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本论”经济思想
“农本论”经济思想中国古代思想界在论述农、工、商三者关系时,对经济部门有本末之分。“本”即本业,指农业和与之相适合的家庭手工业;“末”即末业,最初指奢侈品的生产和流通,后扩大到整个工商业,西汉以后多指商业。这一划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这种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由商鞅首先提出,《管子》一书有更为深刻的分析。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就曾指出:“固本而用财,则财足”。这里“固本”说的是努力生产粮食。从这个意义上说,固本思想是农本思想的萌芽,战国初期著名政治家李悝在经济方面非常重视农业,明确地把包括家庭纺织业在内的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商鞅继承和发展了李悝的重农思想,把农业定为本业。商鞅从两方面论述了农业的重要作用: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则国富”;“富者必强”。即农业发展了,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增加了,国家必定会强大起来。基于此商鞅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基本精神是限制一切有碍农业生产的活动,把尽可能多的人束缚在土地上,促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农业生产;还有一些是限制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事活动的措施,重点是限制商人。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农战思想,即重视农业和战争并把二者结合起来。而《管子》的农本论比商鞅的农本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管子》托名于管仲所作,实际上是一部战国至西汉的文集,今存76篇,书中含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管子》认为发展农业是“富民”、“富国”的根本。对于李悝、商鞅所提的重农理由,都有深刻的分析: ❶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方面,特别强调粮食的作用。 ❷在农业是积累和财政收入的源泉方面,认为要从水利建设到农、林、牧、副等方面都加以发展,否则就会造成国贫。 ❸在农业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方面,对粮食在取得战争胜利中的作用作了充分的估计。农业的作用是这样重要,所以《管子》作者也像商鞅一样,主张统治者必须对农业生产予以足够的重视,实行利农政策。 先秦时期其他一些思想家也很重视农业生产。如荀况,在农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开源节流论。又如韩非,提出农业为本业的财富增殖论,并接受了商鞅的农战思想,认为农战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 在强调农本论的同时,先秦思想家并不否定工商业的社会职能。但又认为工商业和农业相比只能占次要的地位,只有抑制工商业的过分发展,才能保证农业的发展,国家才能真正的富强。
|