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研究 |
范文 |
[摘要]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是从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出发,通过集合具体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两个子标准构建的。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面向职业和岗位,积极吸收企业和行业的意见,成立校政企评价标准制定合作委员会,由政府、企业、院校、学生和毕业生分别派出代表共同参与制定。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学业评价标准;多方参与 [作者简介]蔡永鸿(1982- ),男,辽宁丹东人,沈阳工学院,副教授。(辽宁? 抚顺? 113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院校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EJA160423) [中图分类号]G71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4-0060-05 “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进一步扩招,入学变得更容易。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到提高质量转变,需要制定适合职业教育的学业评价标准,以此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议通过产教深度融合、1+X证书制度试点等工作,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岗位要求的标准。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学业评价要求,了解自己学习完成情况,找到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特别是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制定学业评价标准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一、相关概念阐述 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相关的职业岗位,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企业需要,达到岗位任职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与岗位职业能力相符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1.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中把职业能力定义为“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认为,职业能力的三个要素分别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具备就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知识和素质,主要体现在学生胜任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由具体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构成。 具体职业能力是学生将来从事具体职业所必备的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前通过职业教育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方法能力是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前通过职业教育形成的基本工作方法、劳动工具的使用以及学习知识的方法;社会能力包含职业素养、基本生存能力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基础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普遍能力,不受具体专业领域影响。基础职业能力包括学术能力和通用能力。学术能力不仅包含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还包含信息处理和使用外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具体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通用能力在不同的职业和岗位之间具有通用性,不仅包括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还包括适用于各种职业的通用技能,在學生专业领域或非专业领域活动中都有一定效用,并且不会随着任务、岗位、职责、组织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广泛适用的能力。 2.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学者沈南山在《学业评价标准研究:内涵、范式与策略》一文中认为,学业评价标准是学生学业成就的判断准则,是对国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目标“测度”的具体量规,具体规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课程标准是学业评价标准构建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学业评价标准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结构进行构建和扩展,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两个方面。内容标准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情况,是学生经过职业教育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基本情况。表现标准是一个自上而下进行的层级结构,是从学生的课程内容标准和学习情况到外显行为的数据化描述。学业评价标准是专业课程体系是否满足评价要求的依据,是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统一。职业院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标准需要反映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通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建立表现标准。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的确定需要关注完整工作过程,特别是工作任务本身。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由具体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和基础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构成。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框架设计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是从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出发,通过集合具体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两个子标准构建的。 1.具体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具体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是对学生面向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对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实践知识的考核和评价。职业岗位不同,具体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的内容也不一样。专业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从事该职业岗位要求的操作规范、工作程序和流程,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工作任务操作。职业院校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能力主要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能力比重上,更注重专业性、应用性。方法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或实际工作)制订和实施工作计划,并且能够自主学习。社会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员协作,具备职业适应能力,在工作岗位中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2.基础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基础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是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任何一个职业所必备的通用能力的评价标准。学术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撰写工作报告并设计任务文稿,应用自然科学原理识别和表达岗位任务,通过文献研究解决工作问题,是对语言应用知识和基础科学知识的评价。通用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职业规范和道德基础,视野开阔,具有素养,履行责任,是对跨职业、跨学科知识,文化素质知识,社会交往技能,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都要具有一些共性的能力,从而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和岗位的变化。基础职业能力在学生职业生涯中起到关键作用。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建立学业评价标准,应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可通过不同课程平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掌握的能力和知识的程度,了解学生学习成果。能力构成、知识结构与课程平台的对应关系,如下页图1所示。人才培养方案以具体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为线索,设置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公共教育课程平台和通用教育课程平台,使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一致。 三、学业评价标准构建的基本过程 1.岗位定位调研。在职业教育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要求下,岗位定位要清晰准确。首先,收集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既包含产业外部宏观环境,也包含产业内部发展情况。在宏观上对该职业岗位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从事该岗位的宏觀工作环境。其次,调研行业对该专业领域内的人才需求,以及行业和企业对人才评价的方式和要求。对人才需求调研要有前瞻性,不要拘泥于眼前的需求。再次,进行数据整理和调查分析。积极听取企业管理者和业界专家关于岗位定位的建议,并能够结合该具体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工作状态与评价进行数据整理和调查分析,将以上数据信息和经验经历进行进一步汇总补充。最后,结合行业发展理念、各方调研数据及意见明确专业岗位定位。以会计专业为例,经过调研可知,毕业生所要从事的岗位主要是记账员、核算员等,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可以从事总账会计的岗位。职业院校培养专业型人才要面向更多相关岗位,而不是初始就业岗位。岗位定位调研确定人才培养针对的目标岗位,为岗位工作分析提供基础依据。 2.岗位工作分析。岗位工作分析是对该职业岗位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任职人员所需的具体职业能力和基础职业能力。首先,根据岗位定位调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以该职业岗位为中心形成的职业岗位群作为确定的研究范围,进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研究,组织调研队伍,编写好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其次,根据调研数据和报告,对目标企业负责人、重要技术人员代表进行访谈。最后,对得出的数据结果和报告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了解岗位具体职业能力与基础职业能力需求。该阶段要明确工作对象、工作环节和工艺流程规范,掌握工作要求和设备工具,对生产全过程和重要的辅助过程进行分析。岗位工作分析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前提。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中,将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关注目标整体达成情况。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需要引入企业专家召开研讨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顺序。在得到典型工作任务的大致内容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描述,深入企业一线现场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可以转化为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因此,对应不同的教育层次,选择的典型工作任务也不同。 4.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根据职业教育的性质,面向职业岗位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考虑学生学习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确定学生毕业标准,建立课程体系,形成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形成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为评价标准方案的制订提供方向。 5.制订评价标准方案。在进行岗位调研、分析职业的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后,就要设计评价标准方案。具体的设计包括评价标准内容和结构,把总目标分解成为一系列子目标,根据子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可以参考综合职业能力构成,指标内容根据工作岗位不同进行区分。学业评价标准方案设计的合理程度需要进行实践检验,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地修正指标。为判断是否达到具体的评价标准,必须为每个评价标准至少确定一个校验指标。因此,在初步方案成型之后,应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听取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意见,了解毕业生反馈,进一步完善能力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评价标准方案。学业评价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也会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学生评价标准的制定首先是对工作岗位需要能力进行分析,将其转化为学习目标,然后制定学业评价指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成果进行评价,最后评价结果反馈给职业院校,改进专业教学工作,持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业评价标准起到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标准的桥梁作用。 四、多方参与学业评价标准的保障措施 构建学业评价标准,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既涉及外部需求,又涉及内部需求。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多方面参与的结果,而不应仅仅由教育部门和院校独自开发。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面向职业和岗位,积极吸收企业和行业的意见,成立校政企评价标准制定合作委员会,由政府、企业、院校、学生和毕业生分别派出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如图2所示。 1.政府立法保障。学业评价标准的构建在立法管理、财政支持、社会参与上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并体现地方教育意志。政府在构建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做好政策导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门要重视职业教育的育人作用,积极引导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评价体系构建中。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建立不同类型学业评价标准,引导院校将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中。另外,教育部门要把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融入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中。学业评价标准的建立能够满足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发展需要,使行业企业、学生以及毕业生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2.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是学生获得职业和劳动生产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育,与职业密不可分。因此,职业教育的学业评价标准构建要以各行各业的需要为前提。 行业企业可以将对毕业学生的满意情况、给予毕业生薪酬待遇和提供职务晋升等数据反馈给职业院校,反映人才培养情况。企业不仅仅是在学生毕业后检验其学业成果的直接主体,还应参与学业评价标准制定过程,并担任重要角色。建立满足企业需要的学业评价标准,就是直接为企业提供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从岗位需求调研和工作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到学业评价标准的校验,企业全程参与。首先,企业应当积极配合,从实际用人单位角度详细总结岗位需求的内容,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用人单位的优势,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结合当前行业现状和前景,把岗位培养目标中需要达成的品德、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分解。其次,企业与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各合作企业通过考核专业人才是否符合用人标准,为学业评价标准提供反馈结果。最后,企业参与院校学业评价,离不开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的参与,可以通过职称晋升、薪酬激励等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院校推动实施。院校在学业评价标准构建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实施标准的直接主体和推动者。首先,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结合企业提出的用人要求标准,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本校学业评价标准制度。院校应努力完善学生学业评价的内部保障机制,成立校内学业评价管理监督部门,全面监控指导学业评价的全过程,发现并及时解决评价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其次,院校对评价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评价报告,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院校进行评价时需要邀请非教育机构的代表,如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最后,院校在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要重视教师的参与。作为学业评价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应在院校的引导下将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引进课程考核中,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学生参与反馈。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职业教育需要保证学生与毕业岗零距离对接。首先,在进行岗位定位调研时,应针对毕业生进行访谈调研,毕业生通过亲身描述,提供进入工作岗位后实际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毕业生对学校的具体人才培养具有发言权,对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具有直接的建议权。其次,学业评价不仅是对毕业生的评价,还要对在校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价,对在校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课程完成情况。最后,随着职业教育扩招,生源多元化,在制定學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考虑各类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经历,制定有差异的学业评价标准。 多方参与学业评价工作,可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也是多方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举措。“1”是指学历证书,隶属于学历教育系统,学生达到教育阶段学习要求颁发的学历毕业证书;“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反映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水平。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政府进行政策的制定,对工作推进程度和成效进行监测;院校负责统筹资源,面向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达到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 [参考文献] [1]孙子钧,潘寄青.德国主流职教思想综述[J].成人教育,2011(1):125-126. [2]沈南山.学业评价标准研究:内涵、范式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18-22. [3]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7. [4]乔莉莉.俄罗斯现行高等教育国家标准框架下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5(11):82-93. [5]朱芳毅.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下的学业评价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15):35-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