”“全国农村保险明星示范县”等称号。2017年,人保财险田东支公司还荣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期“保险精准扶贫先锋榜”。 建立了抵押担保体系。田东县自2009年起组建助农融资担保公司,已累计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农村小微企业等提供融资担保2.31亿元。2012年,田东县还建立了广西县域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不断探索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累计产权交易额达11.25亿元,土地经营权流转12.27万亩,产权抵押贷款15.05亿元。田东县综合金融服务中心也累计为田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11.62亿元。 建立了村级服务体系。自2012年起,田东在全县162个行政村实施了“农金村办”,整合利用村级行政资源,建立了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推动农村信用建设,发展农村致富,把金融服务向村一级延伸。由于将金融知识宣传、信用信息采集、贷款调查、还款催收、保险业务办理、银账支付等服务前置到村一级,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因人手短缺、工作面广、量大等工作成本,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更接地气。截至2019年末,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累计协助7.57万农户,办理了26.2亿元贷款。 金融赋权,带来普惠效应 通过“农金村办”的六大体系建设,田东开创了金融赋权促普惠的“田东模式”。由表1可见,田东自2008年实施以六大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存贷款余额逐年增长,由2008年的30.5亿元和23.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8.7亿元和111.1亿元,相当于2008年的5倍左右。县域存贷比也由2008年的75.7%上升到2019年的86.3%,县域资金多数用于本地发展了。信贷可得性的增加,释放了乡村发展机会,带来了城乡收入比的连年迅速下降,由2008年远高于全国水平的4.13倍,下降到2019年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19倍。贫困发生率也在贫困线调高后的2011年近四成贫困下降到2019年的0.24%,并在2020年11月宣布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金融赋权于农,有效缓解了农业发展资金缺、农户贷款难问题,带来了显著的增收和普惠效应。“田东模式”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肯定了田东农村金融创新经验:“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要靠改革。广西田东县通过建设机构、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等六大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问题,农户贷款覆盖率达到90%。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赋能谋发展:六大体系升级 六大体系亟须升级 但是,面对乡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十多年来建立的“六大体系”,逐渐无法适应形势、满足农民需求,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的金融创新,予以解决。 组织机构体系方面。主要支农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北部湾银行,力量薄弱,县域金融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强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尤显迫切。 农村信用体系方面。信用体系数据库更新落后,数据共享尚不顺畅,直接影响到农户获得贷款授信。这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大痛点。 支付结算体系方面。随着现代移动支付方式迅速发展,在农村地区布放的POS机、ATM机等离行支付机具,使用率低下,后续维护工作有待加强。 保险保证体系方面。部分保险条款与农户的理解和愿望值有差距,影响了农户参保积极性。 抵押担保体系方面。担保机构资本金的约束,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入条件较高,业绩不够理想;农村产权确权工作不到位,产权入市不畅,可供抵押的产品不多。 村级服务体系方面。传统的线下服务不能满足群众对学习了解金融知识、贷款获得方式的需求。 由此,自2016年起,田东致力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造农村金融“六大体系升级版”,进一步提升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铸就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創新的新高地。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提质升级: 以“农金村办”为基础,完善服务体系。通过完善三农金融服务室、信用环境、支付结算体系,提高农民贷款和保险的可获得性。 依托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户信息与金融机构信息有效对称,提高授信和用信准确率。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户在银行、产权、交易、公安、工商、税务、电商流通等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动态更新。 继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强大的农村金融供给机构团队,提高农业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度。各家银行的 “三农金融部”,通过大力推广网络微贷,供给了充足的专业贷款、产业贷款产品,推动了涉农企业上市融资。3年内,全县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0%左右,涉农贷款占比在75%以上。 加强风险管理,防控金融风险能力大有提升。田东通过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做大做强贷款风险基金、保证保险基金,使得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一直控制在监管部门风险监管要求以内。 六大体系升级版 上述四方面的制度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能够进一步赋能于农,实现助推脱贫攻坚,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目标。通过信用体系建设,田东县进一步建立了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对农村金融组织、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等“六大体系”改造升级。以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支撑,24小时在线传递信息,实现了金融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也促进了村级金融服务的标准化。 “组织机构体系”升级。升级后的组织机构体系搭建了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和金融超市,为群众的金融需求提供全天候服务。近年来,还引进了桂林银行等3家银行,以及北部湾保险等2家保险公司到田东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各类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等入驻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壮大金融组织。 “农村信用体系”升级。建立广西首个信用信息中心。赋予平台自助查询信用、自助增信和申请贷款功能,大幅节省信用采集成本,更好地解决金融机构和群众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金融机构采信度。 “支付结算体系”升级。引导群众使用现代支付工具,优化“桂盛通”移动支付服务平台,在各个村、屯布设具备存取款服务功能的“惠农支付便民服务点”195个,支付结算体系的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保险保证体系”升级。新引进3家保险机构进入农业保险市场,探索建立涉农保险、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扶贫小额贷款利息补偿、贫困户贷款利息补贴等4个机制,分别投入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扶贫贷款专项风险补偿基金23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金903.5万元,累计拨付扶贫小额信贷贴息3095万元,有效降低了贷款风险。 “抵押担保体系”升级。抵押方面,发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作用,拓展抵押担保物范围,推动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全面升级电子交易系统,加强信息化支撑。截至2019年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产权交易额11.25亿元、产权抵押贷款15.05亿元(其中贫困村产权抵押1.56亿元),排全区第一位。在担保方面,引进广西金投和广西农担两家担保公司,打破县本级助农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小、服务半径小、服务能力弱的困局。 “村级服务体系”升级。2019年以来,实行村级金融服务“标准化”,实现金融与集体经济服务岗、农金村办流程制度、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各银行服务站点的“四合一”,把农村金融服务融入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形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加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体、法律、金融七项服务”的“1+7”村级综合服务,改变过去各村三农金融服务室占用村级有限办公场所的状况。在村级金融服务“四合一”标准化服务下,探索了“银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平台”“银行+农户”等多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模式一:“银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在全区首创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农村金融服务”。由田东县委组织部牵头,田东县“两区”办、金融办、田东农商行承办,在全县171个村(社区)中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农村金融服务”项目:村民合作社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平台承接田东农商行银行业务下沉,服务三农的金融综合业务;人员以本地村干部为主,大学生村官或乡村振兴指导员为辅。每村选出一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善于群众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村干部负责业务主办,开展信用建设(组织村组行政力量开展农户信用数据采集、信用评级)、银行布放的支付系统管理与使用、贷款保险产品推广、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初核、贷后跟踪、探索村集体经济管理中的资金收付(农银直连)等服务。 模式二:“银行+农户”。2020年以来,桂林银行独辟蹊径,创立了更接地气的“农金村办”:一是设立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乡邻小站”;二是率先提出探索果地确权等相关问题,探索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的路子,助力农村產业发展;三是与核心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关系,为农资下行、农产品上行打通渠道。 “田东模式”成效显著 县虽贫困,却是金融领先;偏隅西南,却能走出新路,足显田东不断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决心和努力。这些努力也取得了如下四方面成果: 满足了贫困群众的信贷需求。截至2019年末,全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4.36亿元,满足率达98.7%。其中,通过金融信贷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3813户,扶贫贷款余额为1.7318亿元。当地特色的种养殖业,在信贷支持下发展起来了。 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农村金融服务由服务基层群众向服务全域经济发展,从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的转变,为县域经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金融支撑。截至2020年8月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为147.70亿元,同比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为129.99亿元,同比增长10.89%,同比多增12.77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涉农贷款余额为99.22亿元,占比达76.33%,保持高位运行。预计2020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为141.1亿元,贷款余额为133.9亿元。 有力助推全县的脱贫攻坚。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末的24991人下降到2019年末的90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末的7.27%下降到2019年末的0.24%,2019年实现县级脱贫摘帽任务。 减轻了银行机构的工作成本。实行农村金融服务标准化,负责“金融与集体经济”服务岗的村干部变成银行的“编外工作人员”,成为“不走”的银行干部,他们掌握的是村级信用建设、贷款保险产品推广、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初核、贷后跟踪等服务的第一手材料,为银行的贷款风险防控多了一道“防火墙”,解决银行机构人员不足,实现了金融服务“零距离”。 租利两得勇创新:“田东模式”二次升级 田东金融创新的前两个阶段,发挥了金融的主体性作用,促进了对乡村经济发展的赋权和赋能。六大体系的建立,主要发挥了以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体系和专业金融的作用,达到了促进金融普惠的政策效果。六大体系的升级,主要发挥了老基建和新基建带来的村村通和信息化优势,使得原有金融体系走向综合化,带来金融助贫打赢脱贫攻坚阵地战的政策效果。 一个战场,三场战役 如今,田东这个“老少边山穷”地区,正在“守住一个战场,打赢三场战役”。当脱贫攻坚阵地战经过五年努力,已经取得完胜之时,主要的政策任务是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需要向产业强县持久战和新型城镇化大会战这两场战役聚集力量。在三大战役之中,作为经济和社会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金融需要继续发挥创新驱动的发动机作用。若没有持续的金融创新,或者不能将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就难以支撑社会经济体系持续有力的发展。 两山两化,呼唤二次升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田东和大部分广西地区一样,已经有了绿水青山,需要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这需要生态价值化,和价值生态化。2017年底,笔者提出“由食利经济转向吃租经济”的乡村振兴道路,2018年起参与推动了山西大宁和福建、重庆部分地区“两山两化”的生态价值实践工作。笔者进而提出并实践了“租利两得”的金融创新体系,以适应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国家的政策需要。笔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已经由产业利润为核心的利润经济,转向以租值获取为核心的租值经济,因此需要发展租利两得的经济体系,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发掘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中国长治久安。一方面,需要发展租值经济,依托主权地位,获得资源资本化的自然增值和社会增值,即在很少甚至没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资产价值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增减的部分。另一方面,与租值经济相对应的利润经济,指以获取产业利润为核心,通过预付生产要素成本、重新组合、投入生产而形成的生产性收益。租利两得,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中国长治久安的压舱石。 期待田东金融创新与两山两化相结合,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立体综合大开发”的整体生态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意识,进行租利两得的二次金融创新,进一步拓展和创新“田东模式”。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大项目〔20XNL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