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瓦罐不离井上破
释义

瓦罐不离井上破

常用来汲水的瓦罐免不了打破在井台上。比喻担着风险干事,总有失手之时,或造成损失往往就是在经常活动的范围里。也说“瓦罐终须井上破”。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陈无己诗,亦多用一时俚语。如……‘瓦罐终须井上破’。”《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自古道:‘瓦罐不离井口破’,范汝为造下迷天大罪。”明·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当,你两个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二卷:“自古道: ‘瓦罐不离井上破。’范汝为造下迷天大罪,不过乘朝廷有事,兵力不及,岂期名将张浚、岳飞……等屡败金人,国家粗定。”按:俄罗斯谚语“常用瓦罐到井里去打水,总有一天会打破”、英国谚语“常用来打水的瓦罐终要破”,取材和意义都相同。


瓦罐不离井上破wǎguàn bùlí jǐng shàng pò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打破在井沿上。比喻担着风险做事总有失手的时候。此语出现甚早。
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记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楚王想聘任陈仲子为相,派去的使者看到陈仲子正在浇菜园子,便说:“我看你浇灌的蔬菜长得茂盛,等你将来治理楚国,楚国也一定像这菜园一样兴旺。”陈仲子说:“我为人家浇园,常担心蔬菜缺水,不浇则旱,常浇水则瓦罐就离不开井。蔬菜是茂盛了,而瓦罐早晚得破碎。我若治楚,楚国的老百姓便是这蔬菜瓜果,而楚王就是井。不浇菜果则旱,浇则我就离不开楚王了。老百姓可能像蔬菜瓜果一样茂盛,而我怕是逃脱不了瓦罐最终破碎的命运。所以我不能接受楚王的聘任。”有人以为“瓦罐不离井上破”一语即由此而来。
陈仲子是战国时有名的农家人物,主张自食其力,隐居於陵务农,时称“於陵仲子”,曾被孟子称为“巨擘”。《吴下谚联》这段轶事,如能成为此语的语源,仍需在宋以前书籍中找其佐证。
宋代时,此语已成型,如话本小说《错斩崔宁》:“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元代关汉卿《绯衣梦》三折,茶三婆唱中吕宫“尾声”:“到来日裴炎不死呵教谁偿命,杀了这丑生呵天地平!我想这人性命怎干休?我道来,则他这瓦罐儿破终须离不了井。”贾仲明《对玉梳》二折正旦唱正宫“赛鸿秋”作“井口上瓦罐终须破”。无名氏《替杀妻》一折末唱“仙吕宫幺篇”作“嫂嫂道‘瓦罐终不离井边’……”为了适应所在三个曲子中的句式结构及平仄格律的需要,谚语就必然要在文字上做出伸缩调动。关氏用“庚青韵”,所以句末用“井”字。贾氏用“歌戈韵”,所以保持原谚语句末“破”字。无名氏用“先天韵”,所以句末改用“边”字。三个例子伸缩调动原句各见精妙。
明·无名氏《村乐堂》二折中写作“井口破”:“你两个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后“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前亡”逐渐成为旧评书的套语,作情节发生急转时起承之用。


瓦罐不离井上破wǎ guàn bù lí jǐng shàng pò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打破在井台上。比喻担着风险干事总有失算之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也作“瓦罐不离井口破”。明·佚名《村乐堂》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伙当,你两个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


瓦罐不离井上破wǎguàn bù lí jǐngshɑng pò

旧时多用瓦罐从井里取水。比喻经常冒险,迟早会出事。
【例】在这边,明枪明刀地冲杀,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保没有闪失。“瓦罐不离井上破”,说不定什么时候这百十斤就报销了。(丁秋生《源泉》)
也作〔瓦罐总在井边破〕。即使顺利过了湘江,即使打胜了这一仗,往后呢?瓦罐总在井边破,拖过初一,能拖过十五吗?(黎汝清《湘江之战》)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