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近线
使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近线见巴赞的论文集《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 (1918—1958) 是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五十年代初,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影评学派。他们反对电影的传统理论,推崇写实主义,后来开创了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巴赞的理论和新浪潮电影对世界电影有极大的冲击力。 认为电影的照像影象具有写实主义的本性是巴赞理论的基点。原始的现实是电影所以感人的核心。渐近线是几何学的一个名词,即电影应该成为最接近现实生活的一门艺术。“电影只有在作为真实的艺术时,才能达到圆满。” 巴赞反对电影沿用舞台剧的风格化和理式化的表现方法。他把电影和舞台剧作出截然不同的划分,认为舞台剧的力量是向心的,尽力把观众吸引到舞台上。电影的力量则是离心的,把人们的兴趣抛散到无边的黑暗世界中去,而摄影机则在不断地照亮这个世界。另外他还提出长镜头的美学价值优于蒙太奇的理论。认为真正的电影化不是利用蒙太奇手段的结果,而是以写实的态度,运用镜头内部的运动和景深等电影手段的结果。蒙太奇只能利用各种手段表现事件,而去“创造”一个电影世界; 而写实主义的电影则是更真实地记录事件,从而达到“发现”世界。 巴赞的写实主义电影理论,涉及电影的本性,电影的概念,电影美学和创作方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影响着一个时代的电影创作,对那些逃避现实,制造虚幻世界的商业影片,更有现实的针对性。我国八十年代以来电影创作中注重记实的风格,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等艺术上的探索,和对巴赞理论的评介有一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