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杂文的用典 |
释义 | 杂文的用典杂文的用典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杂文写作中对一些古今中外的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的运用。用典得法,可以开拓思路,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使作品的“杂文味”更加浓郁。常见的用典方法有: (一) 借典。按照典故的原意,借典发挥,针对现实问题讲道理。其特点是“引古语或往事以为吾说之证”。如谢觉哉以《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四十而不惑”一语为题,写杂文纪念建党四十周年,论述“我们不怕有‘惑’,治的法子是知道有惑,天天去破惑”的见解,给人以言简意赅,无可争议的印象。(二) 释典。通过对典故的阐释,达到说明现实道理的目的。如鲁迅在《推背图》中解释“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勿曾偷”的含义,论述“正面文章反看法”,告诫人们不要相信反动派的假话。(三) 析典。通过对典故的分析来讲述道理,赋予典故以现实性。如廖沫沙的《〈师说〉解》,就是对韩愈的《师说》进行具体分析,论述为师之道的。(四) 批典。抓住典故中某些片面的、不合理的因素,加以批判,从而起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作用。如有一篇杂文《人之初,性本善吗?》,用批性善说来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五) 反典。采取与典故原意相反的角度生发议论,所谓“反其意而用之”。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们一定要打破常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其中“异想天开”一语,原是想入非非的意思,含贬义,这里用来说明科学需要幻想,有幻想方能打破常规的束缚,既贴切,又生动。(六) 串典。将几个典故串到一起,说明一个道理。鲁迅在《论照相之类》中,将“二我图”、“求已图”,以及“孙皓,治吴的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一降晋,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等典故串在一起,说明“临下骄者事上必谄”。这种用法,可以使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文章增加知识性,把“聚事以类义”和“援古以证今”结合起来了。(七) 改典。这是一种“旧典翻新”的方法。把原有的典故改动一两个字,从而赋予它以新的生命。如用“老当易壮” (语出“老当益壮”) 来说明干部新旧交替的规律; 用“不吃苦中苦,难得优中优” (语出“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来说明只有下苦功干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道理,都很贴切。用典有六忌: 一忌杜撰; 二忌失实; 三忌陈腐; 四忌生僻; 五忌堆砌; 六忌不伦不类。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