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源又称“推因”、“推原”。通过探索语源说明语义的训诂方法。传统训诂学重视名物训诂,有些训诂学家认为名物皆有三源。刘歆认为名物“非徒无主而生是也。”刘熙提出“名之与实,各有义类”,作《释名》开启推求语源研究先声。许慎《说文》推源法,一是声训,一是说明词义,后再从声音上说明命名之由,三是把声训组合于字义说解以推其源。近代贯彻这种主张的有章太炎、黄侃、王国维等。黄侃认为名物的来源从理论上完全可以推寻,推不出的是“绝缘无佐证”。而另一些训诂学家则偏重于“托名标识”说,阻绝了名物探源的道路。根据王国维和黄侃说,推求名物来源的方法可归纳为:以名物的形状、用途、生活和繁殖等特点去推寻;专名的由来往往与非术语的一般语词有关;声音是探索名物来源的重要线索。探寻语源,义要系同源,字要明假借,它是“因声求义”方法的特殊运用。推源必须有充分的材料佐证,否则极易流于附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