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骈文 |
释义 | 骈文骈文句式讲究对偶,语言讲究平仄,词汇讲究用典,音律协调,辞藻华丽,多用四六字句的一种古代文体。与散文相对而言。又称“骈体文”。脱胎于汉赋,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隋唐以后,渐趋衰落。清·刘师培《论文杂记》认为西汉时“邹 (阳) 枚 (乘) 扬(雄) 马 (司马相如) 之流,咸工作赋,沉思翰藻,不歌而诵。”“若贾生作论(《过秦论》),史迁报书( 《报任少卿书》),大抵皆单行之语,不杂骈丽之词。”“东京以降,论辩诸作,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辞,而奇偶相生,致文体迥殊于西汉。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撰著,悉以排偶易单行。”程杲《识孙梅四六丛话》:“四六盛于六朝,庾 (信) 徐 (陵) 推为首出,其时法律尚疏,精华特浑。”“唐兴以来,体备法严,然格亦未免稍降矣。”“宋自庐陵 (欧阳修)、眉山(苏轼) 以散行之气,运对偶之文,在骈体文中另出机杼。” 骈文、韵文;散文○骈文pián wén(名)用骈体写的文章:幼习~|热衷于写~。 ○韵文yùn wén(名)用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写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都属于~|他对~发生了兴趣。 ●散文sǎn wén(名)不讲究韵律的文章:~作家|~诗|“八大家”指唐宋八个~名家。 骈文 骈文文体名。中国特有的一种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它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逐渐发展形成的。汉末魏晋盛极一时,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是在唐代提出来的,韩柳古文运动把讲求骈偶的文章称为骈文。 骈文piánwén用骈体写的文章。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 文体 文体体类 制裁 另见:题材 写作 文章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