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公平将创造效率,经济的出路在发展村镇新文明 |
范文 | 国家政策需要从效率优先转变到公平优先。1993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风行百姓之口的原则;经济总量滚雪球,而贫富差距在急速拉大,以农村地区和城市中下层为主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话题,中央回应民情在2007年十七大重新表述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把公平正义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分配公平这一政策至今又差不多十年,根据过去几轮的经验又到了再次纠偏的时刻,尤其眼下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有必要阶段性地变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村镇地区潜在消费需求特别旺盛。如果没有潜在的大额开支忧虑,这些乡邻的潜在消费需求实际相当旺盛。首先是现代化的家装需求,老家缺乏自来水,没有整洁方便的厕所、没有自动淋浴设施,缺乏现代家具,村里没拉有线,没有液晶电视,除了集镇部分家庭,多数没有空调冰箱微波炉整套厨具等家用家电。其次是交通通信,道路大为改观但还不足够畅通,如今摩托车几乎入户,但小汽车才刚刚萌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但中老年以二代机为主,老家的4G质量较低甚至无法负担微信语音,宽带只进了小镇近郊,宽带入村入户不知时日,年轻人的网络需求日益强烈,电脑入户将因宽带的畅通而开启。再次是快速消费品,从水果、饮料零食、奶制品、服饰消费,农村的消费品质和渗透度都不高,电影文化消费、旅游消费这些下一层级的消费还远远没有到来。 收效差的新农村建设应该转换为新型村镇一体化。取消农业税作为标志,国家已经开始反哺乡村,这种反哺大大提高了农村极困难家庭的生活质量,目前,农村基本不存在温饱问题,新农合和新农保推行后,农村老人的贫困和疾病问题有一定的缓解。这是大德政,但同每年向城市地区投放的财政开支相比,如此涓滴之恩还是太微不足道。 从2005年开始国家就有新农村建设的方案在一些地区试点推行,但收效不大,新农村在大多数地区建设成了官员的新农村,没有因地制宜急民所需,大量的投资经费成为了无效投资。 政府真正应该为农村地区提供的是现代生活的公共设施,现代公路、自来水、网络、有线电视、垃圾处理,这些公共设施到位后会吸引很多农民在村子中生活和投资,这些政策中央也一直在提倡,但在执行中效率参差久拖无果。 从笔者老家的村子到集镇1小时步行15分钟车程,再到县城只需要1小时。这个时间消耗,甚至远远低于很多从浦东到徐家汇、从五环到金融街的上班族通勤时间。如果生活和交通足够便利,对城市化的概念就应该有新的理解,这也是现在很多大型都市圈逆城市化运动的来由。除了农村和集镇的公共投资,还涉及到更大范围的村镇行政一体化、村镇户籍一体化、土地确权、农村养老、教育平权等多重议题。 取经人民公社食堂,探索建立村级公共养老。老有所养是社会的良心,老无所依是全民族的道德灾难,也是笔者们每个人的后顾之忧。笔者的老家养老问题同样严峻,主要体现在,年轻人打工老人独居寂寞无人照料,老人生病后能简单治就治否则拖到自然死亡。这两个问题,在城市存在的程度都远远低于农村。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居住星散的地理特征,使这两个问题尤其严重。 目前在城市地区和少数发达地区兴起一种“日间照料中心”的概念,集中解决老年人的吃饭和休闲娱乐。在农村地区,村级行政基本瘫痪无事可做,村级小学和办公区大量闲置,而热血年代人民公社的概念深入人心,可以因地制宜,探讨一种低成本运作的,农村老人养老资金汇总加国家补贴,将农村散居老人(甚至福泽到留守的妇女和儿童)集中居住、饮食和娱乐,并集中提供定期医疗服务,以解决独居老人的问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