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原音韵 |
释义 | 中原音韵中原音韵元 ·周德清撰。二卷。德清,字挺斋。生卒不详。高安 (今属江西)人。此书成于泰定帝泰定元年,是一部论述北曲音韵的重要著作,后来北曲作家制曲,演员唱曲,正音咬字,多以之为准绳,甚至南曲也深受影响。全书分前后两卷,前卷是搜辑前人作品中所用韵脚,而归纳成为韵谱,凡分十九韵,首倡“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每韵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入声悉派入平、上、去三声。后卷是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讲述字音辨别,用字方法,宫调曲牌等。其中“作词十法”较有理论价值。“作法十法”讨论了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定格等项,具体论述了制曲的艺术方法,多发前人所未见,一直受到后来作曲家的重视。此书对研究古典戏曲在作曲方面的修辞技巧和音律等问题,颇有参考价值。有铁琴铜剑楼影印元刻本,《重订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韵书名。又名《中州音韵》。元周德清著。成书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分前后二卷。前卷是韵书,后卷是附论,列“正语作词起例”及作词诸法。它是根据关汉卿、郑光祖、白仁甫、马致远等元曲大家的戏曲用韵而编成的一部韵书。分十九个韵部,收字五千多个。每部的字,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排列。入声分别派入阳平、上声、去声。同声调的字再按声母分成若干小韵。小韵拿一个常用字打头,不注反切。小韵和小韵之间用“○”隔开。拿周氏的话说就是:“韵内每空是一音,以易识字为头,只依头一字呼吸(发音),更不别立切脚(反切)。”这是本书的编排体例。《中原音韵》最大的优点是厚今薄古,勇于创新,能够打破传统韵书的限制,以当时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记录和反映了元代北方话语音的实际情况。周氏的审音标准是:“以中原为则而取四海同音。”他的所谓中原,指北方广大地区。《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是十四世纪的北方方言,它的音系是当时北方(包括大都地区)广泛通行的官话音系。正因为这样,《中原音韵》一问世,就有很大的权威性。一方面,北曲作家作曲,演员唱曲,正音咬字,都以此书为依据。另一方面,在此书的影响下,突破《切韵》系统的韵书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它是研究近代普通话语音的重要资料。 《中原音韵》音韵著作。两卷。元周德清撰。泰定元年(1324年)完成初稿,元统元年(1333年)刊印。主要依据元代北曲名家曲韵用字集录而成。此书依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在编排体例上和传统韵书相比,作了较大的变革。分十九韵,不以四声分列韵部,各韵之字按声调排,次第为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分别派入阳平、 上声、 去声之中。 每韵首字为韵同字,韵部次第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