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板pāibǎn原先只是商业专用语,而现在,“拍板”一词已成为流行语言,使用频率颇高,凡是主事人做出决定都冠之以“拍板”。那么,为什么把决定事情叫作“拍板”呢? 原来,拍板是旧时商行在交易中决定价格、表示成交的一种方式。在交易市场,难免发生买卖双方激烈地讨价还价的局面。当这种局面持续到一定程度后,市场管理人员便会根据价格讨、还的情况,喊出一种为双方较易接受的价格。如果双方对此价格没有异议,就用木板拍一下桌子表示同意。后来,“拍板”就演变成了成交的代名词,再引申开来,就有了“决定”的意思了。
拍板【同义】总目录 拍板金板捺瑟
拍板一种打击乐器。也称檀板。用几块硬木板串联而成,用来打拍子。《水浒传》第三回:“手里拿串~。”
定夺;拍板dìnɡduó pāibǎn【同】 都是动词;都指拿出主见、作出决定的意思;都是中性词;都能作谓语,一般都不带宾语;一般都不重叠。 【异】 “定夺”侧重指对事情作出可否或取舍的决定;既含肯定、确定,也含否定、放弃,语义范围比“拍板”宽;多用于书面语;常带“由”构成的介词短语作其状语,例如:“由你定夺”,常带可能补语,例如:“定夺不了”;“拍板”没有这种功能。[例]这个协议签不签订由总经理~。“拍板”侧重指主事者对事情作出决定;一般用于确定某一事情,不用于否定某一事情;语义范围比“定夺”窄;多用于口语。[例]这笔生意已经由公司老总~成交。
拍板pāibǎn❶鼓板。 ❷拍卖货物时,主持人拍打木板,表示成交 △ ~成交。 ❸比喻主管人作出决定 △ 这事他~。 【同】敲定
拍板pāibǎn❶ 〈名〉打击乐器,用三块硬木板制成,互相打击发出清脆的声音,一般用来打拍子。 【提示】又作“鼓板”。 【同义】简板│檀板。 ❷ 〈动〉给唱的人打拍板:你们唱,我拍板。 ❸ 〈动〉为表示商品成交而拍打木板,也指由负责人做出决定:拍板成交│拍板定案。 【同义】定夺│决断。
【拍板】1 亦称“绰板”“檀板”,简称“板”。打击乐器。古代由五至九片串成,用左右手各执外侧一片,相对合击发声。发展至今定型为二片束。音色清脆、结实。2 击节;打拍子。3 交易所采用竞争买卖方式时,在交易中决定价格、表示成交的一种方式。4 比喻主事人作出决定。如:领导拍板。
.jpg)
拍板(乐器) 拍板
拍板在交易所内决定价格、买卖成交的一种方法。一般由中间人对双方讨价还价喊出一个双方皆能接受的价格,即拍板成交。 拍板
拍板pāibǎn原指拍卖商品时,拍卖师用木槌敲打桌面三次以示成交。现多指对事情作出某种决定。 ❍ 省长现场办公并当场~,使多年扯皮的事情得以解决。
拍板pāibǎn〈动〉 负责人做出决定。
拍板;拍板◉ 拍板pāi // bǎn 动 ❶打拍板。〈例〉击节~/ 你唱歌,我~/ 按照乐谱拍着板唱。 ❷拍卖货物时,表示成交而拍打木板。〈例〉~成交/ 拍卖员一~,生意成交。 ❸比喻主事人作出决定。〈例〉~定案/ 这事要董事长才拍得了板。〈近〉认可/ 许可。 ◉ 拍板pāibǎn 名 一种打击乐器,用来打节拍。多用三块木板组成,木板相互打击,发出清脆的节奏声。〈例〉边打~边唱/ 老艺人的~打得好听,唱得也好听。 买卖
买卖生意 博沽 酤鬻 市贾 货市 贾市 贾售 贾贷 贾贸 贾粥 贾鬻 贸鬻 买鬻 贩贾 买卖货物:市 交易,买卖:贸(贸易;贸市) 懋易 懋迁 进行贸易,相互交换:贸迁有无 茂迁有无 懋迁有无 贩运买卖:贸迁 买卖货物:贸货 转物 买卖酒类:酤买 开始做买卖:发市 开市 粮店开始买卖粮食:开斛 成批买卖货物:批发 批发和零售:批零(~兼营) 小成本的买卖:小买卖 小生业 小经纪小生意 小本经营 小本经纪 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贱买贵卖 贱入贵出 低价买进,转手以高价卖出:倒买倒卖 囤积物品,贱买贵卖:废居积贮 贱买贵卖,以求厚利:贩(贩贱卖贵;贵出贩收) 废居 发贮 偷偷地买卖:私买私卖 强行买卖:强市 买卖做成:成市 成交 拍板(拍板成交) 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开张 买卖货物时延期交款或延期收款:贳(贳貣) 赊欠 赊贷 赊贳 赊借 挂欠 买卖顺利的预兆:利市 (生意,交易:买卖)
另见:货物 钱财 交换 换取
做决定
做决定决断 诀断 下意 定论 作决定 听取陈述而做出决定:听断 斟酌情况而后决定:酌定 经过考虑做出判断或决定:裁断 裁衷 对某事做出可否的决定:定夺 考查定夺:查夺 定夺并示知:裁示 主事人做出决定:拍板(~定夺) 当面做出决定:面决 做出判断的决定:定断 果断做出决定:一言而决 一言即决 一言以决 做出最后的决定:定局 拍板定案 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一锤定音 一槌定音 事情已做最后决定,不会改变:板上钉钉板上砸钉 对自己所作的决定不作改变:至死不悔 未作决定:未决(悬而~) 慎重考虑,不急于做决定:从长计议 从长计较 从长酌议 从长商议 久延不决定:悬(~案)
另见:决断 决定 确定 评定 拍板pāi bǎn❶ 名词。由几片木板组成的打击乐器,歌唱时用来打拍节。 【例】 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施耐庵《水浒》) ❷动词。旧时商行拍卖货物,为表示成交而拍打木板。现多比喻主事人做出决定,多用于褒义。 【例】 春节后,他召集的第一个会议就是消费者信息反馈,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当场拍板,不惜重金把工艺流程各环节的职工分别送到天津、佳木斯、双鸭山等厂家培训学习。(《光明日报》1989年9月12日)
拍板pāi bǎn拍卖货物时,拍打木板表示成交。1932年茅盾《子夜》十一:“交易所里比小菜场还要嘈杂些。几层的人,窒息的汗臭。刘玉英挤不上去。她从人头缝里望见了韩孟翔那光亮的黑头发,可是太远了,不能打招呼。台上拍板的,和拿着电话筒的,全涨红了脸,扬着手,张开嘴巴大叫;可是他们的声音一点也听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