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王
钟王中国北京大钟寺内的永乐大钟、苏联莫斯科的沙皇钟。 ❶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为庆祝自己夺取皇位而下令铸造,因他的年号为永乐,所以叫永乐大钟。高6.95米,直径3.3米,重46.5吨。上铸有七部佛经,九种汉文咒语和一百多种梵文咒语,以致内外上下都铸满了文字,每字1~1.5厘米见方,共23万多字,内容涉及明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外邦交和民族关系,声级达120分贝,振动频率丰富,因而钟声响亮,衰减缓慢,穿透力强,可持续3分钟,传至40~50公里处。采用泥范法一次铸成,经鉴定,合金比率达铸钟最佳合金比率要求。悬挂于由八根立柱支起的架子上,悬挂问题至今还是个谜。过去,只有在宫廷举行重大庆典和做佛事时方撞鸣108声。现在,只有在元旦和除夕的零点时才撞鸣3响。它被人们誉为“钟王”。 ❷沙皇钟,是俄国沙皇为超过中国的永乐大钟而于1733年下令铸造的,铸钟耗时2年,现安放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伊凡钟楼旁的台座之上,高6.14米,直径6.6米,最厚部分为0.6米,重193吨。一面铸有伊凡诺芙娜女皇的浮雕像和赞颂圣母及女皇的铭文。另一面铸有铸造者的姓名的铭文,铸成棕榈叶、花结和四条花辫状的饰带环绕大钟。由铜锡合金浇铸而成,由于工艺不过关,下部出现了一条60厘米的裂缝。1737年,克里姆林宫发生火灾,几根燃烧的大圆木从建筑物落下,下部被砸下一块重11.5吨重的碎片。沙皇钟是世界上最重的钟,虽说它是一口从未敲响过的哑钟,但人们也把它誉为“钟王”。
钟王即三国魏钟繇与晋王羲之,因其皆善书,故称。《晋书·主羲之传论》:“伯英临池之妙,无复余踪; 师宜悬帐之奇,罕有其迹。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周书·赵文深传》:“文深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
钟王zhōng wáng三国时钟繇和东晋王羲之,以书法见称于世,并称钟王: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喜的宝玉和紫鹃作了一个揖,又亲自来道谢。(七十·1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