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以经验、记忆为基础,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而再造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又称“消极想象”。如鲁迅在《故乡》 中对闰土的描写,就是根据记忆再造了闰土的形象。在对作品的欣赏活动中,展开这种想象,既取决于客观上所提供的再造条件的明确生动程度,又取决于想象者本身的知识经验以及他对再造条件的认识是否深刻具体。再造条件,在文学作品中是由艺术语言提供的。读者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的组合,虽无形象性的语言符号却能引起读者的经验和记忆,产生丰富的形象感受,使其再创造地领会作品。在这种形象感受过程中,再造条件的是否明确生动固然重要,读者本身的知识经验以及他对再造条件的认识程度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再造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必须伴有创造想象的积极配合。如根据历史资料创作诗歌或绘画作品,改编小说或剧本,作家既要发挥再造想象,又不限于再造想象,而是或多或少地融汇着创造想象,如画家根据文学作品或传说故事提供的再造条件创作《屈子行吟》、《昭君出塞》、《渊明采菊》、《黛玉葬花》、《钟馗嫁妹》等绘画作品,画面构思各不相同,说明在艺术创作构思过程中,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总是巧妙结合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再造想象不能不借助创造想象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