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情况、条件、气氛等所作的具体描绘。内容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个方面。人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与改造者; 环境是人物生长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写好人物所处的环境,可以交代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理,烘托人物性格,显示时代背景,深化作品主题,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环境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从某一特定的侧面,描写一定历史时期的复杂的阶级关系,揭示当时的社会历史潮流,描绘出纷繁复杂、广阔宏伟的历史画卷,再现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历史环境; 二是在作品中穿插点染各色各样的风俗画面,真切而形象地描绘当时社会风光,体现一定的时代、地域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习俗风尚; 三是表现自然景象描绘风景画卷,作为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和抒发感情的凭借。其表现角度可由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描述,也可通过人物的视线或感受间接描绘。前者的长处在于清晰、明确,后者则便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具体手法一是淡墨轻勾、简笔点染,分散穿插; 一是重彩渲染、工笔细描,集中叙写。角度和手法的选择运用,应从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出发,灵活多变而富有创造性,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生活和行动的环境,使人物获得真实性和典型性。 环境描写的要求是真实、典型、比重适宜。无论是背景的细节、场景的陈设,还是人物的装束、使用的器具,均应符合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既与活动于其中的人物融为一体,又能透露整个时代气息,表现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本质特征,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阶级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揭示或预示人物命运的必然结局。要根据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确定描写的比重、尺度。凡是与人物行动和人物感受无关的均应省略,凡能表现人物内心和性格特征的则应从详。切忌为写环境而写环境,更不可“情不够,景来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