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要做到“四少四多”
范文

    张跃峰

    作文教学是学生难得喜欢的课堂。当一提到要写作文了,学生们马上哀声叹气、愁眉苦脸。一节课下来,只字未动,被老师催得没办法时,通常也是任务式地参照范文、套用模式,或记记流水账、凑足字数应付了事。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正如赞可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为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的“四少四多”。

    一、命题:少一点束缚,多一些自由

    潘新和教授关于作文命题作过这样的阐述,“作文命题,本应该是‘命域,即给考生确立一个写作范围。然而它们不是‘命域,而是‘命意,即给考生一个写作主题,帮学生‘立意。这种‘助人为乐似乎有点儿过了,直接侵犯了考生的思维疆域。”这种“似乎有点儿过了”的“助人为乐”情况,同样会发生的平时作文课堂教学及作文训练之中,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进行“命题作文”教学与训练,不仅作文的标题限定死了,怕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有的老师甚至在如何立意、如何选材,甚至如何划分段落,都作一些明确的规定、提供相关范文,这就直接导致了习作训练时常常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其实是一种教师在学生写作中的“越权”“越位”行为,在潘新和教授看来,其在本质是对“学生思想的‘绑架”。

    有些老师为了避免“命题作文”带给学生束缚,直接限制其作文的“立意”,而采取了中考作文试题模式,即“背景材料+要求”的方式,背景材料通常有两种,即“引意类材料”和“释题类材料”,前者在于帮助学生思考立意,后者主要是用对作文题的解读,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这样的作文教学与训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作文“立意”空间,但有时也会因为背景材料选择不当,或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或背景材料冗长复杂、词不达意,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拓宽思路,积极思考,反而制约了学生主动思维、审题立意。

    因此,在作文命题时,我们应少一点束缚,多一些自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写作方法、写作文体,进行写作,在突出价值引领、正确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我们也不要限制学生的选材、及其所表达的文章主题。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跳出了写作中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描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情感。这样的写作,学生才有写作的动力与热情。

    二、内容:少一点虚构,多一些真实

    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两大通病:一是为了避免写作时的偏题,虚构内容,无视情感的真实性、内容的真实性;二是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文章缺少思维深度。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学生作文其实是其语言世界的建构过程,只有语言世界与生活世界相遇,这样的建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否则是空洞的,甚至是苍白的。正如朱绍禹先生所说的那样,要“以文明道,用道悟文”。

    生活世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坚持写作生活化取向,注重非虚构性写作训练,只有少一点儿虚构,多一些真实,学生才能放胆去写,思路开阔、事例鲜活、符合实际。首先,教师要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意识,对学生作文写作字数要求不要搞“一刀切”,达不到600字的作文就是不合格的作文,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写作水平高低,提出分层要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降低字数要求,不拿具体的框框去约束学生,以帮助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培养他们写作习惯和兴趣。其次,让学生在作文中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注意用用真实的故事作为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第三,教师要教导学生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教会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思想、说出故事背后的道理。鼓励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的思考,写能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写一些只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素材:少一点拼凑,多一些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无非是要他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这便是‘修辞立诚的基础”。叶老先生强调素材积蓄,如果没有素材的积蓄,再好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没有素材的支撑,没有材料的积累,也将是“大厦将倾”。提升学生写作热情,我们要做好作文的“文外之功”,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涉猎各种新鲜气息,形成自己的作文知识储备。然后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挖掘材料、储备材料、整合材料,提高创新写作的能力。因此,在素材积累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少一点拼凑,多一些积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广泛阅读,开拓视野。写作作文是知識综合应用的过程,如果知识积淀不丰富,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一口不能吃个胖子。”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坚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一些名著,甚至是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书籍。为了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组建班级读书班会,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办墙报、班级黑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利用晚自修的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

    二是勤写日记,积累素材。日记是我们生活、学习活动的记录,把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选择一些有意义、有意思的片段写下来,持之以恒地记好日记,是写作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三是上台演讲,提升能力。演讲,是提高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法则之一。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之一。要演讲首先事先做好准备,我要讲些什么,怎么讲,这就要求学生提前写好演讲稿,写演讲稿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有效的、有趣的写作的过程,不仅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外之功”的训练方式。

    四、评价:少一点“批斗”,多一些鼓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作文也是“夸”出来的。在作文评价中,我们应该少一点“批斗”色彩,而多一些鼓励,因为不断鼓励,才是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写作中的闪光点,即便是那么一小段、一句话、一个词,只要写得好,我们都要适时给予鼓励和赞扬,甚至将这些内容推介结同学们、老师看,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激发其“创造欲”和“成就感”。当学生写作兴趣逐步养成,还要想方设法地让他们保持这种兴趣,促进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遵循“跳一跳,摘到桃”原则,适当提出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要求,不断激励他们,在肯定学生写作之中的优长时,同时指出写作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提升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我们应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世界,激发写作热情,只有在“愿写”“乐写”中才能做到“能写”“善写”,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