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拟格
仿拟格为了表达的需要,仿照已有的词语格式,用联想、类比的方式,更换原格式中的某些词语或语素,临时创造一个新词语的一种修辞格。运用此格,可以增加语言的活泼和讽刺、幽默意味。根据仿造出的语言格式的特点,仿拟可分为仿词、仿句、仿调三种。(一)仿词,即用类比法仿造新词语,如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促进这一工作,不要促退这一工作。”其中,“促退”一词即由“促进”一词仿拟而来。(二) 仿句,即用比照法仿造新句子,而原句并不出现,如叶晓山《雨中太湖》:“山峦隐约,波光迷离,帆影点点,浪花层层,真是春涛与松涛齐鸣,湖水共长天一色。人们陶醉在浓郁的‘春酒’里。”其中,“春涛与松涛齐鸣,湖水共长天一色”,是由王勃《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仿拟而成。(三) 仿调,即用比照法仿拟出成段成篇的诗文,如鲁迅《伪自由书·崇实》:“废话不如少说,只剥崔颢《黄鹤楼》诗以吊之,曰——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其中之诗为仿拟《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