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的哲理 |
释义 | 诗的哲理诗的哲理通过对感性形象的描绘使诗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趣”。其发展演变过程甚长。晋宋时代的玄言诗清谈玄理,缺乏形象,说理而并不具备哲理意味。唐代诗人开始在咏史、抒怀等小诗中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绘寄寓一定的生活哲理。如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联,通过对“海”与“水”、“巫山”与“云”的具体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了人对事物从整体上把握了之后便会对其局部不屑一顾的道理。刘禹锡目睹金陵台城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荒凉景象,总结出“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的历史教训,用具体形象阐述盛衰之因,唤起读者的丰富想象。至宋,理学盛行,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尤为明显,寓哲理于形象的诗作较多涌现。苏轼的《题西林壁》,由观庐山悟出“当事者迷”的哲理; 《琴诗》以弹琴为喻,揭示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通过翻山过岭的体会,说明前进道路绝不平坦的道理; 朱熹《观书有感》让读者从“方塘”因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才能“清如许”中,体味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知识不枯竭、不陈腐的人生哲理。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